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族儿童入园适应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9-09-10罗秋英

新教育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适应入园幼儿园

罗秋英

摘要:朝鲜族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入园适应的难度大,存在的问题更多,本文主要探讨朝鲜族儿童在入园适应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幼儿园;入园;适应

一、前言:

入园适应是指幼儿离开家庭独立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对朝鲜族儿童来说,入园适应尤为艰难,虽然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在地县级城市都开办了一体化的朝鲜族小学和中学,但缺少专门的朝鲜族幼儿园,许多朝鲜族儿童必须进入以汉族儿童为主体的幼儿园,接受一体化教育,这就给朝鲜族儿童的入园适应带来许多问题。

二、朝鲜族儿童入园适应常见的问题

(一)语言障碍

虽然朝鲜族是实现汉化进程较快的民族,多与汉族人杂居,但是,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依然在家庭或本民族交往内使用朝鲜族语言进行交流,3岁是儿童言语发展的敏感期,绝大多数的儿童基本上能够掌握母语,所以对朝鲜族儿童来说对言语的掌握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会用本民族的语言,二是两种语言都能够使用,但是由于儿童的年龄所限,即使是两种语言都能够使用,在应对外界语言环境需要的时候,也会出现选择性的困难,存在与汉族儿童相比,较为严普遍的言语障碍。

(二)饮食差异

民以食为天,幼儿园的饮食质量也是家长和幼儿园关注的焦点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指出:要“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汉族幼儿园的食谱一般以烹、炸、烩、煸、炒为主,菜品丰富,花样繁多,主食包括米、面、杂粮等,讲究粗细均衡搭配,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而朝鲜族饮食则比较简单,在烹饪手法上往往以凉拌、水煮、煎制为主,主食多为米饭,因此刚入园的朝鲜族儿童常常出现饮食的不适应。

(三)生活习惯的区别

汉族家庭,尤其是城镇居民,对孩子生活习惯的要求比较多如不吃凉食、不喝冷水,对孩子穿衣戴帽非常注意,而朝鲜族儿童的抚养方式相对粗旷,对孩子的照看没有那么细致,孩子喝冷水,吃凉食现象普遍,在家里也不会像汉族儿童那样必须穿室内鞋,往往以赤脚为主。因此,换室内鞋、喝温水等生活习惯也会成为朝鲜族儿童适应幼儿园生活遇到的问题。

(四)行为表达的差异

汉族儿童的家庭结构一般为421,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一般娇生惯养,家长对孩子的呵护往往无微不至,溺爱现象严重,朝鲜族家庭享受国家生育照顾政策,一般家庭以多孩为主,尤其是随着出国打工热潮的发展,留守儿童较多,父母单独一方带孩子或祖孙隔代抚养现象居多,多数朝鲜族居住地留守儿童的比率占到了60%以上,很多留守儿童存在着沟通能力差,规则意识弱,自控能力低的特点,与其他孩子在游戏等交往活动中常常出现肢体冲突的现象。

(五)活动材料的制约

朝鲜族玩具如人偶娃娃、打击乐器、民族游戏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所到幼儿园几乎没有朝鲜族特色的玩教具,更没有相应的图书资料,也没看到朝鲜族的游戏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朝鲜族儿童对幼儿园整体环境的适应。

三、解决对策

(一)政府重视,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做好新形势下朝鲜族儿童的教育工作,促进朝鲜族儿童素质的提高,使其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呼吁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在朝鲜族居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段开设专门化的朝鲜族幼儿园或在普通幼儿园中设置朝鲜族班级,配备相应的朝鲜族幼儿教育师资。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用投入的数字说话,从政府宏观层面关心朝鲜族学前儿童的成长。

(二)家园共育,做好入园准备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转折地。由于环境的变化,常会给孩子生理和心理带来不安感,产生各种不适应, 朝鲜族儿童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教育背景差异,这种不适应更为强烈。因此,应该家园共育,做好入园准备。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掌握朝鲜族幼儿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发展差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帮助朝鲜族幼儿减少"分离焦虑"的现象。但是入园适应绝不单单是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一方面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幼儿家长的准备工作,朝鲜族幼儿的家长也要提早引导儿童心怀对幼儿园的憧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保持教育观念与幼儿园的一致,行为习惯的同步,做到家园共育,真正帮助幼儿做好入园的准备工作。

(三)加强教研,提高教师应对能力

即使在普通幼儿园里,也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在思想上,使幼儿教师重视民族团结,理解对朝鲜族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懂得朝鲜族儿童的特殊需要,能够顺利的与朝鲜族儿童进行交流与沟通,把幼儿教师的师爱毫无保留的传递给刚入园的朝鲜族小朋友。在业务上,拓宽教研的内容,提高教研次数,积极探索朝鲜族儿童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幼儿教师应对朝鲜族儿童教育的能力。

(四)充分重视,关注学前朝鲜族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学龄前是儿童成长发展、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但是随着打工潮,出国潮的迅猛发展,朝鲜族学前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聚少离多,使得他们在心理、行为、情感、个性的发展中都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还有缺陷,因此,做好朝鲜族学前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要全面实施对朝鲜族留守儿童的“关爱”工程,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工作模式,开展爱心手拉手创建活动,建立以本班级为中心的代理家长制度,同时重视对幼儿的心理疏导,引导儿童及时宣泄不良情绪,让每位儿童都能在充满爱的大家庭里获得安全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广泛合作,加强教育资源建设

一方面,要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朝文儿童读物的出版发行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免费向相关幼儿园投放朝文儿童读物,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园注意购置具有朝鮮族民族特色的玩教具,积极鼓励幼儿教师和朝鲜族家长立足班级,因地制宜,自制实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较强的玩教具,并开展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区角活动,让朝鲜族儿童即使在普通幼儿园中,也能与其他儿童一起,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徐芳,朝鲜族青少年认同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11期。

[2]金永洵,朝鲜族异国文化适应过程探析[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8月。

[3]郑信哲,朝鲜族人口在城市的适应与发展调查[J];民族论坛;2012第2期。

猜你喜欢

适应入园幼儿园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爱“上”幼儿园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九月来到,哭闹开场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