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环境设计中的书法元素应用
2019-09-10张瑶
张瑶
摘要:書法这种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用书法这种特定的艺术形式来美化环境,装点生活,寄托情思。正是由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及深厚的哲学思想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现当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书法艺术与环境艺术都有着相同的形象基础,又有共同的审美法则,尤其书法艺术中特定的形、意、势等形式,对公共环境的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表达了一种特有的地域文化,增强了空间的一种文化韵味。因此本文从公共艺术角度来研究书法艺术中与公共环境艺术的关系.试图探讨现当代公共艺术的未来发展,以期对现当代公共环境艺术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书法;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引言
引言
书法是普遍空间的形式要素组成的一个特殊的视觉系统。书法作品作为视觉艺术形态必须接受一系列可以进行公共性观赏的形式规范要求,即书法要遵循视觉艺术的构成形式美法则。视觉艺术中的“构成”是按照主题设定的空间来应用一切造型手段(点、线、面、空间、色彩、质感、肌理、媒介等)进行的设计、创作。而公共环境艺术同样是按照主题设定的多元空间来应用一切造型手段进行的。在此,作为我的选题(书法艺术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表现)需要提出的是:书法艺术形态存在于公共环境艺术现象中,书法的本质因素己经被提升为本土艺术的一种语言。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今天所述的书法本身以及书法的艺术形态,这个还能够显示生命力的东西,己是另一种艺术了一一它既被指定了其它的目的:即书法空间形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被赋予了另外的意义:即作为一种本土艺术的规律如何在公共环境艺术中更好的表现。因此,书法的本体空间特质以及书法符号所承载的更深刻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简单形态的表现更是本土文化的深层次的认识。对于公共环境艺术本土化的今天,对于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毫无疑问,这作为另一种艺术形态对环境艺术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一一书法艺术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表现方式以及在现当代环境艺术中的变化,也将是本选题所要展开分析与讨论的重要特点。
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一文字!文字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文字在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表意文字(象形文字)。纵观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记录记载方式。虽然世界各国的文字表达方式和记录记载方式不同,但是还是有相通支出的,即均以线条为代表形式,从而达到语言表达和记录记载的最终目的。然而,与众不同都的是,我国的汉字,由于结构相对独特,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的一种相对独特的书写艺术种类。而语言文字中的奇葩一书法,则更是鹤立鸡群,别具一格,花样翻新,种类繁多,成为无人能够企及的一门独特艺术。虽然深受中国文化和语言文字熏陶的我们的近邻,譬如朝鲜、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不能够有所超越。书法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种类,从汉字诞生之日起,就以古今汉字为依托,利用独特的笔法,独特的笔墨纸砚,以及作者个人的匠心独运,巧妙地勾画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而形成风采万千的书法艺术,以至于当今高等院校都开设有书法课程,书法硕士班等专业研究书法艺术的机构和单位也相继出现。
书法艺术的神奇之处在于,每当人们看到一幅赏心悦目的书法作品时,就能够像观赏戏剧、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一样,得到一种“高大上”的视觉感受,身心俱悦,增才智,受熏陶,冶性情,丰富文化品味和享受。
书法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都是一种相对独立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作品在展示、陈列于高大厅堂,或展览大厅,才能体现它的无上的艺术价值。无数的文人志士、高官厚爵,唯求一幅“高大上”的书法作品,收藏或悬挂于厅堂,既有学者之风范,又有与室内装演设计相映成趣,从而产生一种深厚的艺术与历史积淀,人文与哲学的感悟。古往今来,人们成功利用书法作品,在室内有限空间设计出无数样板的范例,不胜枚举。由此可见,书法艺术的魅力真是无穷无尽。
时代发展到21世纪,虽然学习书法的人数量上不一定见长,但是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爱好者、钻研者、向往者并成功运用者,大有其人。更有不少研究者,应用合适的书法作品,来美化室内空间,从而达到美化环境,使之成为功利之外的另一种追求目标。这也是我想选择此题作为探讨研究的主旨所在。
1书法艺术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空间形态表现
众所周知,不同时代的艺术家,肯定有不同时代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梦想。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于宇宙之内的天地万物的固态美、动态美、形体美等等,肯定都会有迥异的心理感受,因而艺术风格也就迥异。譬如李白斗酒诗百篇,现代人敢饮斗酒吗?话又说回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作为传统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过程,同样也会体现出迥异的风格,譬如篆隶草行楷,体现出的书法风格肯定不一样!然而,万古不变的是,书法与传统环境艺术,对于表达、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念、灵感是相通的,譬如明清时代的江南园林、江南水乡的民居建筑,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都体现了相同的意境和风格。
1.1书法艺术中的线条与公共空间艺术中的边缘“形”
在书法艺术中,“形”是字的形状,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是空间组成部分,包括线条、笔法、结构、造型等。而物化的环境,也可以像书法艺术一样,用优美的线条来构建不一样的空间,从而达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目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文字起源于象形,即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因此,中国文字本身就表达了中国空间建筑的第一步。但是,如果仅从文字角度看待空间建筑表达,缺乏营养的内涵与思想深意,如果从书法艺术角度去看空间建筑,无疑是建立在“形”之上的一种加工,当然也就更富有文化底蕴。 在建筑方面,构成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元素。如果说书法的语言是由线条组成,那么建筑的语言就是其边缘。在这里,线条与边缘是它们的物质媒体。建筑只有在边缘处理到位以后,其内部空间才会得到有效利用。而线条,则是构成书法作品中的能够看得见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而所谓的轴线,则是构成书法作品隐而不见的隐形线条。那么,在建筑艺术中,隐而不见的,也有所谓的轴线,但它会清晰地体现在建筑空间之中,从而使建筑群呈现出立体的线条性走势。这方面的建筑例子,从江南水乡的民居建筑当中就表现无遗。当然,也与书法作品的线条走势透露着某种自然相通、天地感应、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通感信息。
1.2书法的空间艺术与建筑的空间艺术之比较
书法的结构空间与建筑的结构空间是相通的。在书法中,“结字”是单个字的空间构成,“章法”是一幅字的空间构成,恰似建筑的结构空间。就建筑艺术而言,它是由一个个单体建筑,然后组成一座群体建筑,才显示出来的整体建筑的空间艺术结构。书法艺术和建筑艺术,它们二者的处理手法是一致的,表现手法也是相通的。书法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功败垂成,都与空间处理手法之恰当与否有关。(1)关于平衡对称与多样统一的问题 平衡对称是书法的要义,而多样统一也是书法的要义,二者是有机统一,不开分割的。书法讲求美,它要求一方面都要间架平整,符合“平衡对称”原则和法理,另一方面又要平中见奇、见险、见绝。犹如连绵起伏的高山群巅,错落起伏不定,颇具美感。建筑艺术何尝不是如此?!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火材盒式的建筑?当然,中外建筑中的“失败之笔”,譬如“大裤视”、“大秋裤”等等,也不具美感,因为它们不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书法艺术如此,成功的建筑艺术也如此。“平衡对称”和“多样统一”是一个整体,不可或缺!(2)关于对比照应的问题 书法空间结构中,如果没有对比,就无法看到结构的变化多样,反之,如果没有照应,就无法求得整体结构的统一协调,以及舒适美感。那么,建筑艺术中,同样如此。要想获得一个空间通透的建筑空间,必须通过对比的方法,达到使得空间交叠成趣的效果。在现代建筑史上,这方面的成功范例很多,不在赘述和一一列举。(3)关于艺术的辩证关系问题 首先谈一谈次与主的问题。书法艺术,当然包含主次的内容。书法必须突出正文的主干部分,这是无疑的,然后才是以款式为辅的次的问题,以及以印记反映平衡整幅作品的重心。当然,在书法写作上,也有主笔、次笔之分。而建筑艺术或者园林艺术当中,也讲究主次,尤其是园林艺术,讲求突出主景,辅助以客景,进而呈现出相得益彰的效果。宏观全景的布局如此,围观的景致布局,譬如小至一个标牌,一棵树,概莫能外。
其次,谈一谈密与疏的关系问题。密疏有序,不仅体现在书法作品上,建筑艺术同样也需要体现出密疏有序。一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以及布局,该大则大,该小则小,该疏则疏,该密则密,大小互现,疏密有序,会给人带来愉悦感。如同千古传诵的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中的豁然开朗,以及陆游的作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致一样,都是讲述密疏有序的关系和谐所带来的神奇感。 再次,关于实与虚的关系问题。实虚相生,主要应用于书法艺术当中,是构成书法艺术的精要所在。如同绘画作品一样,也要讲求虚实相生。而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也需要讲求这样的关系。譬如水属于阴柔美,水就算园林中的虚景,而亭台楼阁则为实景的内容。又譬如苏州建筑中的主体建筑为实,庭院建筑则为虚,辅之以连廊、水池、花草等等,就使得建筑风格相映成趣。
还有,关于露与藏的关系问题。在书法艺术中,笔锋所走之趋势,又叫运笔之势,包含中、藏、露三部分,即中锋,显得刚劲;露封,显得有骨力;藏锋,显得有神韵。三者加在一起,便有了力与美的感觉。再以江南园林为例,高墙深院将尘世喧嚣挡隔在外,这便是藏。进入园门,又以影壁、山石为屏,仍是藏。这样一来,才使得园子景色显得静谧而又深沉,颇有大家闺秀之感。
2书法艺术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本体意向表现
书法基本构成元素是线条。汉字由点和线相互交织而成。而环境艺术之所以看起来很美,是因为它也是由点而线,再由线而体,从而构成了环境艺术的整体美感。书法艺术在构成环境艺术美方面,主要还是采用了自身的线条因素。字体和环境若想配合协调,必须慎重构思其构成,因为不同字体若放進相同或相似的环境当中,或者相同字体放进不同环境当中,显示的效果是各异的。我国许多古老建筑也是,均因配合以恰当的书法艺术,才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书法在古老建筑艺术中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我们可以一下,北京的故宫建筑艺术群,所有的书法艺术都是那么的中规中矩,寓意着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皇权神受。一旦人们踏入其中,不由得神情庄重,有仰视和威严之感。如果书法艺术是龙飞凤舞,或者错字别字连篇,一旦人们踏入其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只是不可想象的意见事情。
2.1法美在书法艺术与公共环境艺术中的运用
章法是指一幅书法作品,在字里行间,需要安排布局,即如何相互呼应,如何相互照顾等的一种基本手法。换句话说,书法欣赏,总是先看整体布局如何,然后才看一个字一个字的线条及其布局结构,我们谓之章法上的结构。整体一气呵成,脉络相连,疏密相当,大小适宜,错落变化,互为照应,充满艺术整体的生动优美感。
那么,一组好的建筑,亦如一幅书法作品一样,不仅独立单体构建优美,且注意整体群落的相互关照,布局结构。我国古代建筑,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因为它们无论从整体布局,或者到主体的梁柱,其结构都遵循了“对称”、“均衡”以及主从、虚实、密疏、藏露的关系法则。今人仍有虚心学习的必要。有人曾运用书法元素设计过一个环境小品,是为奥林匹克公园而设计的一种井盖。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我国文化,我们有必要设法用汉字作为锲入点,使得汉字通过自身的线条结构以及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即我国汉字的书法艺术所能表现的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和人文积淀,嵌入现代环境艺术当中,进行新的艺术加工和设计,进而显示对我国独特的一种历史文化的表达。又以书法当中的印章作为主旨,加入我国历史上的阴阳结合学说,不但可以更新设计井盖的外观体现,而且还可以用红色色基,让人产生火辣辣的视觉之穿透作用和刺激影响,使人过目难忘。又一层重要的意义在于使有限的空间中包涵着无限深层的民族精神文化之积淀。
2.2色彩美在书法艺术与公共环境艺术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色彩当然能够引起人们审美当中的美好或厌恶的主体感受。世间的永久色调一一黑和白,这是亘古不变的对世间色彩品种的最高级别的一种抽象,它们永远代表着有色世界的两极。而且这两极,永远不会被超越!我们说,书法作品如果能够恰当应用黑与白、白与黑、黑与灰等的设置布置与设计结构,肯定会产生美感、舒适感、愉悦感、收藏感、占有感等美的感觉。公共环境艺术,如果恰当运用这些色彩的设计和结构布局,同样会产生上述的美好视觉。譬如,纸裱、绩裱类的书法作品,装裱后,会给人一种高雅非凡的感觉,书卷气浓郁,同时,还可以增加室内的光亮度以及清洁感。所以说,黑色和白色,假如同其它任何的一种色彩进行搭配使用,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常说“白纸黑字”,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色调搭配,写就出来的书法作品,还能对周围的建筑环境起到相当好的调适功效,绝非戏言,恕不举例。
在现当代的公共环境艺术方面,很多运用了传统书法的结字规律以及哲学思想,但塑造语言上都创新地赋予了活跃的时代色彩,更能适应不同的公共环境艺术。
2.3材质美在书法艺术与公共环境艺术中的运用
公共环境艺术,有着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特征,且这个特征十分明显,当然,也说明这种艺术特征不是个人化的,也不是能够随便共享的。正基于此在这种特定环境中所表现的各种艺术形态都被赋予了一种宽容的气度。换句话说,我们很难界定出公共环境艺术单一的面貌特征,也使得它更显示其富有公众、开放和服务的特性。
公共环境艺术从形态学角度看,必须在这个区域中建立起自身强大的公众认同感、公众归属感和公众精神诉求。因此,公共环境艺术既有书法艺术个体的信号蕴含其中,又要更多地考虑到公众的心理感应。虽然如此,要想传达这些信息,又需要我们借助于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实现。换句话说,公共环境艺术是一种多元素的艺术综合体,其中既有形式语言元素又有材质、肌理等材料语言的运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材料,肯定都不一样。它们分别具有其不同的硬度、质感、冷热等物理特性和心理特性。此外,它们还有不同的视觉、触觉、美感与否的第一印象。这个也会微妙或强烈地对人的感官、心理等产生明显的暗示及其影响。
在空间艺术中,人们对不同材质的感受,是视觉与触觉的综合体验。因而,使用材料美的重点,不在于人们对物质原有的形体的利用,而在于使形体的状态,让人通过视觉、触觉,能够迅速产生一种美感。我们说,对于艺术家而言,不同的空间处理,他们总有找到更合适的材料去适应之、对应之,从而对弥补原先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同样的空间,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构思和材质,处理的结果,将对人们的感官、心理等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韵味。因此,书法艺术的材质美,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恰当运用,必将对现当代人们的视觉,以及人文因素等不同的意象,产生不同的结果。换句话说,不同的意象体现,对环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2.4气韵美在书法艺术与公共环境艺术中的运用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当中,常见的譬如:题咏、匾额、石刻、楹联等,这些均以书法艺术为体现形式,是我国建筑艺术、建筑文化、建筑风格与建筑精神的集中体现。建筑不仅仅只是一种具有形式美的视觉形象的物质空间,而应该力求是一件有文化意味的多维艺术。书法的韵味如果能够与表达内容和环境氛围恰当配合,那么就会无声地引导人们去静思、去领会所看环境的主旨所在,进而引发广深的联想,达到情境和谐、物我两忘、假物抒怀的目的。一些传统的书法作品,假如将其放置于室内,不仅可以起到一种装饰功能,还可以超越空间的限制,引导鉴赏者洗涤心灵,升华思想,出新理念,开拓智慧,从心灵深处生发出对历史、对人生、对宇宙众生的深刻体悟。
据史料记载,清代有一位书法家,名叫何子贞,她很是喜欢园林艺术,但是她居住的庭院很是窄小,也不像个园林。怎么办呢?于是,她就发挥自己的特长,挥毫在柱子上题了一句诗:题作无园园却有,吾园恰在有无间。这样一来,境界顿显,情趣无穷!再譬如,清末有个叫吴恭享的文人,因为居室很狭小,环境也很拥挤,根本无法再扩建了。怎么办呢?于是他就写了一幅一二分诗景八分画,楼外江声天外峰的对联,挂在自己的室内。这样一来,虽然身居斗室,却用对联中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开阔的思想胸襟,绝妙无比。
书法表现了一种飘渺的形态,造就了一个很有趣的模糊空间。这种实景与虚景的配合形式是扩大有限空间的最高明的手段之一。大家知道,长城的蓟北雄关,叫黄崖关,关口的前牌楼上,书有“蓟北雄关”四个字。字体肥硕雄强,壮美仪态,让人望而生敬畏之感,可以说是书法艺术与环境特色的巧妙结合,为之增色不少。现代室内空间的客厅,书房,卧室等空间运用书法神韵的手法也很多。通過现代风格与传统书法所赋予的精神内涵,表达主人对环境的人文精神的追求,丰富了空间的精神意味。
再说一说书法匾联。如果书法匾联能够与空间环境相配,便可以让人在特定的环境中,不由产生一种朦胧美,以及无限的气韵美。这种意象效果,能够激发人们更深层次地对环境空间的一种强烈的审美意象和愉悦感受。而这种感受,反过来会高于某个具体的环境空间艺术本身。换句话说,它就像催化剂,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还有“屏刻”,以及“夹沙字画”这两种艺术类型,因限于篇幅,不多赘述。总之一句话,如果将它们置之有限空间(尤其是室内),并加以恰当利用,更是书法艺术及文字艺术融合室内环境及室内空间,产生出的一种相当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再如果不吝经理与体力,不时变换其方位,更是妙不可言的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大腾挪。
3结束语
如果我们将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恰当地运用于公共环境艺术之中,无疑会有力地促进中华民族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等本土文化的形成和不断传承。随着21世纪步伐的运转加快,地球村真的成为现实,人们不再依靠多才多艺,甚至掌握太多种的语言文字,或者文化的交流与积淀,就可以周游列国,不会出现任何的阻隔和陌生。那么,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的建筑及室内设计,也必然会随着技术,以及工艺的发展,趋向于单一的国际式演变。如此一来,各国的传统文化,也将很容易受到全覆盖,犹如蝴蝶效应与戴峰的关系一样,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仍然不能幸免。这个究竟算是幸与不幸,有待后人评说。那么,如何使得我们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瑰宝得以发扬和传承,只有将传统文化理念深深植根于现代化的思维设计之中,才能使得我们的现当代公共环境艺术以及其他的宝贵产品,充满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以及强大的世界性竞争力,也才能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性空间,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王一同. 字体设计中书法视觉元素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8.
[2]李蓬勃. 一种基于Delta结构的书法机器人的研制[D].河北科技大学,2019.
[3]周冲. 基于书法《祭侄文稿》的意象在室内设计创作中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
[4]董文海. 千唐志斋藏隋代杨氏家族墓志书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5]吴至录. 西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书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6]莫金龙. 北庄子汉墓石刻书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7]冯明. 初唐书法四家原义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8]武超. “爨体”书法艺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多重体现[D].云南艺术学院,2018.
[9]王宇. 书法品评范畴“枯”的审美内涵[D].南京艺术学院,2018.
[10]宁帅. 利川与孟津清代民间碑刻书法比较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8.
[11]雷国荣. 古代碑刻书法图像清晰化方法及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12]张福成.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书法风格识别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13]白天娇. 浅谈承古开新的虞世南书法[D].湖北美术学院,2018.
[14]曹若泠. 以书法为媒介探析当代中国文人建筑[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5]唐炜. 姚鼐书法创作与书学思想研究[D].泉州师范学院,2018.
[16]王静. 文徴明题画书法研究[D].泉州师范学院,2018.
[17]李戬. 唐代楷书在当代书法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8.
[18]刘尚才. 《书法雅言》与《文心雕龙》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8.
[19]张媛月. 中国古典舞与中国书法之共通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8.
[20]王德成. 京剧唱念与书法意象比较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8.
[21]王磊. 书法艺术信息提取与临摹评估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