APP下载

说“盘”

2019-09-10芦琪李治平

关键词:隐喻

芦琪 李治平

摘 要:2019年初,文玩术语“盘”迅速走红,成为网络流行语。本文回顾了“盘”的流行历程,總结了“盘”的词典释义,通过新浪微博搜索相关语料,发现了文玩术语“盘”在流行中的词义扩大机制——隐喻。同时,“盘”能和语境高度契合,使用时能起到讽刺、幽默并表达着说话者积极的态度语用效果,“盘”乐于被网友接受并使用。

关键词:“盘”;隐喻;词义扩大;语用效果

一、引言

2019年“盘”迅速席卷网络:

(1)“干干巴巴,麻麻赖赖,一点都不圆润”盘就完了!(丑不啦叽的小蘑菇 1月14日)

(2)喝康师傅冰红茶和@火箭少女……一起参加“喝神码茶都中神码奖”!盘它!(康师傅冰红茶冰力十足 3月15日)

(3)真的要盘它盘它再盘它!!店里超级干净……(一起吃郑州 3月17日)

“盘”作为流行语在各大网站上迅速传播,在文玩界,“盘”是一个文玩术语,特指“用手反复摩挲文玩外部,用手上的油脂在器物表面生成半透明包浆,使其更光滑更有价值”,“盘”的对象大多是成对儿或成串儿的圆形物件。“盘”的流行来源于“德云社”相声《文玩》中的一句台词“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一点儿都不圆润!盘它”!相声的主人公不仅喜欢“盘”文玩,就连看到根雕、寿山石、沙皮狗都要“盘”,整个相声多次重复“盘它”这句台词并把动作“盘”的对象范围扩大,达到了幽默的效果,因而被广大网友的竞相模仿。随后,“抖音”一位名为“95老奶奶”的用户发布了一个短视频《万物皆可盘_盘就完了》,配音“甭管什么东西,盘它”被广大网友引用,并配上“盘”各种东西的视频,“盘”仓鼠,“盘”巧克力,“盘”蟹钳,“盘”仙人掌,“盘”刺猬,“盘”狗鼻子等。相声的成功,短视频的传播,使得人们得以了解并使用文玩术语“盘”,“盘”迅速走红网络。本文语料来自2019年的新浪微博。

流行语“盘”是一个动词,其语法功能和动词类似,能带宾语,能作谓语和谓语核心。

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盘”的词典释义;

(2)“盘”的词义扩大机制;

(3)“盘”的语用效果及流行原因。

二、“盘”的词典释义

“盘”原为文玩界的术语,指的是“用手反复摩挲文玩外部,用手上的油脂在器物表面生成包浆,使其更光滑更有价值”,如果不是文玩爱好者,生活中很少有人了解“盘”作为文玩术语所表示的动作意义。“盘”属于一般词汇,具有使用频率低,适用范围窄,稳固性和能产性比基础词汇弱的特点。

《说文·木部》对“盘”的解释是:“槃,承槃也。盤,籀文,从皿。”可见“盘”的本义表示一种圆形的容器。

《汉语大字典》(第五版第二卷)和《中华字海》都认为“盘”是“盤”的简化字。《汉语大词典》对动词“盘”做出了13条释义,其中与流行词“盘”相关的只有第①围绕;缠绕。例如: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

《汉语大词典》对“盘”的释义有29条,其中与流行词“盘”相关的释义是⑥盘绕;盘旋;盘曲;⑩用刀雕刻或用彩线镶锈成花纹。例如:

又有赤蛇盤于牀第之间。(《后汉书.安帝纪》)

便服则紫皂地绣盘球子花旋襕,束带。(《宋史·外国传一·夏国》)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盘”的解释有11条,和该流行语“盘”相关的只有:“动词,回旋的绕”,例如“盘旋”“盘杠子”。

《汉语方言大词典》(1999)总结“盘”作为方言使用的36条用法,其中和流行语“盘”相关的有12摆弄;19辛勤抚育,培养。

从以上工具书对“盘”的释义可以看出,文玩术语“盘”并不受到重视,词典都没有给出相应的解释,但是可以推测动词“盘”通过隐喻演变为文玩术语。“在手中旋转核桃、串珠”的动作和“旋转”“缠绕”之义相似,并且想要形成包浆,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就像“培养孩子”一样,因此文玩界用“盘”来概括“旋转”“反复摩挲”等一系列动作。

三、“盘”的词义引申途径

“盘”在流行过程中,词义有所扩大,这和“盘”作为文玩术语本身的词义有关。例如:

(1)据说星月很难盘,那我便来盘它一盘。(萡岙 3月22日)

(2)得了一件儿珍贵的物什……录音的时候也会一直盘它。(郑小璞Flora 3月21日)

(3)存钱盘它!!!(指的是AIRPOD)

(4)这样撸猫是没有灵魂的,要用手盘它。(枇杷小调儿 3月21日)

(5)春日限定,汤拌两吃,盘它。(一碗编辑部 3月21日)

(6)当熊猫喜欢上你的时候,会咬你,盘你,钻你

(1)“盘”的对象是“星月(菩提)”,“盘”表示其本义;(2)微博配图“盘”的对象是“一块方形璞玉”,可见“盘”的所指对象有所扩大,数量也可以只有一个,但“盘”的东西还是小物件;(3)中的“盘”作为文玩术语的本义已经消失,表示“买,入手”之义;(4)中“盘”表示“用手摸”;(5)是主播对网友推荐美食时说的话,“盘”表示“买了吃”意义;(6)是视频解说,视频中的熊猫用爪子抓住一个轮胎玩具“咬”,“盘”表达了熊猫“用爪子抓住轮胎”的动作。(2)—(6)中的“盘”失去了本义,“盘”的词义扩大,这与“隐喻”有关。“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人们通过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抽象的概念。“盘”作为文玩术语,对普通人来说算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动作概念,但由于相声的描绘和解释,这个概念被具体化并扩大,使得“盘”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东西。流行语“盘”在使用时,把作为文玩术语的“盘”的语义“背景化”,从中提取了[+耗时长][+用手接触][+使改变][+获得]的语义特征,并在语境的帮助下替代别的动词。

首先,“盘”有[+耗时长]的语义特征,“盘”这个动作需要花费时间,由此隐喻一切需要花时间的动作,例如:

(7)#语法,盘它!盘圆润了就好了!(小瑤9分雅思口语 3月16日)

(8)开始沉迷学习昼夜无阻 看见书就盘它盘盘盘盘 (榴莲木子I 3月17日)

(9)有种圆了点的“错觉”。回家享受完休息日,就继续盘它。(玲阿妞 3月22日)

(7)中“盘”代替动词“学习”,其对象是“语法”,“语法”并不是很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学扎实的,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用“盘”这个动作隐含了[+耗时长]的语义特征;(8)中四个“盘”连用,呼应了前文的“昼夜无阻”,表达了看见书就要花长时间“盘”的意愿;(9)是博主的健身感受,这条微博还配上了博主的健身照片,她指的是“臀部”通过锻炼而变“圆”,用“盘”隐含了改变身材耗时长之义。

其次“盘”的对象是文玩,人们既可以因为它“一点都不圆润”而用手“盘”,也可以是因为喜爱而用手“盘”,或者是仅仅想把某物放在手中而“盘”,因此凡是[+用手接触]的动作都可以叫“盘”。例如:

(10)这样撸猫是没有灵魂的,要用手盘它。(枇杷小调儿 3月21日)

(11)这才是真正的盘它(劈腿侽 3月23日)

(10)通过文玩术语“盘”中[+用手接触]的语义特征引申出来“抚摸小猫”的动作义,用“盘”代替了“抚摸”等动词;(11)是视频的解说,视频中的老大爷通过两手“拍打”竹子来锻炼身体,竹子上经常被拍的地方变了颜色,用“盘”表示大爷的动作,生动形象,“盘”在这里包含了[+耗时长][+用手接触][+使改变]三个语义特征。

再者,不论“盘”这个动作对象是什么,都隐含着[+使改变]的语义特征,例如:

(9)有种圆了点的“错觉”。回家享受完休息日,就继续盘它。(玲阿妞 3月22日)

(12)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休息了去医院盘它(JN-1510137 3月17日)

(13)生活很苦 用喜剧盘它(南昌新鲜趣事 3月16日)

上文已说过,(9)是健身感受,可以推断,从健身之初臀部“扁平”到健身之后“圆了点”,博主用“继续盘它”包含了“继续锻炼,使身材改变”之义;(12)中“盘”的对象是“牙”, “盘”的目的是“改变牙疼”的现状;(13)“盘”的对象是“生活”,因为生活“苦”,所以可以用喜剧“盘它”,使之改变现状。

第四,“盘”包含了[+用手接触][+使改变]的语义特征,在人们的认知领域,事物属于自己才能够用手触摸并改变其现状。因此“盘”又衍生出[+获得]之义。因此凡是包含[+获得]语义特征的动词,都可以用“盘”来代替。例如:

(2)喝康师傅冰红茶和@火箭少女……一起参加“喝神码茶都中神码奖”!盘它!(康师傅冰红茶冰力十足 3月15日)

(14)青椒鸡蛋可把我辣死了,做的不好,下次继续盘它。(請叫我QQ-姐姐3月23日)

(15)哈哈哈,过小年盘个男朋友回家过年吗?(香橙大大 3月12日)

(2)中的“盘”其实就是让顾客去“买”冰红茶;(14)是博主在尝试做青椒炒鸡蛋时发的感慨,因为对方法掌握不当,所以没有做好,用“盘”表达了“尝试掌握”之义;(15)则显示了调侃的意味,因为博主现在还没有男朋友,因此她想要“得到”一个,用“盘”含蓄幽默的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由此可见,文玩术语“盘”通过隐喻衍生出新义,产生词义扩大现象,可以通过下图来表示“盘”的词义衍生机制:

四、“盘”的流行原因

(一)语境契合度高

“盘”的四个语义特征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但是由于语境的影响,在使用时会重点突出其中一个或几个语义特征,“盘”能代替的动词非常多。因此“盘”非常容易契合语境,这也是为什么“万物皆可盘”的视频内容尽管不一样,但是人们总可以迅速理解语境中“盘”的内涵。

(二)讽刺、幽默之效

心理学上,幽默被定义为能够引发乐趣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技巧。“预设”是又叫前提、先设,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否定都是以另一个句子的成立为前提,则另一个句子叫做预设。预设承载着会话者认为句子成立的条件。而有的句子承载着会话者不认为句子能成立的条件,则此时的会话是“反预设”。“盘”表示动作对象本来是“串珠”“核桃”等小件文玩,而相声《文玩》中“盘”的对象扩大到了沙皮狗、假山、根雕之类的大件,起到了幽默效果,而这种反预设的幽默机制也被网友迅速模仿,从而形成了“万物皆可盘”的现象。

“盘”通过隐喻扩大语义,流行语和文玩术语“盘”语义之间有相似也有差别,相似的部分带来共知,差别的部分带来讽刺、幽默的语用效果。讽刺是一种间接批评的言语行为,但比批评委婉一些。如果“盘”所代替的动词词义包含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语义特征,但是和其他语义特征相冲突,则此时“盘”就会带来讽刺效果,例如:

“你们家附近的景点有没有被游客盘?”(喜马拉雅《妙语连朱》节目 2月13日)

主持人问听众“景点有没有被游客盘”,概括了旅游当中的乱摸文物,乱刻字,乱往池塘扔硬币的不文明现象。此时“盘”包含[+用手接触][+使改变]的语义特征,但和[+获得]之义相冲突,旅游景点的展品、雕塑是公共财产,并非游客个人所有,游客“盘”景点物件使其丧失原貌,是应该被批评的,因此用“盘”委婉批评了不文明现象,起到了讽刺的效果。

(三)蕴涵积极色彩

尽管“盘”的对象可以是“万物”,对喜欢的、不喜欢的东西都可以“盘”,但是对于主体来说,发出动作“盘”是期望现状变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因此,“盘”也委婉表达着广大网友对生活的期待与追求。

(四)语言外部的影响

网络的迅速发展、网友“求关注”“爱调侃”的社会心理,使得流行语成为一种“言语快餐”。“言语快餐”在使用时和语境高度切合,使用方便,同时也增加了幽默感,因此,人们乐于使用。

五、结语

网络流行语“盘”的流行起源于相声《文玩》,被短视频主播们竞相传播,成为网络流行词。“盘”通过隐喻在流行过程中扩大了语义,凡是符合[+耗时长][+用手接触][+使改变][+获得]语义特征的动词都可以被“盘”所代替,因此“盘”的对象扩大到了“万物”。同时“盘”能和语境高度契合,在使用时起到讽刺、幽默的效果,也表达着使用者积极地心态,“盘”乐于被网友接受并使用。

参考文献:

[1] 何文绚,李治平.“XX哒”的语用功能及其原因分析[J].汉语学习,2018,(2).

[2] 李平.从转喻角度看旧词新义式网络词语以‘安利”为例[J].2018,(1).

[3]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万晓玥,李治平.2015流行语“宝宝”探析[J].现代语文.2016,(3). [5] 王文砚.“盘”新义的生成[J].现代语文,2015,(3).

[6] 徐时仪.“打”字的语义分析再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  [7]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爱的隐喻
基于概念隐喻的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浅谈语法隐喻的隐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