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淀:初中人文教育中的戏剧表演课实践

2019-09-10陈丽丽

教育·读写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戏剧人文舞台

陈丽丽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自主合作及探究的学习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教学方式变革的指导思想,而表演展示就是有效的新型授课模式。戏剧表演教学能使得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化作品的形象性、感染性,从而获得独特的文学体验,带动语文教学[1]。为了加强学生们艺术修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我们开设了《四世同堂》戏剧表演课。

一、语文教学中戏剧表演的实施过程与步骤

(一)立足基础、重视技巧

作为戏剧表演课的起点,基础阶段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初一年级时我们请中央戏剧学院的导演进入校园讲解,开展“戏剧进课堂活动”。

一个人物的舞台形象是通过表演者综合素质的体现来塑造的,而表演者如何体现需要运用许多的技巧,比如注意力、想象力、控制力、感受力、形体及语言表现力等。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些能力有针对性地训练,首先让学生做了一些放松游戏,活动中老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将学生分成几组,一组由十几个左右学生组成,每一组学生表演的时候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分别向组里同学自我介绍,同时加一个动作表演。正是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小练习,从而不断地提高了学生的各种技巧,为表演做好了准备。

(二)立足经典,重视模仿

模仿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戏剧表演的学习亦是如此。模仿可以使学生直接从专业演员那里感受艺术的真谛,但不是简单的学样,要建立在仔细观察和鉴赏的基础上。欣赏各种经典的戏剧是学生模仿的前提,课堂上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经典的欣赏资料。让学生看话剧《雷雨》、歌剧《江姐》。学生在看后分析出原因并尝试模仿,去感受剧中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甚至一个呼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模仿,学生的表演素质才会得到挖掘。观看之后我们让学生模仿里面的角色进行尝试表演练习。

(三)立足“舞台”,体验成功

有了戏剧表演的初步知识、基本技巧和模仿的练习,接下来就是实践了。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就必须在具体的作品中去创造和演绎角色,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搭建“舞台”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创编作品。他们能够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将练习作业出色完成。课堂上学生分组将完整的作品呈献给观众,他们当中有些小组甚至是将服装、道具等都搬到了教室,课堂效果非常好。每组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都各具特色。

由于前期的观看和训练,学生就能够较快地领会和把握人物的形象和特点,表演起来就方便多了。此外通读台词、背台词也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戏剧语言也是贴近日常生活交流的对话语言,其人物形象所传达的情感和心理都有很深的意蕴,正如曹禺所说:“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活人。”[2]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让学生真实地表演每个片段,我要求学生将台词按照剧情的意境有感情地读出来,感受其情感的变化。

二、语文教学中戏剧表演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作用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逐渐积累国学常识,了解其行文结构和写作风格,慢慢形成思维体系,留下记忆,在不断地阅读积累中,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同時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学习到各个历史阶段的著作形式,认知国学基础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阅读经典名著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体会这些著作的内在蕴意,使得精神世界得以受到感染,汲取优秀的文化内涵,升华自身的精神境界。

(一)拓展文化素养,塑造人文情怀

经典名著内容极为丰富,学生在学习诵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古今文化之精髓,拓宽眼界,将视角延伸至各个时代,打开文化知识的空间维度,利于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受到古今贤士智慧的熏陶,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阅读经典能够塑造中学生的人文情怀,通过对经典的思想和情感体悟,陶冶情操,净化内心世界,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心态,变得更加包容。

(二)健全品格脾性,提升人格魅力

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 可以学习到诸多的传统美德,以此改善自身的不足,通过经典著作中的思维观念反思自身的行为, 以先人之哲学指导自身的待人处事方法和思辨判断态度。大量阅读国学经典的学生一般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蜕变,思维变得愈发强大,行动力变得越发迅速,内在的气质得到升华,提升了学生的人格魅力。

三、戏剧表演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途径

(一)场景的变化:教室与讲台转变为剧场与舞台

表演需要舞台,而讲台就是舞台,在使用表演展示法教戏剧时,可以设置特定的舞台。通过舞台场景的布置与渲染达到表演的目的。学生自导自演,教师起指导协助作用。

(二)态度的变化:从被动到主动及观看到表演

对比传统的戏剧课堂教学,表演展示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主体能动性的调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戏剧表演活动的指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主动地表演探索。因此在开展表演展示教学时应关注学生主体性的调动,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表演,主要角色我们都安排两个学生表演。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三)方式的转变:讲解与分析转变为探讨与鉴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展示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戏剧寄予的情感,把握戏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戏剧的表达手法等,实现美的鉴赏能力的提升。[3]而表演展示法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讲解变为讨论,分析变为鉴赏。特别是在排练阶段,学生可以随时重来,观看的学生可以随时提意见,大家分析探讨,反复修改,台上台下互动也十分热烈,每个学生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受益匪浅,能更好地把握戏剧人物的语言性格特点,更好地表演。在真正演出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讨。例如在表演《四世同堂》时,教师可以提问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共同的情感是什么,祁老爷是什么样的人,祁瑞宣为什么是思想与现实矛盾的化身, 瑞宣与瑞全有什么不同,等等。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思考,分析探讨,深化对戏剧的认识。分析鉴赏也可以延伸到对戏剧的改编上,让学生仿写或者续写或者改编。在创作中加深学生对戏剧本身的认识与理解。

四、戏剧表演教学的人文感悟

由于戏剧表演课程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两方面进行。一是注重情感态度:对于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是从学生在参与实践时所投入的情感和态度两方面进行。学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境界和学习态度,这样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表演,才能展现艺术的真善美。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小组内进行互评,最后再由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演进行综合评价。

此外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戏剧活动也属于技能评价范畴,教师给予表演的学生高度评价,让他们在班级中做示范表演并给予一定的加分鼓励。通过这种特色评价,学生表演的积极性被大大的提高了。下面是表演者、说书人、观众的感受:

1.祁老爷扮演者初二(10)班刘泽逸感受:

我有幸扮演了祁老人。这是我第一次演话剧,开始我老是进入不了状态,总是被老师一遍又一遍喊重来,我很苦恼。

回家自己琢磨老师跟我说的话,又自己认真地读了原著,发现自己离真正的祁老人还相距甚远。祁老人他认为仗在北京顶多打三个月,所以他就准备三个月的粮食,用填满石头的大缸顶住门了事。他想的就是平平安安地看着一家人幸福地生活。他这余生就是想着过了他梦寐以求的八十大寿,然后入土为安。可现实是,他先是看到钱先生的家破人亡,又是瑞全的出城抗日,最后是祁老人自己目送自己的第四代死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最后,他也勇敢地愤起抗争。

理解了祁老人的心理,演好这个角色就很容易了。在演出中,我语言抑扬顿挫,动作不紧不慢,我获得了成功,也对祁老人以及四世同堂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时代造就了祁老人。他们每个人都是那个时代的縮影,他们每一个人都告诉我们,要在和平年代铭记以前遭人入侵的事实。时代,让祁老人懂得不去一味地忍让和懦弱,而是勇敢地赶走那些入侵者,用自己的方式向他们表示自己永不屈服。这也是老舍先生的初衷——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2.说书人初二(12)班成天一感受:

作为说书人,我看到了老师组织我们排练的辛苦,看到了同学们辛苦排练的勤奋,也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四世同堂》的深厚内涵。心海中,忽然翻涌起情绪的浪潮:偌大的舞台上,竟如此渺小。是因角色的微不足道?抑或是因心中的紧张使我悸动不安?此时此刻,从血液中翻腾跳动的,是站在九曲黄河之岸,凝望激流卷带着泥沙和几千年民族魂之震撼,亦是伫于巍峨泰山之巅,俯瞰大地饱含繁荣与华夏精神之自豪;而这可曾是那不屈的人民,用血肉筑成的精神与尊严的最后高墙?恨,恨那卖国贼用他人的生命换取苟且偷生;愤,愤那无知百姓将美好空想当作鸦片榨干灵魂;怜,怜那花季少年的青春与童真随国家的危亡而凋谢;爱,爱那奋起反抗的战士用鲜血浇灌出和平原康!臻于完美的表演下,是淌着中国血的少年赤城之心;每一句台词,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掷地有声。

3. 观众初二(10)班尹思博感受:

他们练习许久,公演重任在身。心怀感情,面对公演,他们从不敷衍。眼前莽莽舞台,层层坐席,束束灯光。斟酌良久的情感,终于在这一刻释放。三两少年,立于身旁,一声令下,大幕拉起。此刻,服装、道具、灯光、音乐,样样俱全,旧时北平的浓重气氛已经涌向全场。挥手、摘帽、举枪、拥抱,动作之下是惶惑;哭声、喊声、尖叫声、细语声,声音之下是苟且;愤恨、得意、悲切、不屑,情感之下是偷生。采取文字中的平平仄仄,借用角色性格中的丝丝缕缕,少年们努力演绎爱国情怀,用坚持诠释悲愤情愁。用书中芳香的魂,留戏中醇厚的韵。杖敲地面,如泉水击沿;木门轻扣,如金石之声;枪声传来,如战鼓喧天。待到那情恨终在变故中流逝,待到那迷惘的中国人终于醒悟,待到那悲凉之音终究奏完。一曲终了,便已完结,轻轻抖落指尖的彩尘,洒作一路星辉。

近两年的戏剧表演课的开设,让我深刻感受到这门课程的艺术魅力,和学生一起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中体验艺术的真谛,感受艺术带来的真善美!和学生们一起在这小小的课堂舞台上演绎一幕幕多彩的“戏剧人生”。学生在表演中训练深思,在思考中锻炼展示,实现了学生的均衡发展,以其人文性培育学生的内在素养,促进思维和行为的双重改变,这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相契合。

人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能够通过民族文化进行表达,由此利用阅读名著、表演戏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对人文性课堂所表现的人文精神理解,并在学习之后,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由此看来,人文性语文课堂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之后,面对生活中困难,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并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1]徐葆耕、童道明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胡德才 影视戏剧评论第1辑[M].  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3]姚敏 语文课堂表演展示教学法的研究[A].《教育科学》编委会.2016.2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戏剧人文舞台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台上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画与话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