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发展及应用
2019-09-10李鑫蒙伟文辛璎诺
李鑫 蒙伟文 辛璎诺
摘要:目的:探析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X射线的发展和应用。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便利选取该时间段中收取的肺部疾病患者5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入院后接受X射线检查对疾病情况进行诊断,通过对诊断结果的分析进行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的发展及患者的疾病类型,对X射线的应用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X射线检查结果的分析得知,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分别有9例、16例、10例、15例。结论:X射线诊断率和其他临床诊断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能够减少诊断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由此可见,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X射线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领域;X射线;发展;应用
引言:在临床医学中,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诊断方法,往往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来完成,其准确率和诊断效率普遍较低,尤其是新型疾病的诊断中,仅凭丰富的临床经验,也难以确诊。随着医学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升,X射线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该技术见疾病的诊断,可通过成像原理,形成病灶部位的清晰图像,通过图像分析并结合其他检查,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这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1]。基于此,本研究为了明确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X射线的发展及应用,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部分患者进行分析,现将报告内容如下呈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便利选取该时间段中收取的肺部疾病患者5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占一部分,其比例为(30例:20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64岁,年龄最小的20岁,中位年龄为(42.19±1.58)岁。患者的文化程度分别不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学历各占一部分,分别是9例、15例、17例、9例。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之后使用X射线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以此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诊断,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通过检查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均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完后,以n(%)描述计数资料。
2 结果
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分别有9例、16例、10例、15例,疾病所占比例分别为(18.0%)、(32.0%)、(20.0%)、(30.0%)。
3 讨论
3.1 X射线成像技术的原理
X射线是通过电磁辐射中能够穿透人体的特殊光性质进行照射产生图像,也是就是该技术的成像原理。由于患者的不同,其对X射线有不同的吸收程度,这对影像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其密度,也就是说X射线的吸收程度和影像密度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另外,不同患者其器官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器官的厚度、密度,均有所不同。若进行X射线检查时,患者的器官密度和厚度较大,X射线就会呈现出衰弱状态,此时荧光的投射会逐渐变暗。
3.2 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X射线的应用
通过上文描述可知,X射线相同的情况下,在对不同厚度和密度结构人体检查时,其成像效果也会表现出差异性,最终反应出的画面会存在不同呈现的阴影。医生通过对患者临床状况的分析、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影像显示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诊断,之后根据诊断结果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
3.2.1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X射线的应用
透视、拍片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就拍片而言,是将胶片作为检查结果的载体,通过X射线的成像原理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检查,将图像映射至胶片上。由于患者身体密度和器官厚度不同,在使用X射线时,器官会吸收掉部分射线,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没有被吸收的射线进行处理,并将其映射至胶片中,同时通过影响处理技术,得出最终影响结果。该方法应用过程中,影像保留时间长、图像清晰的特点,但该方法成像效率较低,且检查范围有限。
就透视而言,其是将荧光屏作为X射线成像的载体,检查医生可通过X射线投射至荧光屏的图像进行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排序,其排序顺序是X射线管→患者→荧光屏。患者接受X射线照射,形成完整的影像,最终在荧光屏上将影像完整的显示。该方法具有移动性特点,能够将患者的各个部分形成影像,具有动态检查的忒单,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症状分析的准确率。但该方法无法将影像进行长久保存,且图像清晰度相对较低,对X射线用量的要求较高,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身体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2.2 X射线影像诊断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首先,CR(计算机X射线摄影)技术。该技术成像与普通成像不同,普通成像技术使用的胶片,而CR技术是具有数字化程度的影像版,该技术的应用打破的传统的限制,不仅提高了检查效率,还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在检查的过程中可影像资料进行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提高了图像观察的层次,使用该技术能够减少X射线的使用量,有效的减少了X射线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在头颅疾病、骨关节疾病中,该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
其次,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使用数字化的处理方式进行血管造影的处理,该方式能够减掉无关紧要的组织影响,只保留有价值的图像[2]。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清晰度,而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在诊断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在小病灶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肿瘤、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断中,该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
3.3 X射线的发展
化学性和物理性是X射线的特点,不仅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且具有丰富的应用方式。就目前X射线的应用情况而言,其在医学领域中的价值相对较高,其他方面的应用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医学领域中为了使X射线的价值更加突出,应该通过科学的手段减少其对患者的损伤,改善X射线的缺陷,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永波,闫红华. 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2):89-90.
[2]汪宁宁,金奎东,季宏波,陈秀芳,李莉,姜华. 浅析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發展及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