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019-09-10谢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数据库

谢超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可以将工程管理效果更好的展示出来.本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总结,并从信息化系统构建、使用多层管理平台、强化工程管理的适应性、构建工程数据库、建立高素质人才团队五方面,论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8-0043-03

前言

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很多行业和领域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不仅可以强化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还能让建筑行业发展与时代需求相符.为此,相关企业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提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

1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特点

1.1 资源共享

所谓资源共享,主要指在局域网内部根据实际需求开通终端权限,该项技术应该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例如,在实际建筑工程管理上,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需求,对具体物料信息进行统计,当确定信息无误之后,可以将实际消耗情况输入到计算机数据库之中.后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调取数据库中的信息,了解企业具体的财务状况.从该项工作中也可以看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使用时,可以展示出明显的资源共享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效果,还能避免人力和时间成本的过度消耗.

1.2 精准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到的管理内容有很多,如技术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等.在这些管理工作开展上,工作人员应提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管理措施,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还容易出现管理纰漏.为此,人们可以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其中,延伸工程使用寿命.除此之外,管理人员也可以借助于信息管理平台,维护相关工作顺利完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2.1 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不足

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无法将信息技术整体管理水平展示出来,很多建筑企业管理人员也没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重视程度,让实际管理制度无法与信息技术充分结合到一起.例如,很多工作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依旧保持在计划编制阶段,对于编制了解也不够深入,无法实现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面应用,只能将某个单一单元的联系性呈现出来.总的来说,管理模式的混乱,无法做到信息技术的本质性优化,影响了工程管理的秩序性.另外,信息技术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缩减了企业的经济利润,无法维护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信息技术的分类如图2所示.

2.2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有限

很多管理人员没有做到对信息技术的深入性了解,让建筑工程管理过于混乱,管理模式也出现了单一化特点.在部分管理者的眼中,信息技术就是发邮件和上网,无法将全部的调度资源和工作流程整合到一起.整体来看,我国的企业发展还存在很多弊端,如企业发展不平衡、企业整体工作人员素质不足等,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企业之中,此类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而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整体素质偏高,可以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认知,管理人员的信息资源来源极为丰富,可以增加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手段[1].

2.3 信息技术基础不足

截止到目前,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设计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这也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效果.首先,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局限性比较明显,网络共享和传递机制无法实现相互配合,让主体工作以单机操作为主.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局限,很多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出作用,如网购材料、信息发布等,让主体工作流程变得更加复杂.最后,管理模式过于粗放,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都是以人工开展为主,从而形成一系列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但该类管理无法展示出较好的有序性特点,管理制度不完善,最终对管理效果产生影响,更无法迎合时代的发展脚步.

3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方法

3.1 信息化系统构建

在具体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程序有很多,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大考验.一般情况下,在施工前期,工作人员需要开展施工场地勘察、施工成本计算等操作.在施工中期,还要做好建筑材料配备、施工人员管理和现场控制操作.在施工后期,应强化对工程验收工作的重视程度.由于工作环节较多,会产生大量的施工数据.所以说,信息化系统构建显得极为重要.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项工程情况,构建一个全面的信息中心,并将各个施工环节中的管理信息集合在一起,搭建起信息化平台,这对于建筑工程的系统化管理具备很强的帮助作用.该方式也有利于各个施工环节的充分协调,维护建筑工程施工信息一体化目标形成,为整个行业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信息服务指标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3.2 使用多层管理平台

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之中,所涉及到的建设单位不止一家,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等,而且每个单位均对应着很多管理工作,如施工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对于该种施工情况,在具体建筑管理工作开展上,工作人员可以从多元化角度着手,确保信息技术可以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得到普及应用,让管理平台显得更加层次分明.通过上述工作形式,平台中的各个单位都能以集体利益为目标,开展团结协作,构建完善的信息数据平台.除此之外,在实际建筑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单位类型不同,所产生的信息也存在很大区别.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确保信息在管理平台之中实现共享,并将不同单位以及不同层次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实现有效的总结和分析,形成明确的反馈结果,这也是整个施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2].

3.3 强化工程管理的适应性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也正是在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施工难度进一步增加.例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会对整个建筑材料运输产生严重影响,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限均会出现改变,不利于工程建设的稳定进行,最终导致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出现一系列问题.另外,很多建筑材料对存储条件要求较高,受该类客观因素影响,工程成本增加量极为明显,扩大了企业的成本投入,进而为工作人员工程成本和分析工作制造了很多困难.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变动参数进行合理化设计,为后续工程数据分析提供充分条件,避免由于客观情况变动问题出现,对数据产生极大影响,强化信息数据分析的正确率.受此类工作形式的帮助,不仅可以维护管理工作质量和安全,赋予工程管理更高的适应性,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建筑成本开销,让施工计划顺利执行.

3.4 构建工程数据库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深入性应用,尤其是在与施工管理相结合过程中,展示出很强的作用和效果,实际数据库关系如表2所示.為此,各个建筑企业开始提升对信息技术和建筑工程施工相结合的重视程度,而且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很多建筑企业设置了内部局域网络,或者加入到了建筑行业主体信息平台之中.整个网络平台建设,主要是针对于建筑行业概况,建立完善的信息库,这也是资源中心拓展的前提条件.各个建筑企业可以以此为基础,构建定额材料库,并设计相关模板,这其中还包括建筑企业合作单位的管理数据和信息.建筑企业在实际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单位之间的数据信息流动情况,打造统一的管理体系,维护共同管理策略的实施[3].

3.5 建立素质人才团队

整个建筑工程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操作和实施.因此,管理团队建设与最终的工作效果存在很大联系.截止到目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已经十分深入,但还有很多工作人员的工作思想依然停留在传统阶段之中,无法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了解,最终对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各个建筑企业需要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操作,将其传统管理观念改变,使其对新形式的信息技术进行快速掌握,在提升建筑企业工作效率同时,确保建筑企业可以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各个领域发展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这一点在建筑行业中也得到了体现.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面应用,不仅可以确保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提升,还能强化企业内部的业务能力,帮助企业获得更高利润,这样一来,建筑企业可以长期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之下.

——————————

参考文献:

〔1〕闫伟嘉.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242-243+249.

〔2〕金朝.浅析BIM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新通信,2019,21(05):101-103.

〔3〕白士强.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建材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J].四川建材,2018,44(05):204-206.

猜你喜欢

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数据库
数据库
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分析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分析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