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上帝之手的艺术

2019-09-10张子涵

现代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树根书法创作

张子涵

以根立馆  涵今茹古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也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中国根书博物馆在积极响应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由四川根石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而成,是国内唯一以根书法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填补了国内根书博物馆的空白。

中国根书博物馆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开馆,坐落于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竹根镇菩提山,建筑面积2485平方米,三层设计,一层根书发展历程展厅,二层根书精品展厅,三层根书、根艺、根摆件艺术交流中心。馆内收藏了中国根书创始人杨玉冰先生几十年创作的近千幅根书精品,记录了杨玉冰先生的艺术心路历程。

整馆设计颇具东方文化特色, 融入当地门楼、院落等建筑形态,一步一景,错落有序,令人仿佛置身于古典静谧的诗境之中。灵动传神、大气磅礴的根书艺术凸显着博物馆独特韵味,精美奇石、名家书画更扩散着博物馆的博大内涵。它的建成与开放,不仅是对我国千年根艺文化的回望与叩问,亦是对党中央提出推进当代艺术发展,探求文化创新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新亮点。

以根为书  飘若游云

巧籍天然,与天同创。根艺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在明清两代,艺人们“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巧妙利用树根 、竹藤等材质的天然造型、纹理和色彩,创造出各种颇具观赏性的家具、摆件,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一言以蔽之,根书是在掌握传统根艺的基础上,利用具有一定天然美的根材,将华夏传统笔墨书法融为一体。在天然美与创作美的完美碰撞下,颠覆性地使扁平的笔墨书法立体升腾、创作出各种书体 、风格、姿态各异的艺术作品。其“神形兼备,神似而形非”,既有书法艺术的轻盈流畅,遒劲脱俗,又具备根雕工艺的自然淳朴、含蓄凝重,还融汇了镂刻工艺的精细雅致,气韵恢宏,造形多变。因此,根书艺术曾被甘肃省诗词学会会长袁第锐先生称之为“根雕艺术此为良、铁画银钩翰墨香。一幅书成无纸笔,神采飞扬逼钟王”。

根书艺术可触可摸,是一門代表中国特色的创新型艺术门类,是雅俗共赏、人见人爱的艺术品。如果说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就是艺术,那么,我们从科学的视角来窥探根书艺术,至少有六个特征。

根书艺术的“非线性”特征

她是自然“美”与人工“巧”的耦合,产生了1+1大于2的增值效应。从物理学讲,美=对称+破缺,对根书的美,对称是规范的、自然的,破缺是创造的、是人工的。美感=70%确定性+30%随机性,根书艺术有“三分想象,七分自然”的原则。

根书艺术的“四维性”特征

在笛卡尔坐标上,根书把平面的二维书法变成了三维立体艺术,就是3D艺术。再加上根书向外延伸,有动感,就是有时间概念,因此成为四维艺术(x,y,z,t) ,因此根书本质上是4D艺术。

根书艺术的“复活性”特征

把自然界已经死亡的草木,通过人工创意注入了生命活力,变成了社会界的活的“生物”,化腐朽为神奇,实现再生性复活,并且长生不老,真乃道法自然、 巧夺天工。

根书艺术的“真诗性”特征

每一件作品都充满想象,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浪漫,给人无限遐想,使人脑长上了飞向太空的翅膀 。

根书艺术的“唯一性”特征

因为每一件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独一无二,举世无双,没有重复,是体力与脑力的结晶,所以价值很高 。

根书艺术的“乡土性”特征

每一根木料都是特定区域、特定土壤、特定空气和特定雨水中长成的,印记着特定元素和气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

以根为本  寻根问路

一切生命,有根则活,无根则死。

被誉为“华夏根书第一人”的杨玉冰先生自小书香浸润,谙熟中国书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始,杨玉冰先生便醉心于我国传统根艺研究与创作,开启了长达半生的寻根之旅。

俗中见雅,平中见奇。杨先生一头扎进深山中,不断探寻奇特树根的生长规律。那时,各地造林开荒的工地上总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从众多树根中挑选具有一定天然美的根材,收购起来,在当地农家进行初加工,再将半成品批量运到成都进行最后的艺术成型。艰辛的寻根之路让他对根有了深刻的体会,他遍访名师、结交文友、切磋技艺,对不同树根的品相、习性、分布都有了系统的了解。一位台湾商人慕名前来请他用根制作一幅茶楼牌匾,这位顾客的要求一下子点醒了杨玉冰的创作灵感,他一拍脑袋:“是啊,树根和书法是他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而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将两者结合起来呢!”于是,杨玉冰先生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静心研究、悉心打磨,第一件根书法作品诞生了。那位台商面对眼前那个栩栩如生、刚劲有力、立体感十足的行草“茶”字时,惊叹不已。受到启发,杨玉冰的创作热情高涨,在短时间内他又创作出一批根书法作品。他从古代碑帖中吸取艺术营养,根据主题选材、造型、打磨、着色、上漆、打蜡,最后再将其装裱、上框、题款、用印,达到从形似到神似的境界。其原材料主要为杜鹃、红豆、金丝楠、山红豆这四种树根,这是他多年来的摸索与研究所得。杨玉冰说,这几种材料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很广,除金丝楠外均属灌木,不仅不蛀虫、皮薄、耐腐、韧性好,而且盘根错节,扭曲成趣,极能表现书法的节笔、摇笔、重铸、顿挫等情趣。

静则至远,动则生韵。30年来,杨玉冰先生潜心研究,不断创新,将我国“ 儒家、道家、佛教文化”“农耕文化”“传统吉祥物”和“民俗风情”等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融入根艺创作上,创作出了自然成趣、独具一格的根书法作品,在根艺界形成了新的艺术流派,在艺术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门类。其作品的独特性、唯一性、收藏性和国际性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杨玉冰先生创始的中国根书深入浅出、可触可摸,成为“根固文脉”的华夏新艺术灵魂。

根在地下书法,根书家在地上书法。我们期待杨玉冰大师继续传承和发展根书艺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根书文化发扬光大,为人类的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树根书法创作
Jazz
为啥扔了
巧夺天工
树干和树根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
树枝和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