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提升馆藏质量建设的学科馆员执行方案研究
2019-09-10庄燚
[摘要] 面对大数据的信息时代,新建本科院校对于种类繁多的服务项目应不接暇。新的发展,新的改革令这类本科院校茫然无措。馆藏建设工作是每一个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源头。相较于资深本科院校的馆藏建设工作,新建本科院校的实力较为薄弱。当下普遍实行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同样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若将馆藏建设与学科馆员服务两方面工作进行有效结合,相互引导,或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对馆藏建设薄弱原因分析,研究如何将馆藏建设与学科馆员的服务工作进行结合能够达到预想中的效果。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馆藏建设 学科服务
[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传统的馆藏不断受到冲击。许多高校图书馆均面临着纸质资源利用率呈下降趋势所带来的困扰。馆藏从传统的纸质图书发展为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数据库)。虽然馆藏的形式有所变化,也没能抵挡住资源利用下降的状况。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高校图书馆共有586所,其中数据有效的为546所。有59.5%的高校图书馆投入经费超过200万元。虽然纸质文献购置费约为250万元,2011年约为252.5万元,延续了自2010年以来下降的趋势。但是仅有3%的下降率并不是很大”[1]。从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在纸质资源的投入依旧是比较大。但是资源利用率较为低迷,有的图书自采购上架以来从未被借阅过,造成了经费、书架空间的浪费。
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率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以来,不少高校图书馆纷纷效仿建起适合自己院校科研、教学工作的学科馆员服务制度,获得了不少好评[2]。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存在不少困难,只能做些将专业期刊推送对口院系等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高端的服务如课题定制、跟踪,二三次文献的推送等无从开展。预期的美好宏愿与现实所带来的无力感差距很大,令学科馆员产生了有较大挫败感。为了让学科馆员有信心做好学科服务,可以先从馆藏这项工作做起,逐渐提升自身的能力,进而更深入了解所负责院系老师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在了解过程中,学科馆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从而为自己参与到院系科研服务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2.影响馆藏质量建设的因素研究
2.1科研相关工作尚未完善,缺失资源配置精准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是专科院校改制或几个专科学校联合办学,其办学资历充其量只是满足了本科院校的基本合格线。其学科设置等工作内容还处于调整、完善的阶段,办学理念还处于从专科向本科转型时期,科研工作还不是最主要的工作。由于办学基础较为薄弱,科研工作也多少会受到牵制,有些课题的申请对学校及老师的资历有要求,甚至论文的发表都受到资历条件的限制,从而导致部分老师常遇挫,对科研工作心灰意冷。新建本科院校在科研奖励方面没有相关政策或奖励条件不具吸引力,也是导致老师对教学、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的原因。学校办学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图书馆的利用率更是无从谈起。馆藏建设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3]。
2.2学校经费紧张,缺乏馆藏建设基础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面临办学之路举步维艰,常陷入经费方面入不敷出的窘境。有的学校升为本科建制院校,有很多工作筹备如:扩大建筑面积、采购教学科研工作所需设备、引进人才等,因而需要向银行大量贷款,导致债台高筑的局面。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历来有着不到评估的时候不受重视的地位,购书经费削减或挪用到教学一线工作中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面临这样的困境,为了保证每年的纸质图书的采购量及人均图书量,图书馆不得不用这些办法应对:时常要购买特价图书,增加复本量;一味追求低价中标,忽略馆配商的资质及图书质量等方面;采用回溯建库的办法增加将早年间积攒下的大量学术价值较低的图书进行再加工,充实到当年的馆藏购买量中。这些方法虽然从数量上满足了一定的指标,从质量上来讲根本无法服务于日常教学、科研工作。连大学的人文教育工作中都起不到辅助作用。使图书馆仅仅是作为一个建筑矗立在美丽的校园中。
2.3师生信息需求意识不强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将自身的办学定位在教学型、应用型。招生大多也都集中于专、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暂时不能开展。由于院校处于转型期,本、专科的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相差无几。学生只有在写毕业论文时,才会有相应的信息检索课,收集关于论文的各类资料。对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归纳时,缺乏求助意识。常常照搬照抄资料,导致论文的查重率较高。学生在求学期间没有强烈的信息需求意识,往往被动接受老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课余时间根本不知道自己所需信息如何获取,向学科馆员求助的意识无从提及。
部分老师对于自己的学科知识及图情专业较依赖,认为自己掌握的就是最新的信息资源。实则不然,现今知识日新月异,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一定会一直处于前沿。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狭窄,往往集中于中国知网、读秀等数据库,对于图书馆根据学院的学科发展新购进的数据库一无所知,而且较为轻视专业的纸质资源。这样得到的文献信息较为片面,单一,不利于科研工作。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很少有人静下心做学问,潜心阅读专业图书。现在的学术成果多少带些功利色彩如:职称评定、职务升迁等,而不是从自身的学术生涯角度出发。若不是为了职称评定需写论文、申报课题,一般不会到图书馆借阅专业图书进行研究。学术成果免不了是东拼西凑,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是不会创造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由于图书馆购进图书,需要查重,审核,向馆配商报订,到馆加工等一系列的程序,延长了图书上架周期。有的老师一般不会向图书馆报订,而是自己掏钱购买。圖书馆无法第一时间知道院系老师所需图书。
2.4图书馆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选拔学科馆员
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员建设鱼龙混杂,沦为“博士太太”、“处长太太”及院系考核不合格人员栖息地等现状,在高校中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在业界也早已是图书馆建设积重难返的诟病之一了。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图书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笔者所在图书馆共有31人,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仅1人,拥有硕士学历或学位的有10人,图情专业的馆员仅为1人。由此可见,人员学历素质不高,专业性也较低。馆藏建设是图书馆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人员没有具备相应的素质,在良莠不齐的市场就无法采购到真正适合自己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所需图书。有的馆员虽然具备了图情学的基础知识,但是对图书馆整体的馆藏建设缺乏全局观念,对本馆的馆藏未来建设的发展缺乏清晰认识。虽然有的高校图书馆认为流通部平时与读者接触较多,是图书馆一线服务部门,选派流通部的人员参与到采书工作中,但是成效差强人意。因为真正决定馆藏质量高低的是馆员的专业素质,而非是馆员接触读者的程度来直接决定。因此,要提高馆藏质量首当其中的是要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
2.5职业前景不容乐观,馆员处于低迷状态
由于前面所述的“收容所”的现状存在导致馆员梯队建设缺乏规划。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重教学、科研,轻教辅。作为辅助部门的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馆员自身缺乏职业规划,学校的职称评审制度亦存在不合理之处。图书馆作为教辅类的部门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评审机制,而不是与其它部门混在一起评审。图书馆作为服务部门需要坐班,工作时为了全心服务读者,不能做无关事情。馆员只有在下班后处理好家事才能潜心研究自己的业务。做科研的时间远远少于教学一线人员,而且作为重实践的教辅部门也要发表核心论文、申请课题才能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位。这一现状导致实际工作能力只是参考作用,馆员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工作或者论文买卖的交易中。还有馆内存在的不良风气,也会使有些馆员在没有较高质量的科研前提下,顺利评级晋职。不合理的评审制度,不公事实的发生,馆员们工作的积极性极易受到打击。学科馆员的工作依旧是辅助性质,属于幕后奉献人员,干出了成绩也是教学人员的功劳。学科馆员的投入与付出难成正比,现有体制难以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馆藏质量的提升,学科服务的推广都将处于搁浅状态。
3.提升馆藏质量的學科馆员实际操作措施
3.1加强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馆藏质量的高低与该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密不可分。馆藏是图书馆工作的灵魂。虽然同属于图书馆,但部门之间鲜有合作,各自为政。在大数据时代,部门之间应精诚合作,依据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将馆藏建设工作融入到本部门日常工作中,而不要停留在传统思想层面,认为馆藏建设工作是采编部工作的范畴[4]。流通部是一线服务部门,接触读者的机会远高于其它部门。在借还工作中,留意读者的借阅喜好及需求与采编人员进行沟通,便于采编部在今后的采购工作中进行改进。流通部也可以摆放书目需求登记本,让读者将自己喜欢但馆藏没有的图书登记在册,由流通部集中整理报于采编部,并将购书信息反馈与读者。
有的馆配商积极研发适合图书馆收集数据的软件如:湖北三新公司的成蹊智能系统。不仅可以对单个读者的借阅喜好进行跟踪分析,也可以对图书馆馆藏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到馆藏专业图书与综合图书比例,经费分配情况,为下一步的采购工作起到较为权威的参考作用[5]。
学科馆员应积极学习各种数据分析软件,对自己所负责院系的专业图书进行相关分析,为每一次的采购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只要能让馆藏质量得以提升,更多的读者重新走进图书馆,任何实践方法都应尝试,找到适合本馆的方法。只有掌握一线服务的数据资料,才能有针对性的改进馆藏质量。
3.2深入院系走近读者,做馆读之间的纽带
学科馆员应积极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如:调查问卷法、座谈法等,经常性的走近读者,了解用户的需求。与读者交流他们在查阅、获取信息的途径、习惯及喜好。以读者的需求作为改进、提升馆藏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学科馆员以半个月或一个月为周期,对所负责院系的师生进行调研,便于及时了解他们当前最大的需求,虚心接受他们对图书馆提出的建议或批评。根据一手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对读者的每次调研结果,及时调整馆藏建设的规划及布局。构建最适合读者需求的馆藏资源。同时也要了解馆藏的情况,已不适合院系的专业图书做下架处理。对适合院系但借阅率较低的图书,要积极推荐,让沉睡的专业价值较高的图书重新被利用[6]。在征得院系同意的情况下多参与院系的会议、座谈等,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便于及时将图书馆新近购置的图书、数据库介绍到院系,避免资源的搁置现象再发生。如若院系和图书馆的条件允许的话,学科馆员可以每周固定一天到院系坐班,接待院系师生,解答关于馆藏资料的任何使用问题以及利用图书馆的其它问题。并且将这些问题反馈到图书馆,便于下一步工作的改善。
3.3提升服务效率,改进考核机制
学科服务在国内外不少高校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因为自身的历史原因,切忌照搬他人的经验。需要循序渐进的摸索出适合本院校的学科服务。作为学科馆员中的一员首先要有自信。不要因为自身的不足之处,全盘否定个人的实力,以及学科服务的设想。在正视不足的基础上要加强学习学科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图情专业知识。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所负责院系的图书推荐途径,让更多的师生知晓、了解、利用。其次增强服务意识,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根据读者的需求,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用网络的各种途径及到院系走访形式,深入走近读者,了解他们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模式,强化学科服务的实效性和创新性[7-8]。
4.结语
在学校对图书馆考核机制一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图书馆自身要做好对学科馆员的奖惩考核机制[9],向人事处建议将学科馆员纳入职称评审的加分条件中。这样可激发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发自觉提高业务水平。对于能力达不到或态度不佳的学科馆员要进行批评教育直至撤换。不管外界如何看待馆员的付出,图书馆应该建立尊重付出,给予奖励,提供发展的制度的环境,打造一支愿做事、敢担当、业务素质较高的学科馆员队伍以保障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保伟,董颖,秦进红,任晓辉.提升图书借阅率的学科馆员执行方案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10):76-78,下转83.
[2]杨汉宁.论学科馆员制度与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论坛,2016(2):17-21.
[3]褚北麟,马娴,张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困惑与突破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6):112-115.
[4]刘明昕.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工作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27):175-176.
[5]赵功群,艾华.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构建研究[J].图书馆界,2017(1):74-77.
[6]夏燕燕.新建本科院校学科馆员机制构建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89-93.
[7]李玲,毛伟.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服务的障碍与保障机制[J].图书馆学研究,2017(7):98-101,下转55.
[8]陈阳.美国高校学科馆员绩效评估和启示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36(173):55-58.
[9]邱葵.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6(12):13-23.
作者信息:庄燚(1980-),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采访、编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