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之“明”

2019-09-10甲老师邱永欣韦皓

孩子·小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蚂蚱甲骨文视力

甲老师 邱永欣 韦皓

想做一個“明白”的人,除了生活的日常积累外,还要向书本学习,那里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殿堂。

甲老师

原名彭金龙,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学者,现任广州市番禺区大博学校校长。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教育协会会员,甲骨文融合研究专家,全国优秀读写教师,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先进个人,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特聘教授。著有《教者无疆》,主编《写吧,孩子》等书籍十本。应邀多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山东、广西等地开展甲骨文讲座、公开课。

“明”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

“明”的本义是光明、明亮。我们知道,六百年前,中国有政权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穷苦。他用“明”作为国号,寓意这个朝代朝纲光明,百姓安居乐业。而且,朱元璋的儿子取名字也很讲究,都是“木”字旁,如四皇子朱棣,为什么要这样起名字?按传统五行来讲,东方甲乙木,树木可以最早沐浴东方的太阳,获得光明。且木生火,可以燃烧自己,照亮他物,奉献能量,一举两得。

因为“明”字象征着日月同辉,所以,除了国号,以“明”为名的人可谓纵横天下,蔚为大观——如殚精竭虑,笔走春秋的千年史官左丘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陶渊明;“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千古名相诸葛孔明(诸葛亮);融合儒释道精髓,心学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国五百年来第一等人物的王阳明。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矣,古人这么喜欢“明”,今人亦然。如影视名人陈道明,篮球巨人姚明,作家郭敬明,歌手张明敏……足见中国人对”明”字的喜爱与推崇。同学们,我们不妨从身边的同学入手,调查一下,没准,同学之中早已“明”人荟萃。

“明”字由明亮又引申为明白。打雷听声,听话听音,生活中,父母都希望孩子做个明白人。我国古代有一种“端茶送客”的惯例。来客相见,仆役献茶,主人认为事情谈完了,便端起茶杯请客用茶。来客嘴唇一碰杯中的茶水,侍役便高喊:“送客

”主人便站起身来送客,客人也自觉告辞。与人相处,要学会从一些细节知晓一些画外之音,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尴尬。如到同学家做客,发现主人下意识地看钟表,或打哈欠,你就可以告辞了。因为看钟表,说明主人可能有其他的事情要做,而打哈欠说明主人需要休息。

做一个明白人,除了生活的积累外,一定要向书本学习,那里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殿堂。曾仕强教授曾经举过一个孔子的学生和蚂蚱打赌的例子。蚂蚱说一年有三季,孔子的学生说一年有四季,后来他们一起去问孔子,孔子看了看蚂蚱,对他们说,一年有三季。蚂蚱走了之后,孔子的学生问原因,孔子说,蚂蚱活不到冬天,所以对他来说一年就是有三季,你跟他争死还是有三季。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应该是“知道某个知识”是为了灵活运用于“知道这个知识”的人或物,后半句同理。湖南省平江地区有句俗语,叫见了秀才要说书,见了屠夫要说猪,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也是这个意思。

“明”还可以指眼睛、视力。如《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意思是指,视力足以看得见一根秋天的毫毛的末端。聪明的含义就是耳聪目明。不过,近期有个数据着实令人心酸,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达6亿,中小学生近视率接近40%,大学生近视率高达9成。我们的明眸都去哪里了?过度地玩电子游戏,使用手机、电脑是造成近视率大幅上升的主因。两千年前,有秦二世被忽悠的前车之鉴,丞相赵高指鹿为马,至少秦二世眼睛清晰明亮,识得鹿马,只是不敢作声而已。一旦我们的眼睛视力退化了,模糊了,不用别人故意使坏,自己就辨别不清眼前何物,岂不哀哉?

猜你喜欢

蚂蚱甲骨文视力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保护视力等
视力不好的犀牛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蚂蚁和蚂蚱
蚂蚱与鹰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