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2019-09-10周兴
周兴
摘 要:体育,是一门具有运动性和对抗性的学科,是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机会,强化学生的体育学习。由此,我们对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参与意识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体育生活、体育合作、体育实践来实现,结合学生体育锻炼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一、关注学生的体育生活——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要懂得关注学生的体育生活,围绕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展开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获得体育锻炼的价值,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体育生活来辅助学生进行锻炼,使学生发现体育运动的价值,找出自己运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学生运动的安全性。笔者在观察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后发现,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缺乏锻炼、锻炼效果不佳、锻炼存在错误等问题。为了优化学生的锻炼,笔者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了及解决方案。对于生活中缺乏锻炼的学生,笔者向学生传播了体育运动的积极意义,使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体育案例来完成体育意识的建立;对于锻炼效果不佳的学生,笔者对学生的锻炼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缺乏坚持的毅力,为了强化学生的运动毅力,笔者结合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耐力进行了培养,让学生形成了坚持运动的习惯;对于在体育锻炼中存在错误锻炼方式的学生,笔者围绕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指导,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动作是错误的,什么样的动作是合理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效率,给学生的体育发展插上了翅膀。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围绕学生的体育生活对学生的运动意识进行培养,可以给学生的体育生活注入光彩,让学生看到体育运动的积极意义,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体验。
二、关注学生的体育合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来帮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使学生在合作中发现体育运动的魅力,获得体育运动的合作精神,增加集体的凝聚力。教师结合学生的合作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培养,要懂得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从学生的运动实情出发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形成优势互补,强化学生的合作效果。笔者在观察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后发现,部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或是在合作的过程中争强好胜,不服从集体,影响了合作的效果。针对学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不同的指导训练。对于缺乏合作意识的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合作案例向学生宣传了合作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使学生能够逐渐融入到集体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形成合作的局面;对于在合作中只想要突出自己,扰乱合作项目的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让学生看到在合作中每一个人都是需要服从集体的,是需要协调各方的,让学生一切以集体的利益为上,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效率。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对学生的参與意识进行培养,能够让学生形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优化学生的体育运动。
三、关注学生的体育实践——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要关注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体育发展,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获得体育运动的成就感,给学生的体育进步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教师可以结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实践来实现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学生参与的几率来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机会,丰富学生的体育技能。笔者在观察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存在缺乏积累经验的意识,不能充分利用体育技能完成实践项目等。为了解决学生的以上为题,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实践教学。对于在实践中缺乏积累经验的意识的学生,笔者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误的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了经验总结的积极意义;对于在实践中存在体育技能匮乏或是应用不合理的问题,笔者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了二次指导,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了学生改正,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关注学生实践对学生的参与意识、体育能力进行培养,改善了学生的体育现状。
总之,本文通过关注学生的体育生活、体育合作、体育实践对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看到了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挖掘了学生的体育潜力,促使学生形成了体育参与习惯。
参考文献
[1]马腾.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2]陆晓飞.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J].田径,2019(1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