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到底该不该设置“火箭班”

2019-09-10本刊广州编辑部

孩子·小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差生科目分组

本刊广州编辑部

教育不是要把优秀的人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不是要把差生训练成没有思考权利的工作机器,而是需要两方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很多家长和学生对“火箭班”并不陌生,在国内它还有很多代号,诸如:尖子班、实验班、英才班、特优班、重点班等等。在国外,这种分班、分校制度也并不罕见。在美国,很多学校也会通过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让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加速成长。

但是就在今年,新加坡教育部于3月5日推出一系列新的教育改革计划。从明年起,新加坡25所中学将试验推行科目编班全面计划。从2024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将在各中学全面推行科目编班,取代分流制,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修读适合自己水平的科目,因材施教的同时,减少标签效应。

中国央视曾拍摄一部关于新加坡教育的纪录片《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在这部纪录片中,新加坡教育部部长说:“并不是每个出生在新加坡的孩子都要接受大学教育。”

从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采取了“分流教育”的方式,从“小升初”开始,孩子们未来的人生走向就被划分出三六九等:

1.成绩最好的孩子将升入“直通车课程项目”,不用再进行选拔考试,课程直接与名校接轨,以后大多能进入很好的大学。

2.成绩中等的孩子将进入“快捷学校”,经历四年中学学习,然后再深造。

3.成绩中等偏下的孩子则进入“普通学术学校”,中学要学习五年。

4.成绩最差的孩子则无缘中学,会被送进“普通技术学校”,毕业后不会去大学,而是会直接找一份技术工的工作。

这种看上去很冷酷的分流教育模式,确实在历史中起到了促进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作用,让优等生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精英力量,让差生也能有立足社会的谋生能力。而且无论是哪个层级的孩子,学业完成率都接近100%。

但是这种制度真的就能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成长吗?真的就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吗?随着时间的发展,无论是对尖子生的“精英教育”,还是对差生的“职业教育”都暴露出问题。因为在小学毕业就进行了分层,让不同类型的孩子完全沒有沟通的可能性,导致社会阶层不断固化,并且互不理解。甚至在孩子们年幼时,就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互相敌视的种子。在节目中,有个成绩较差的女孩说,班上那些成绩好的孩子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这让她很难过。当这些精英班的孩子长大后,他们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或是进入政府部门,成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但是如果这些孩子从小就不懂普通百姓,乃至底层人的需求,他们又怎么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呢?

我们在追求效率的时候,不能忽视的是人的情感,教育不是要把优秀的人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不是要把差生训练成没有思考权利的工作机器。如果不同工種的人缺少沟通,社会没有阶级之间的流动性,那么又怎么能持续进步呢?

当然,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强调“平等教育”,其实又是对少数天才型学生的不公平。比如,在美国,有20%至40%的中小学生的阅读成绩高于年级水平,10%至30%的学生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色。如果重复性地教这些孩子他们已经知道的知识,也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热情。西北地区人才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Saiying Steenbergen-Hu曾在两年前做过一项研究报告,倡导学校应该使用“能力分组”的方式帮助少数有天分的孩子。比如采用课堂内的分组,跨学科分组以及开设特定的天赋和才能课程。

这种课堂内分组的方式和我们国内的实验班有些相似,但是可以不用把优生和差生完全隔离开。对优等生而言,其实他们也可以从差生身上了解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或是性格互补。对差生而言,优等生可以为他们起到榜样作用和激励作用。毕竟,孩子的成长不仅包括学科知识、生存技能,还有心灵成长。

猜你喜欢

差生科目分组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高考“新科目”
分组
在书上睡觉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找你算账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