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教材、开发课本问题素材的实践与反思
2019-09-10曾利秋
曾利秋
【摘要】如何读懂教材、科学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文通过两个片段和反思展开说明:1.读懂题意,为新知铺垫;2.错误资源,激发思考,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关键词】教材;开发课本;实践与反思
北师大实验教材注重问题情境、知识框架、探究素材、实践建议,给数学老师很大的学习、思考、加工的空间。如何读懂教材、科学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成了我们科组坚持不懈的追求,我们深知探索之路是没有止境的,正所谓“一山还比一山高”“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因此,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请专家到学校听课、评课,作讲座等,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后来,我们欣喜得到顺德区教研室邓老师赠送的书籍——《课本素材的开发与设计》。急需解惑的我,如饥似渴地细细品读,书中的每一篇课题论文、课题教案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些值得反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学中各种疑惑均从书中找到答案。一边读一边实践,一股股幸福感油然而生,我为自己是顺德数学教师感到骄傲。!学习《课本素材的开发与设计》后,我的课改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成了一位学生欢迎、领导肯定的老师。
《课本素材的开发与设计》打开了我的数学思路,让我在解读教材方面获益良多。下面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购物策略》教学实践为例。读懂教材、开发课本问题素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实践与反思
1.片段(一):读懂题意,为新知铺垫
(1)某种新品牌的饮料(1200ml)售价10元,小瓶装(200ml)售价2元。
师:从题目中你收到了什么信息?
生:大瓶(1200ml)售价10元,小瓶(200ml)售价2元。
师: 从这个信息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1:买1大瓶要10元,1小瓶要12元。
生2:买大瓶比小瓶便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1大瓶(1200ml)10元,6小瓶(1200ml)要12元。买1大瓶 = 6小瓶,
……
师:好!审题非常仔细,认真理解题意你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2)出示课本情景图:理解三间商店优惠策略的含义
师:三间商店有什么优惠策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甲商店:买大瓶送小瓶。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付一大瓶的钱可以得到1大瓶和一小瓶。付两大瓶的钱可以得到两大瓶和两小瓶……
师:乙商店:一律九折优惠。意思是?
生:现价是原价的90%。比如:买一大瓶原价10元,现在9元就可以得到。
师:丙商店:购物30元以上八折优惠。又是什么意思?:
生:买30元的商品只要付24元就行了。 买50元的商品只要付40元就行了……
师:理解很透切!三间商店优惠策略各相同吗?
生: ……
2.片段反思
课本素材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材的重要依据。学生学习成效取决于教师对课本的理解和把握,充分挖掘教材的信息价值功能,是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也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候,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这些信息,培养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邓老师指引中给我的启示。
在上述片段中,《购物策略》主题图提出的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请境,这个问题情境中隐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图中给出条件的含义是解决教材4个问题的关键。所以,在学生自学前我在问题发现、信息收集、理解题意环节花了一定的心思引导学生透切理解主题图条件、信息的含义。打破了常规直接提问,照书念的一问一答式的电影式引入、提问。而是结合问题条件、每幅图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展开联想、尽可能把每一个信息都弄通透。这样在读懂题意后去解决课本问题就显得化难为易了。老师提的问题看上很简单,但能充分启发学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信息以及三间商店优惠策略的含义,为新知的探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拓展了学生思维的高度。
3.片段(二):錯误资源,激发思考;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学生自学探究、互学帮扶后共学。
(1)要买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
生:乙店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结果?
生:计算比较
师:课本要求填空,为什么要列算式比较?
生:不列式、算结果去比较就不知道那间商店便宜
师:同意吗?要知道那间商店合算。关键是……
生:计算、比较
(2)要买1大瓶饮料和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
生:甲店
师:通过解决刚才两个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买一小瓶到乙店。买一大瓶和一小瓶到甲店。
师:总结得非常好
(3)淘气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他会去哪家商店?
生:丙店
通过解决问题3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购买30元以上到丙店合算。
(4)如果学校篮球队有35人,队长要给每位队员准备约200毫升饮料,你认为去哪个商店购买比较合算?
生:甲店、乙店、丙店各买35小瓶。
甲店:35×2=70元。乙店:35×2× =63元。丙店:35×2×=56元。70>63>56。去丙店合算。
生:不对!买贵了。他忽略了优惠策略。应该考虑买大瓶。
师:同意吗?应该怎样买才合理、合算?
生:应该这样:每个商店各买5大瓶。因为35×200=7000(ml)。买以大瓶送以小瓶:1200+200=1400(ml)7000÷1400=5(个)
甲店:10×5=50(元)。乙店:10×5×=45(元)。丙店:10×5×=40(元)50>45>40去丙店合算。
师:同意吗?
生:不对
师:错在哪里?
生:乙店、丙店买的量不够7000ml。没有考虑商店推出的优惠策略。因为共学前我们已经研究过买大瓶合算,买一大瓶 = 6小瓶。应该先考虑大瓶不够再买小瓶。
师:甲也买5大瓶,为什么乙和丙买5大瓶就不够量呢?
生:因为甲店买大送小,而乙店、丙店只打折不赠送。
师:那究竟该如何买?
生:35×200=7000(ml)7000÷1200=5(大瓶)……1000ml。1000÷200=5(小瓶)。
甲店:5×10=50元。乙店:(5×10+5×2)×=54元。丙店:(5×10+5×2)× =48元。54>50>48.去丙店合算。
師:同意吗?刚才3为同学都认为去丙店合算。那一个同学的才正确呢?为什么?
生1:第3位同学的。因为......
生2:老师通过刚才同学的解说。我想到了另一种方法。结果也跟第3为同学一样:35×200=7000(ml)1200+200=1400(ml)7000÷1400=5(个)
甲店:10×5=50(元)。乙店:(10+2)×=10.8(元).10.8×5=54(元)。
丙店:(10+2)×5=60(元)60× =48(元)。54>50>48.去丙店合算。
生3:我有比他更合算的方法:不但满足了题目的要求还赚了200ml喝。35×200=7000(ml)1200+200=1400(ml)7000÷1400=5(个)
甲店:10×5=50(元)。乙店:因为买5小瓶的钱可以买1大瓶。所以,不买小瓶,买6大瓶。共7200ml.J甲店:5×10=50元。(买5大瓶送5小瓶)。
乙店:6×10×=54(元).丙店:6×10×=48(元)。54 > 50 >4 8。
去丙店合算。
生4:我的算法更简单:不用列那么多算式:你们看:我从百分比去考虑。甲店:原来:买1瓶大和1瓶小的(原价12元)。现在:买一瓶大的送一瓶小的(现价:10元)现价是原价的:10÷12=0.833=83.3%。乙店:打九折也就是现价是原价的90%。丙店:超过30元:现价是原价的80%。90%>83.3%>80%。去丙店合算。
师:有疑问吗?
生:没有。思考的方法不同。结果一样。
师:通过刚才分析,你知道了什么?这么多的方法你会选择那一种?为什么?
生:……
师: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解决生活中购买物品的问题关键是?
生:掌握:购物策略、货比三家、做聪明的消费者!
……
4.片段反思
错误也是课堂教学的资源。课堂上,当小组学生解题方法出现错误时,教师充分利用错误的资源让其它同学得到教训是一个很好的“兵教兵”的教学方法。在教师、同学的追问下,引领学生从错误想法到正确的理解。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火花,在一个个的追问中把问题推向深入,在一种种方法的比较中走向简单,最后,把学生的学习收获提升为方法。
上述片段,在共学4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简单的追问引发学生分析解题的思路,让其他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如,“为什么选择乙点,不去甲店、丙店?目的是让学生告诉学生在解决选择性的问题时要通过分析、比较再做选择。选择要有依据。问题三,共学完毕,教师追问:通过解决问题3你知道了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及时总结通过计算比较后得出结论“购买30元以上”到丙店合算,为解决问题4做好铺垫。而在问题4的共学中,我首先利用小组同学错误的资源让学生从认识错误——修正错误——正确解答——灵活解答——规律提升。一步一步引领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解法比一个解法简单、合算。利用群体的多样化来带动、启发个体的思维灵活性。这样,不但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达到编者意图。
学会了如何做,关键是去落实做。通过实践、验证、对比得到结论。从上学期起,趁着学校课改的东风,我把书中学到的东西均在课堂中一一尝试。尝试研究课本素材、尝试课本素材的开发、设计。尝试放手让学生实践、体验、感受。从实践中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学习主动了;探索积极了,合作意识变强了;自己成为一个学生欢迎的老师。看着孩子们渴望上数学课的目光,心里无比的快乐。自己任教的班级被同事们称为明星班。孩子的学习习惯成为各班级的榜样。同事们纷纷到班听课、取经。一次次的公开课、示范课赢来老师们、领导们的赞赏。6月8日我校“六环三学 生命课堂”教学开放日中,我执教的《购物策略》得到区镇领导、同行的赞赏。听课的专家、老师们均认为整节课目标准确、重难点突出、老师对课本的素材解读的非常到位,符合编者的意图。学生思维、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
二、结语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带领科组的老师加强科组建设,认真解读课标、教材,把书中所学到的点点滴滴运用到课堂上。让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锤炼思维和享受成功与快乐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邓国强.中小学数学课本素材的开发与设计[M].接力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