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空间里为何“杀机四伏”?
2019-09-10古欣星
古欣星
烟道、隧道、下水道、沟、井……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密闭空间,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成为“连环杀手”。大家有没有听过类似这样的事件:某村化粪池维修疏通时,1名工人作业时窒息,5名工友因施救不当相继被困,最终导致3死3伤。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2018年全国共发生密闭空间作业较大以上事故53起,死亡186人,两者在全国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占比均超过40%。看似低危的行业,看似不起眼的狭小空间,为何依旧“杀机四伏”?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保障自身安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访一下密闭空间吧!
1 什么是密闭空间
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如炉、塔、釜、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有限空间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包括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市政维修等行业,可以说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 密闭空间的特点
密闭空间作业的危害性极高,营救困难,易出现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事故,其具有三大危险特征:
2.1 作业环境情况复杂
密闭空间种类多样,作业环境复杂,进出口受限,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救援。密闭空间内从事的多为非连续性工作,自然通风不良,空气成分复杂,氧含量不足,常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蓄积,潜在风险辨识难度大。由于温度和湿度较高,作业人员体能消耗较大,易于疲劳,当意外发生时自救能力明显减弱。
2.2 危险性大发生事故后果严重
密闭空间范围狭窄,空气流通不畅,易引发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等事故。其中硫化氢中毒导致的中毒和死亡人数最多 。还容易出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触电、淹溺、坍塌、化学腐蚀和各种机械伤害等危险。
2.3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因盲目施救导致二次事故是造成较大事故的主要原因,且二次事故死亡的人数往往超过原死亡人数。据统计,90%以上的密闭空间较大事故发生之初通常只有1人受害,后续人员的无知救援才是导致事故扩大的核心原因。
3 密闭空间作业的注意事项
密闭空间犹如一个“连环杀手”,看似无害,却杀机四伏!进入密闭空间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前做好防护。
3.1 完善制度建设,严格准入审批
用工企业应梳理出本单位密闭空间的类型及数量,建立台账编号管理。密闭空间入口处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入。规范制度建设,订立应急救援方案。提供符合要求的检测、通讯、个人防护用品等必需设备。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应急演练。
3.2 进入前准备
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经检测确认安全后再实施作业。保持出入口通畅。进入密闭空间作业人员应佩戴好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通讯工具和照明工具等。
3.3 作业中注意事项
整个作业过程中应持续保持强制性通风,安排一名以上的监护者在外持续检护,与内部作业者保持联络通畅。注意避让交叉作业的其他人员,尽量减少伤害。一旦出现事故立即终止作业,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自救,同时向外求救。
4 事故救援
首先, 救援人员应量力而行。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需对事故现场进行评测,确定被困人数、伤亡情况、被困位置以及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如果救援人员不足,应及时向就近的消防安全单位求救,切记盲目救援将事故扩大化。
其次,科学救援。利用大功率设备紧急通风排出有毒气体,提高氧含量,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同时,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施救,整个救援过程中安排人员在外照料。如救援人员自身出现不适立即终止救援并向外部求助。救出被困人员后立即将被困人员移至通风处再进行施救,并及时拨打120。
5 小结
密闭空间作业环境复杂,救援难度大,因此事故频发。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自身防护,发生事故时科学施救。别再让昨日令人痛心的“舊闻”成为今日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