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体育文化生存力研究价值与历时性演变探讨

2019-09-10盛洪涛谢玉琴刘晓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蒙古族价值

盛洪涛 谢玉琴 刘晓东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蒙古族体育文化生存力的研究价值出发,对其历时性演变进行剖析,以期为蒙古族体育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研究认为,上古图腾崇拜是蒙古族体育文化生存力的逻辑起点;军事宫廷仪式是蒙古族体育文化生存的“让渡”;“阳刚特质”是现代流动中保持承传的重要动力.而在现代承传之中,以上三种因素皆是其传承的动力之一,只是其呈现形式与表现重点有所差异,在传承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关怀与协调.

关键词:蒙古族;体育文化生存力;历时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8-0094-03

文化发展理论认为,面对文化霸权的当下,丧失文化傳统意味着民族的消亡.而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传播与推进,当下社会多元文化的介入与冲击,文化生态的局部失衡或式微,或因主体的主动依附,或因主体的被动接受,都是无可避开的事实.加之,生存环境、文化土壤和社会运行机制的渐变,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现代体育活动“文化对抗”的过程中,或被取代或处于边缘地带.作为草原体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生活在北方草原的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原创或从其他文化中引入、改造,并与本民族文化充分融合而传承发展的,而其一直延绵不断,与其文化传承力与认同力是不无关系的.本文从人类学、文化学的视角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力与认同力进行一系列研究,以期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系列参考.

1 蒙古族体育文化生存力研究的价值所在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根源、流变、现状以及发展对策,都有了十分广泛的研究,但研究不足之处是过分的从宏观上围绕搏克、赛马、射箭三项的历史根源、项目特征、现状以及发展对策进行大量重复性研究,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研究较少,甚至几乎无人涉足,尤其是缺少从人类学视角出发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空间与文化内驱力的深入思考.从文化内涵上来看,毫无夸张的讲可以说蒙古族体育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积极、最直接、最广泛、最深远、最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部分,是草原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多民族体育发发展来看,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亦可以说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较发达的典型代表.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增强民族内在的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民族文化的根源,有着多重意义.从文化意义上来讲,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除了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外,更是唤醒和传承民族集体记忆的有效方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不可或缺的功用,它与民族文化内驱力和认同力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与民族认同,对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进取精神、丰富社会体育资源,甚至旅游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整理、现状和规律的把握,为蒙古族体育活动参演体育活动的创新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考量.

2 蒙古族体育文化承传现状与课题研究的实践理路

2.1 蒙古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承传现状

从实践调研中可以发现,正如大多数学者所言,在北方游牧文化中,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可谓典型,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束奇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区域性特性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北方甚至云南等地有着大范围的传播与传承.据不完全统计,在当代仍有大范围传承的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仍有数十种,其传统体育项目除搏克、赛马、射箭、布鲁、贵由赤、蒙古象棋、赛骆驼、射草狗外,还有沙塔拉、狩猎、秋千等.经过几个世纪的更迭,赛马、射箭、搏克已为蒙古男儿所共享,被各地区蒙古族所传习.另外,部分蒙古族聚集地区也有着鲜明的本土项目.如新疆蒙古族地区盛行叼羊项目,内蒙古阿拉善盟一带流行赛骆驼项目,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忠情于蒙古狩猎.科尔沁地区广泛开展布鲁、安代舞、速度赛马、贵由赤项目,云南蒙古族地区流行荡秋千项目,河南蒙古族群众喜欢打蒙古拳等,各个项目都有着深厚的区域性历史渊源.在这些项目中,建国后在数十种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如:赛马、搏克(蒙古式摔跤)、射箭、布鲁等项目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纳入.

2.2 蒙古族体育文化生存力课题研究的实践理路

为了对蒙古族体育文化生存力进行探寻与梳理,本课题选择了个案研究与宏观梳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以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体育学等跨学科交叉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文献资料法、口述法、田野调查法,对蒙古族地区传统体育源流、存在形态、内容、影响因素等进行梳理,从历史推演和文化生产与更迭的视角透析蒙古族地区传统体育发展特征与规律.而后,结合田野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对各地区蒙古族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与归纳.选择了通辽市科尔沁区(蒙古族)、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蒙古族)、云南蒙古族自治乡(蒙古族)、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赤峰市阿鲁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锡林浩特蒙古族地区等个案区域分布的调查点.最后,利用比较研究法与逻辑分析法利用多学科知识来探究民族聚居区的蒙古族体育文化特有的传承方式、与异质文化的互动形式,来反思社会流动加剧、文化接触增多、某一民族优势影响渐微的现代语境下,区域性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生存空间是如何变迁,以及如何增强民族认同,来强化集体记忆的.

3 蒙古传统体育文化生存力演进与形成结果之剖析

3.1 上古图腾崇拜:蒙古族体育文化生存力的逻辑起点

从人类学视野进行观察,图腾信仰是人类学共有的经验,生活于远古时期蒙古先民,祭祀和信念是其精神支柱.原发族群意识使得拥有共同祖先的民族形成庞大的“文化集合体”,呈块状或条状散布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蒙古族族群以北方草原为生活空间,广袤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游牧民族豪放的性格和心理特征,血缘关系作为基石构成的蒙古先民的民族“共同体”.其支系的发展犹如植物根茎式的蔓延,“祖先”作为父系社会形成族群核心起点,给族群个体所带来生活资本和部落声誉,形成了“父性神话为中心”的祖先崇拜与“同源”意识.同时,也形成了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意识下蒙古族群信仰“上芲和神灵”的存在,“上芲和神灵”的存在成为古代祭祀仪式进行精神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腾格里”的存在是蒙古先民宇宙观隐性表达,也是北方萨满信仰的体现.射箭、骑马、角抵等作为集体生活下身体活动,在多危杀伐的古代社会,更多的是出于求生自保的本能,出于天然的攻击性使然,而进行有组织的“那达慕”应该更多是与祭祀相关,而涉及到娱乐性质的游艺聚会应该是脱胎于祭祀后而演变而来的.

3.2 军事宫廷仪式:蒙古族体育文化生存的“让渡”

正如在上面所讲,在上古时期,宗教信仰构成了其体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宗教信仰意识下的祭祀意向由对战争胜利与赐予自然的力量的祈求,而更多的以诉求神给族群带来草美水丰、牛羊兴旺、吉祥的目的,这与当时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进入元代前后,蒙古族体育文化则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其时间节点则是蒙古部落的昌盛而来.据《蒙古秘史》记载:“凡遇到祭祖、庆典和出征等活动都要进行射箭、骑马、角抵与其他娱乐活动的表演”.此时,蒙古族从古代战争祭祀神灵,以求保佑的角度出发,对天地神的愉悦的游牧体育文化的最初意识形态,而转向对技艺的推崇和现代意义的教育和娱乐活动,当然,这一时期,更加注重将体育项目视为一种仪式性活动,即使有娱乐也是取悦天神、山神、地神和祖先的娱乐,而非个体本身.而纵观其历史形成上来看,大多数蒙古族体育文化,无论是射箭、贵由赤,还是骑马、搏克、阿日嘎等体育元素大多脱胎于祭祀,但是,在这一阶段,军事、宫廷礼仪对原始体育元素经过规范、集中、文明等阶段,形成独特综合的草原体育文化形式,则是极为重要,也给“集体记忆”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提供民族认同的基础.

3.3 “阳刚特质”:现代流动中保持承传的重要动力

历史进程扩散,近现代以来,蒙古族地区出现了汉民族的“走西口”“闯关东”所带来的人口流动、文化接触以及所在地理、区域以及历史际遇等多种因素作用,使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空间受到冲击,其扩张与缩小,项目转型与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文化因素深埋其中,已成为各民族所享,但也保留着各区域的显性特征.同样,蒙古族体育文化性格在既保持着旧有的形式与内容,也出现新的端倪与问题.在一定空间之中,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直处于动态的发展程式,文化创意成为蒙古族体育活动发展的新生活力因素,“支流”与“主流”文化是不断的合并与分化,其伦理化、体育化、竞技化过程给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以新的视野和发展思路,然而,其“教化”过程中,不失“阳刚”项目的核心特征.“阳刚特质”在仪式与生活技艺中强化塑造了北方游牧民族尚力、张扬的身体个性与各种表征,同时,也作为透析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一个记忆缩影,渐进形成北方游牧民族体育文化的基因.反过来讲,“阳刚特质”也是推动游牧体育文化因子延续与创生的精神动力.

4 结语

蒙古族地区作为游牧文化的摇篮,也与农耕文化相对接,受北方萨满教影响,出于“娱神娱已”需要,催生了富于生命力的民族特色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冲击是难以规避的硬伤,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语的论争.同时,多民族区域与社会发生着更大的关联与文化变迁,同时促使部分传统的体育活动陷入文化濒危.因此,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是文化传习的动态元素,研究蒙古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和民族认同,对当下民族传统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研究结果来看,上古图腾崇拜是蒙古族体育文化生存力的逻辑起点;军事宫廷仪式是蒙古族体育文化生存的“让渡”;而“阳刚特质”则是现代流动中保持承传的重要动力.在现代承传之中,以上三种因素皆是其传承的动力之一,只是其呈现形式与表现重点有所差异,在传承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关怀与协调.

当然,由于新时期文化的承传出现了新的征况,对蒙古族文化生存力的研究,则需要以新的视角与观点来待之,用“文化符号”理论来解读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形态与信仰、权力、仪式及国家制度进行互动性考察,用“游牧文化性格”与“文化版图”理论来诠释其内在的特征与特质,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基础上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力是进行考察,应该是极为必要的.

——————————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吉如河,高娃.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

〔3〕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4〕仇军,等.从混沌走向自觉:西方体育社会学制度化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5(1).

〔5〕唐韶军.生存·生活·生命:论武术教化三境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

〔6〕尚志强.现代化社会背景下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

〔7〕高美琼,李洋,蒙古族传统体育民间传承社会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1):53-56.

〔8〕王潤斌.略论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交互影响[J].山西体育科技,2006(1).

〔9〕刘勇.当代平面设计语境下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应用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9(07).

〔10〕李炜.山水文化观照下的现代设计理念[J].长春大学学报,2019(03).

猜你喜欢

蒙古族价值
马背民族
诺恩吉雅随想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