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戎《狼图腾》的创作特色
2019-09-10杨秋菊
杨秋菊
摘要:姜戎所作《狼图腾》之所以能够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动物原型小说,存在其成功的內部和外部原因,本文将从《狼图腾》创 作的内部特色:叙事主角、叙事结构、创作文体三方面,以及外部创作特色两方面来分析。
关键字: 《狼图腾》 内部创作特色 外部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728110
第 1 章 导论
姜戎所作《狼图腾》,一部主要描写狼和狼文化的非典型小 说,故事讲述了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中国大陆内蒙古最后一块
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这里的蒙古牧民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态特 点,与成群的强悍的草原狼共同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他们憎
恨着狼,同时也敬畏着狼。陈阵和他的来自北京的青年朋友,因 为狼的缘故和牧民融为一片。但是,他们无法阻挡来自于农耕文
化和文革时期的错误政策对草原生态的破坏。他们首先用现代武 器杀狼,将仅存的狼驱赶到边境外。进而,大片的开垦草原土地。 几年以后,草原上鼠害横行,大片的草原沙化。在作品的最后,
来自于蒙古草原的沙尘暴已经遮天避日地肆虐北京,浮尘甚至飘 过大海,在日本和韩国的天空游荡……
人类失去的不仅是草原不仅是狼,真正失去的是人与自然和 谐共存的价值观;失去的是中华民族早期的图腾:自由、独立、
顽强、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严。 这是《狼图腾》的主题和作家悲怆的呼唤。
从 2004 年 4 月出版以来,很快就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 轰动。究竟姜戎《狼图腾》的创作有着哪些特点,使其成为一部
既饱受争议又大受赞许的小说呢?本文将从《狼图腾》内部和外 部两大方向来说明。
第 2 章 正文部分
一、内部创作特色
1 叙事主角
《狼图腾》的主角是动物——狼,既可以说蒙古草原上的这 一群狼的故事,也可以说姜戎描写了一匹狼,狼团结紧密得如同
一体,并拥有着共同的品质:忍耐、坚毅、果断,使得我们可以
认为,这一群狼就是就是草原上的一匹狼。而姜戎的“动物”也 是泛化的,小说中,既有机敏果敢的草原狼,也有胆小怕事的草
原羊,既有贪婪愚钝的黄羊,也有衷心勇敢的猎狗。她们每一种
都代表了现实中的一种人。尽管在大众眼中的狼冷血凶残、奸诈 狡猾、贪得无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便有“狼心狗肺”“狼狈
为奸”“狼子野心”“白眼狼”等等有关故事,以至于清代小说 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用三则狼故事来表达寓意。然而“狼” 形象辗转来到姜戎手中,狼变得谋略、智慧、机警而又坚毅, 在
“狼马之战”和“人狼之战”中, 它们团队作战、分工协作、拼 命绞杀, 即使损失惨重, 也表现得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狼 是极
智慧的动物。在“狼羊之战”中,狼群巧妙地利用地形, 艰苦卓 绝地按捺住暂时的饥饿和贪欲, 耐心等待最佳战机, 全歼黄羊
群; 在“狼马之战”中, 狼群又利用暴风雪天气和沼泽泥塘的地 形全歼军马群; 在“飞狼”故事中, 它们机智地搭“狼梯”飞入
羊圈。但是草原狼依然保持着“狼性“的部分。小说开篇,陈阵 孤身一人在回家路上遭遇了狼群。人狼突然遭遇,双方都很紧张。
在雪原夕阳的映照下,几十条狼正围在一起,紧张地盯着骑马缓 缓走来的陈阵,它们身上的毛发出金黄耀眼的反光。陈阵倒吸一
口冷气,但他突然想到这群狼一定是在研究作战计划。他意外闯 进了它们的会场,必须朝原来的方向、用原来的步态照直走去,不
能露出一点惊慌的痕迹,任何一点怯意都会激发狼群致命的攻 击。人与马配合默契,狼群被陈阵那种不屑一顾的勇气震住了。
它们怀疑陈阵是打头的,后面还有大队的伏兵,于是头狼派出了 一只年轻的狼快速地朝陈阵的来路奔去。陈阵知道这是狼去侦察, 一旦头狼得知陈阵真的是孤身一个,他的下场就没有悬念了。在
这千钧一发之际,陈阵提起一对马镫奋力向空中一击。北国的雪 野上,狼群被这金属的脆响吓晕了,一阵旋风似的逃奔而去,陈阵
这才策马逃离了险境。狼性的一面更时时参杂在狼作战的方方面 面,风雨夜当手足无措的战马都在匆忙逃窜时,狼却集中精力,
奋力猛扑,卯足了赶尽杀绝的劲儿,每一口,每一爪,每一次扑 腾都用劲全力来复仇。透过文字,我仿佛感觉到草原狼,伸长舌 头舔舐自己满嘴的鲜血。作者笔下的狼性不是冷血无情,而是象
征着对于法西斯的反抗,对中国人克服国民性弱点,成长为一个 健全的民族的殷切希望。
小说中掺杂着除了狼主角以外的人物形象,毕力格老人
是小说着墨较多的人物, 是草原牧民的核心人物。小说主要突出 他精通草原的一面, 他不仅谙熟蒙古民族的围猎、牧羊、牧马等
一切生产劳动, 而且通晓草原的风俗、人文、 历史和生态, 他 对草原上每一种动物植物都了如指掌, 并理解每一种动物植物
对草原的意义。可以说, 毕力格老人就是一部关于草原文化的百 科全书。
2 叙事结构
《狼图腾》全书由几十个大大小小有机连贯富有传奇色彩的 “狼故事”或“与狼有关的故事”组成。在这些故事中, 小说浓
墨重彩地叙写了三场以草原狼为主角的惨烈壮观、扣人心弦的战 争故事: “狼羊之战”、“狼马之战”、“人狼之战”。在三其
间穿插了许多小故事, 并突出重点, 克服了一个故事讲到底的 平淡空乏。如开篇的“狼羊之战”, 当陈阵和毕力格老人在侦察
狼群布阵围杀黄羊群时, 插入了陈阵初到草原时狼口脱险和女 主人嘎斯迈与九岁儿子巴雅尔赤手斗狼的两个小故事, 有意制
造了一连串惊险的场面。在小狼的成长故事中, 又插入了小规模 打狼、打獭子、虐杀天鹅等故事, 使读者一路猎奇, 欲罢不能。
姜戎的《狼图腾》在传达作者自己观点时,主要着力于人物 的对话上。他让小说的主人公陈阵与其他知青、蒙古人、场部领
导等不断进行交流, 在这些交流中有意气相投的深入探讨, 也 有不同思想激烈碰撞的火花, 有时交流甚至变成争论。作为作者
思想的主要传达者, 陈阵总是能得到大多数明理者的支持,作者 在非聚焦叙事中的语言态度也总是倾向于肯定陈阵与他的支持 者们。
英国作家福斯特说: “故事是小说这种复杂的机体中的最高 要素。”尤其是现在这样的消费社会, 娱乐和享受是时代的主题。
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 一部没有好看的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的 小说是不值得阅读的, 因为阅读小说不仅是认识生活和美感欣
赏, 同时更是消遣娱乐。 3 创作文体
著名评论家曾这样评价《狼图腾》, “在当代文学的整体
格局中,是一个灿烂奇异的存在;如果将它作为小说阅读,它充 满了历史和传说;如果将它作为一部人类文化学著作来读,他又
充满了虚构和幻想。”可以这样说,狼图腾是小说和历史著作的 结合体,在狼图腾行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小说的每一个开篇都
会有“正文”与“引文”两大部分。
《狼图腾》的文体具有反流行小说的实验性,用现实主义手 法,作出了探索与创新。一方面,作者在小说的每一章前都列一
段引文,作为小说此章的精神线索。这些引经据典的内容是小说
的精神线索,是作者为小说立下依据的重要理论支撑。这些引文 取自古今中外多部史书典籍,是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严格筛选而
成的。例如:“周穆王伐畎戎,得四白狼、四百鹿以归——《汉 书·匈奴传》”。如果把所有的引文连接起来,即可自成一體,
成为精心镶嵌的书中书、文中文。它们既是作品历史性与人类性 的经纬刻度,也因此确立了时间与空间的立体感。引文的精心设
计,打破了故事的现场感,拓宽了阅读的维度,使得额仑草原在 几年中发生的故事,具有了千年的历史背景与世界文明的广阔容 量。
然而《狼图腾》的文体结构中,最具有创新实验的部分是小 说尾声之后的长达 4 万余字的《纵深挖掘——关于狼图腾的就讲
座与对话》,这是一次文学书写的极大冒险:作者用“狼图腾” 精神线索,对几千年中华文明史进行了有条不紊的梳理整合之
后,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指出了中华民族信奉的“龙图腾极 有可能源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正是因为历史上游牧民族强悍 进取的狼精神,不断为汉民族输血,中华民族才得以延续和发展,
中华民族之所以“从未中断”,是由于它背后存在着一个“从未 中断”的狼图腾文化——如此结语虽说是自成一家,却是惊世骇 俗、赠聋发溃。
正是因为《狼图腾》在创作中,颠覆了传统小说的格局,秉 持了一种小说正文与小说引文穿插交汇的问题方式,使得阅读小
说的人,既能站在小说主人公的立场上看待草原上的一切,又能
跳出主人公的视角纵观历史真相。真正看清狼、看懂狼。
二、外部创作背景
1 作者曲折离奇的经历
作者于姜戎,别名吕嘉民。吕嘉民在学生时期写下一篇评论 而被受到谴责,并被打成“反革命者” 首次引起当局负面的注
意,其父吕炳奎亦被红卫兵认为他走资本主义路线并被红卫兵打 成右派。1967 年他高中毕业,于 11 月 16 日自愿与其他知青前往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草原插队,与当地牧民生活并居 住在满都宝力格牧场。
1969 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接管满都宝力格牧场,加上周
恩来早前的干预,两派斗争遂告平息,吕嘉民本人在两派斗争失 去知青的信任并失去威信。1970 年 9 月 30 日,吕嘉民等三人因
批斗林彪而被军人拘押,并承认犯下“反林彪副统帅的反革命罪 行”,吕嘉平在弟弟的揭发之下亦受牵连。1971 年 8 月,吕嘉平
及其妻被捕,吕嘉平被判死刑,其妻被判死缓,而吕嘉民自己则 被继续关押,此时《狼图腾》已开始腹稿。
后来九一三事件发生,林彪政权垮台,他们才获得特赦,吕 嘉民则在几个月后获释。获释后吕嘉民生活回复平静,并被官方
指定为“反林彪英雄”。1975 年,张红军与吕嘉民结婚,但两年 后,吕嘉民以“在狱中遭毒打失去性功能”为由要求离婚,最后
吕嘉民于 1978 年返回北京。
作者自身的离奇经历,以及在在内蒙古大草原生活的 11 年,
为其创作《狼图腾》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灵感。历时 33 年,方
完成这本 54 万字的长篇。《狼图腾》以一种颠覆传统的全新形 象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它强悍、智慧、温情以及为了自由尊严以
命相拼。
2 中国崛起的思考与警示
《狼图腾》带给读者的强烈震撼还在于它的思考与警示作 用。故事始终贯穿着作者对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优劣比较,以
一种全新的历史视角,对中华文明史进行了全新的梳理,提出中 华民族信奉的“龙图腾”极有可能源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的
惊世骇俗之说,认为正是由于历史上游牧民族强悍进取的狼精 神,不断为汉民族输血,中华文明才得以发展且从未中断。
在创作《狼图腾》的 33 年间,正是中国处于不断崛起的关
键转型时期,原始草原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如何并存,引人深思。 作者用亲眼目睹的事实来揭露和批判农耕文明对草原的破
坏,唤醒国人来反思民族的弱点。由草原生态的破坏写到狼,写 到狼性残暴之外,慈爱、温柔、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一面,再由 此生对中国病根的剖析,成为《狼图腾》的精神价值所在。
第 3 章 结论
《狼图腾》,之所以能够如此风靡全球,有着其内部与外部 双重的原因。从内部而言,独特的创作主角,连贯的创作结构,
文学与学术文体结合的创作文体。从外部来看,作者曲折离奇的 经历、中国崛起的思考与警示都是《狼图腾》创作成功的必要因 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以动物为主题的小说也有着越
来越多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动物题材文章。《狼 图腾》作为一部经典,其独特的创作特色仍然值得我们继续学习
与欣赏。
參考文献:
[1]罗利琼.《藏獒》与《狼图腾》之比较[J].社会科学 论,2007,2(下):128-134.
[2]王彦彦.《断头台》与《狼图腾》的叙事比较——从《断 头台》与《狼图腾》看中国生态文学写作之一[J].华北水利水
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5 :56-57.
[3]张淑红.《狼图腾》及成功原因探析[D].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2013.
[4] 韩宇宏,席格.《狼图腾》及文化观念转型[D].郑州: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008.
[5]陈国恩.狼图腾与中国形象问题[J]. 天津社会科学, 2012,2: 114-119.
[6]宋扬.《狼图腾》与《重返狼群》之比较研究[J]. 白
城师范学院报,2014 ,28(6):76-78.
[ 7 ] 孙 毅 . 《 狼 图 腾 》 与 中 国 的 图 腾 文 化 [J]. 综 合 论 坛,2009,3:54-55.
[8]徐新建.当代中国的民族身份表述——“龙传人”和“狼
图腾”的两种认同类型[D].四川:四川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 2013.
[9]李小江.论“狼图腾”的核心寓意 ——国民性、民族
性与民族主义问题[J] .文艺研究,2009, 4:5-17.
[10]汪树东.论《狼图腾》的生态意识[D]. 哈尔滨:哈 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
[11]孙毅.论狼意象的文化内涵[D].吉林:延边大学,2010.
[12]郑文文.浅析《狼图腾》创作及英译的背景[J].文学 观察,2016,7(下):34-37.
[13]宋杨.试论《狼图腾》中的图腾文化[J]. 现代交
际,2014,3(378):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