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绩效评价的关注点与建设思考

2019-09-10聂红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绩效评价课程思政

聂红

[摘  要: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和理念进行梳理和界定,厘定“课程思政”的内涵,进一步论证“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化的必要性。考察上海高校目前推进课程思政的现状,对目前高校如何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特别是专业思政的建设路径及其优化上,围绕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相关机制体制这三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绩效评价;价值引领]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

2014年以来,上海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针对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两张嘴、两张皮”的痛点,在探索中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上海高等教育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给出了一种“上海经验”。继上海之后,浙江省也提出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一、“课程思政”绩效评价的关注点

“课程思政”概念自提出起,理念达成一定共识: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在课程目标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成为课程建设的诉求。在课程分类上,将高校课程分为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两大类别,其中显性思政课程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思政课程包含综合素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課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在研究重点上,以隐性思政课程为研究重点,尤其是专业教育课程的探索,“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视角”、“以理工科课程为例”成为研究的主攻方向,内容逐步深化。

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党组发布了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第一点关于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首次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做的成效如何,构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讨、师资互通、教学评价系统平台,成为有效推动课程思政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课程思政”的绩效评价,除了具有管理学范畴的一致性、可量化性等特点,还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由于学生的思想状态无法完全进行量化,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二、“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有待落实

课程思政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课程育人理念也还未深入人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容易忽略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面临社会思潮的多元化碰撞,学生容易受到非主流舆论和形形色色价值观的影响,削弱了其政治认同、价值认同,给课程思政的发展造成一些不便。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有待提升

在学科建设中,高校思政课程边缘化、孤岛化现象较为明显,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脱节,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而轻视德育发展情况严重;在教学队伍上,部分教师在课程改革手段与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方面欠缺,或是一味的强制灌输,忽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起反感;在教学方法上,不同专业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较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导致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目前,高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和脱节之处,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如,在教师层面,不论是专业课老师还是思政课老师,常常因课程学时短、任务重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分教师在课时安排和评职定级等方面无法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也有部分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缺少主动性,制约了工作合力的形成;在管理层面,资源配置、职能分配比较分散,导致部门、学院以及学科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工作重复、效率低下。

三、“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1.在技术层面上,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润物细无声,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规划合理科学的校园环境,会充分发挥其怡情、励志的教育作用,在打造校园文化同时还可以达到育人的双重目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室是学生最重要的一个地方,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现代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场地,定期举办特色展览和主题讲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在内容范围上,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出发,不仅强调政治正确,还包含了人文关怀、社会公德、法制意识等方面。着力改进教学方法,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大纲,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设置课程管理制度,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范。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使课程育人目标更加清晰、具体。

3.在制度建设上,完善保障制度加强教学督导。在教学管理方面,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不仅具有精深专业素养,而且具备高尚师德、精湛育德能力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强大的优质师资保证。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教学沙龙活动、开展教师实习实践活动、定期组织课程思政试点课程老师参与专题培训,以便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使命感和阵地意识,确保传道者自身明道和信道,自觉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以德立身、以德施教。

*本文系2018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政专项课题“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体系研究——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课题编号:E3-0508-18-XS01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绩效评价课程思政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