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2019-09-10左香梅

高考·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课堂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左香梅

摘 要:核心素养被教育界誉为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因子,全国上下各个地区的各科课程建设活动随着“核心素养”的逐渐新潮,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尤其是符合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信息技术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其实能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于当前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正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之处,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自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于2014年3月30日正式印发后,“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热词榜上一直居高不下的一员。

一、核心素养的涵义以及要求

核心素养其实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主要指的是学生应具备个人修养和社会关爱以及家国情怀等的适应终身发展、自主发展和创新实践以及合作参与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首先,在指标的选取上来看,在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科基础,不仅仅对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体现了重视,还会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其次在价值取向上看,学生所必须终身学习的国家,社会得以公认的素养与价值观在此得到了反映。

二、信息技术课堂的核心素养形成对策及措施

对于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是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同时也会保障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1.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实质上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较短,大部分学生的信息意识还是相对而言比较薄弱的,因此树立信息技术课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分清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区别之处,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概念,课堂教学也应该从信息技术角度进行改善。其次,课堂仍然是大部分学生的信息来源主要区域,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并告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会更加方便快捷。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应该仅仅拘束于课堂和书本,可以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快的吸收相关的知识。

2.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不同,应选用更加专业的教学人员,使用更强的教学师资力量,同时教学的内容应该更具启发性,要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并提高计算思维能力。最后,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立适当的考核机制,来及时检测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创新性的实践或者理论的课后作业,在当前的大数据信息网络环境下,学生会充分的利用信息网络数据,去查询其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以及信息,并会自觉地使用计算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举措,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仅提高了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在大环境中应当具有的创新思维意识。

4.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信息社会责任指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信息技术虽然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響,例如信息泄露,计算机病毒以及引起很大争议的网络暴力等等,这些都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来到我们身边的,并且在一定意义上,目前对于这些负面影响我们是无法消除的,就像硬币都有两面一样,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减少或是削弱这种负面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对这些负面的事情有一定的了解,让他们知道信息技术同样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从而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并自觉维护信息网络秩序,保护自身的信息技术安全。

三、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措施

1.灵活的运用教学材料以及课堂教材

学生具有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学习的能力强弱水平不同,吸收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为了让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学习和进步,作为教育者,就要必须全面的了解熟悉所使用的教材,而且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式并且要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对其进行吸收和改善,不能照搬照演,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以及创新,要做到灵活的使用教学材料,这样才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2.巧妙地导入和过渡各个不同的知识点

课堂教学时间较长,对于学生来说,长时间自觉保持兴趣以及高度的集中力相对较难,而对于教育者来说,让学生在课堂更佳地保持集中力是个挑战,因此,如何设置教学导入点和过渡点尤为重要。实质上,教学过渡就是一种承上启下的教学设计,而能够将课堂中的各个知识内容、学习环节自然有效地衔接起来的过渡点是很巧妙的,有效的导入和过渡,能极大地推动教学效果提升,其方法灵活多样,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灵活运用,巧妙设计。

3.布置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思考能力

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可以通过解决这些任务有效的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自主探究新知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结合自身身边的实际情况,逐步的构建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架构体系,从而有效地驱动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去,而真实任务的分析与尝试,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知识迁移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题申报编号:8417(注明“兰州市个人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立华.分析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年01期

[2]高应雄.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革新2018年05期

猜你喜欢

教学课堂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析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兴趣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