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教法

2019-09-10陈福财

锦绣·下旬刊 2019年8期

陈福财

摘 要:尽管语言具有继承性,古代汉语中除了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一样以外,一般的句式和现代汉语句式结构都是一样的,古今不同词性的词的语法功能也基本一样,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如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一必考的知识点,准确的翻译文言句子呢?我认为“划成分,辨词性,分析文言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词类活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划成分;辨词性;分析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欲王(于)关中。(《鸿门宴》)

划成分为:沛公(名词,作主语)欲(助词,作状语)王(名词,作什么成分呢?)于关中(作状语)。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欲(想)”是助词作状语,其后紧接的应该是谓语,那“王”就该是谓语,而“王”是名词不能直接作谓语,那么,就要把它译成能带宾语的动词 “称王”,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句中的“王”字就有了动词(短语)“称王”的意思,这一用法就叫做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的使动用法。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划成分为:先破秦入咸阳者(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王(名词动用,称王,作谓语?)之(代词,他,作宾语)。直译为: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称王他,很明显表意不正确。结合具体语境来看,怀王和诸将约定:谁先破秦入关就让谁称王,这个句子就该译为: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让(使、叫)他称王。名词“王”要译为“使(让、叫)……称王”。 “称王”这个行为不是主语主动发出的,是别人使他发出的,译为“使(让、叫)他称王”,这一用法叫做名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的意动用法。如: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划成分为:邑人(名词性短语,作主语)稍稍(副词,作状语)宾客(名词,作什么充分呢?)其父(名词性偏正短语,作宾语),直译为:县里的人渐渐的宾客他的父亲,很明显表意不正确,那么,该怎么翻译呢?结合语境来理解,“其父”本来就不是“邑人”家的宾客,是这些“邑人”把“其父”当做了宾客,这个句子就该译为:县里的人渐渐的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名词“宾客”译为:把……当做(看做、作为)宾客。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是主语把宾语当做(看做、作为)……。翻译为“……把……当做(看做、作为)……”的句式。这一用法叫做名词的意动用法。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后世之谬其传。(《游褒禅山记》)

划成分为:后世(名词性短语,作作主语)之(助词,不作成分)谬(动词,作谓语)其传(处在宾语的位置,译成什么意思呢?)。直译为“后世人弄错了石碑的流传”,很明显“弄錯”和“流传”不搭配,结合语境来理解,应该是弄错了流转的文字,“其传”应该译成“它流传的文字”表意才正确。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动词“传”作了宾语,而现代汉语中动词一般是不作宾语的,因此,要把文言文中作宾语的动词译成可以作宾语的名词(短语),这一用法就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如: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划成分为:烛之武(名词,作主语)退(动词,退却,作谓语)秦师(名词性短语,作宾语)。直译为“烛之武退却秦国的军队”,很明显“退却”和“秦国的军队”动宾不搭配,原因是“退却”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结合语境来理解,“秦军”不是主动退的,而是烛之武使其退的,因此,这个句子应该译为“烛之武使秦军退却”,把动词“退”译成“使……退却”,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从语法是角度来分析,就是主语使宾语发出了谓语动词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译成现代汉语时,一定要译为“……使……”的格式。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郑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划成分为:郑(名词,作主语)共(动词,供给,作谓语)其(代词,作宾语)乏困(形容词,缺少的、缺乏的,作宾语)。直译为:郑国供给他们缺少的。很明显谓语动词“共”和宾语“乏困”不搭配。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应该是供给缺少的东西,形容词“乏困”应该翻译成“缺少的东西”,表意才正确。从语法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不作宾语,如果形容词在文言文句子中作了宾语,这个形容词就要活用为能作宾语的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是以(我)不能废远(祖母)。(《陈情表》)

划成分为:是以(连词,不作成分)我(代词,作主语)不能(副词,作状语)废(动词,作谓语)远(形容词,作什么成分呢?)祖母(名词,作宾语)。直译为:因此我不能停止(奉养祖母)远祖母。“远祖母”表意不正确。结合具体语境来看,李密要表达的意思是:自己不能停止赡养祖母,不能远离祖母。现代汉语中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文言文句中形容词带了宾语,翻译时这个形容词要活用为能带宾语的动词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所以这个句子要译成:因此我不能停止(奉养祖母)远离祖母,这样表意就正确了。这中用法就叫做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秦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划成分为:秦王(名词,作主语)焚(动词,作谓语)百家之言(名词性短语,作宾语),以(目的连词,来,不作成分)愚(形容词,愚蠢,作谓语)黔首(名词,作宾语)。直译为:秦王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愚蠢百姓。“愚蠢百姓”不搭配,表意不正确。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秦王焚烧百家的著作,目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愚”应该翻译成“使……愚蠢”表意才正确。从语法角度来分析,文言文中谓语形容词带了宾语,主语使宾语具有了谓语形容词表示的特性,翻译时要译成“……使……”格式,表意才正确。这种用法叫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总之,运用现代汉语句子的相关知识,划分句子成分,辨析词性,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是准确翻译词类活用的文言句式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