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水比对油莎豆豆乳营养成分的影响
2019-09-10相吉山李晓兰庞燕飞杜鹤恬马静泽田怡丰王雪力王怡
相吉山 李晓兰 庞燕飞 杜鹤恬 马静泽 田怡丰 王雪力 王怡
摘要:豆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植物性功能饮品.随着家用豆浆机的问世,家庭自制豆乳已经成为我国豆乳的主要消费形式之一.本文以油莎豆为原料,对油莎豆豆乳不同固水配比(质量比)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固水比为1:7时豆乳固形物含量达到最大,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在固水比为1:10达到最高,各个配比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水量的增加,固形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在逐渐减少.说明利用油莎豆做豆乳时,固水比为1:10较适宜.
关键词:油莎豆;豆乳;固形物;脂肪;蛋白质
中图分类号:Q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8-0034-02
引言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属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系,通常被称为油莎草、人参果、人参豆、铁荸荠、地下核桃、地下板栗等[1].原产于非洲东北部,我国于1952年从前苏联引进油莎豆,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2-4],现已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种植.在我国气候条件下,油莎豆一般不开花或开花不结实,以块茎繁殖为主[5],其适应性广、生育期短、抗逆性强、易栽种、病虫害少,而且播种方式简单、出油率高,地上长禾、地下结果,分生力很强,发展潜力巨大[6].油莎豆种植土壤适应性广,但以沙土、泥土、黑土和黄绵土最为适宜.我国油莎豆主要收获地下核状根茎豆果,时至秋分之后,地上部叶色开始发黄时就可开始采收获得油莎豆果.油莎豆豆果中含油脂20%~36%、淀粉20%~25%、糖分15%~20%、蛋白质3%~15%、纤维素4%~14%等[7].
豆乳是一种安全、营养、健康的植物蛋白质饮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8-10].目前豆乳主要有大豆豆乳、黄豆豆乳和黑豆豆乳等.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色、香、味等多个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营养价值这一方面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开发出新型的、适合大多数人口味的现代食品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油莎豆豆果制作豆乳,对不同固水配比豆乳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对比分析,探讨油莎豆豆乳的合理制作方法,为大众豆乳饮食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本实验所用油莎豆为赤峰地区种植品种,该品种已在当地沙土环境中连续种植3年,每年5月份播种,10月份收获.本实验采用4种固水质量体积比(1:7、1:10、1:13、1:15),油莎豆40g,水量按照比例增加,将不同处理样品打成匀浆,过滤,煮熟后测定固形物、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固形物的测定采用GB/T308885-2014方法,脂肪含量的测定采用GB/T 5009.6-2003方法,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Bradford法[11].
1.2 数据统计
试验结果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固水比豆乳中固形物含量比较
从图1可以看出,在4种固水比油莎豆豆乳中,固形物含量依次为1:7(5.00g/100ml)>1:10(4.18g/100ml)>1:15(3.31g/100ml)>1:13(2.47g/100ml),4种处理间固形物含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
2.2 不同固水比豆乳中脂肪含量的比较
从图2可以看出,在4种固水比油莎豆豆乳中,固水比为1:10处理的脂肪含量最高(0.85g/100ml),其他处理的脂肪含量均极显著较低(P<0.01),且其他三种处理间脂肪含量的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固水比豆乳中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从图3可以看出,在4种固水比油莎豆豆乳中,蛋白含量依次为1:10(1.06g/100ml)>1:7(0.73g/100ml)>1:13(0.60g/100ml)>1:15(0.44g/100ml),4种处理间蛋白含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
3 讨论
豆乳是我国传统的植物蛋白饮料,不仅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还含有异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消化率高达95%,可被人体充分利用,适合“乳糖不耐受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饮用[12].据中国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豆乳消费量为60~70万t,约占传统豆制品消费总量的10%~20%[13].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评价豆乳品质的重要理化指标.
本实验以油莎豆和水的不同配比为处理,测定了固形物含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发现油莎豆豆乳的固水比为1:10時固形物、脂肪、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4.18g/100ml、0.85g/100ml、1.06g/100ml.油莎豆豆果中含油脂20%~36%、蛋白质3%~15%[7].说明固水比为1:10的油莎豆豆乳中,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损失较大,有较多的营养成分残留在豆渣中.因此,对油莎豆豆乳豆渣的再开发深入研究,或者探讨更有效低损失的油莎豆豆乳加工工艺是非常有必要的.
——————————
参考文献:
〔1〕瞿萍梅,程治英,龙春林,等.油莎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J].中国油脂,2007(9):61-63.
〔2〕忻耀年.生物柴油的生产和应[J].中国油脂,2001, 28(5):73-74.
〔3〕卢碧林,周玲革,毛治超.生物柴油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5,15(3):95-97.
〔4〕吴艳霞.油莎豆油[J].粮油科技与经济,1993(1):30.
〔5〕中国油脂植物编写组.中国油脂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3-35.
〔6〕李国平,杨鹭生,朱智飞,等.油莎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2(3):59-62.
〔7〕晏小欣,任志艳,相恒绪,等.油莎豆的有效成分的定性分析[J].中国酿造,2010(8):150-151.
〔8〕吴月芳.我国豆浆行业的现状与展望[J].农产品加工,2014(3):32-33.
〔9〕Mullin W J, Fregeau Reid J A, Butler M, et al. An inter laboratory test of a procedure to assess soybean quality for soymilk and tofu production[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1, 34(8): 669-677.
〔10〕陈聪.豆浆熟浆关键工艺及熟制过程美拉德反应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
〔11〕Bradford M.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1976, 72(1): 248-254.
〔12〕Zhang H, Li L, Tatsumi E, et al. High-pressure treatment effects on proteins in soy milk[J].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38(1): 7-14.
〔13〕吴月芳.我国豆乳行业的现状与展望[J].农产品加工(上),2014(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