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2019-09-10谢琳
谢琳
◆摘 要: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的智力障碍儿童正在经受着难以想象的生活,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智力障碍儿童的反应能力较为缓慢,对外界的感知能力较弱,因此,其学习能力与正常儿童相比较也差很多。但是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对数学知识没有进行基础的学习和掌握,不具备一些必备的数学知识,那么在长大以后是很难适应社会的,很难在社会中立足。本文就面向对智障儿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创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本身的主动感知能力就比较差,思维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更差,然而数学又是一门需要逻辑性和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对智障儿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更是难上加难。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学习数学无疑是一件极具困难性和挑战性的事情,对教师来说,对智障儿童进行教学时也要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画面感,使其能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将图、文、声、像相结合,从而提升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
一、采取对智障儿童适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对智障儿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通過具体的事物的呈现来增强其对教学事物的感知。智障儿童自己的认知能力通常都是局限在通过事物形状和特点的不同来进行分辨的,例如,在进行数学数字“2”的教学的时候,智障儿童通常都是通过摸一摸、捏一捏、看一看的方式来感知数字“2”和其他数字的不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智障儿童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尽量利用实物和多媒体来对所教内容进行呈现。可以通过播放鸭妈妈带着小鸭子游泳的图片等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提升对智障儿童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对智障儿童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教学内容设计的直观化和生动化,还要注重教学手段的选择,可以通过实物教学、游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来带动智障儿童的理解、参与。例如,教师在讲解数的计算的时候,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拿二十根棉签到学校,在讲解一位数的加减法时就让学生使用棉签进行增加与去除的实践,利用这种采用实物进行动手计算和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量的计算,还有助于使其形成深层记忆,在初步理解了一位数的加减法计算之后再逐步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逐步加深教学难度,使学生能够慢慢地掌握数学计算法的精髓,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智障儿童既感受到实物变化的真实感,又能够增强其理解程度,进而在其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也很容易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在教学中提高智障儿童的理解力
智障儿童在社交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准确快速地理解别人说出的话,因此,其反应能力也就偏慢,沟通有效程度较低。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正好可以针对智障儿童的理解力低的问题对其展开培养。例如,在对智障儿童进行“数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发射到太空中的火箭,几只在池塘中游泳的鸭子,一个小朋友在玩玩具飞机,几只小猫等,利用这个情景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其数清楚太空中有几个火箭、池塘中有几只鸭子、玩具飞机有几架等等问题,通过抛出这种具有生活化和趣味性的问题来增加智障儿童对熟悉画面的分析,从而提升其理解力,为其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二)提升智障儿童的动手能力
如上述提到的数数教学,教师可以让智障儿童对多媒体中的内容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场景中有几个物体就画几个,还可以让他们在教室中就地取材,对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进行数数并进行归类,让智障儿童通过这种直接对应的教学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为其以后的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对智障儿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具备很强的耐心,对其进行细致地辅导,避免其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逃避态度。针对智障儿童的理解力差和表达能力差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利用实物教学、游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式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数形对应的方式鼓励智障儿童将画面中看到的图案的数量记录下来,利用这种具备很强的真实感和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来促进智障儿童的理解力的提升,并为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培养必备的技能,一步步地提升智障儿童的思维理解能力,从而能运用数学的一些基础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智力障碍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也能有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韩登泰.农村学校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数学教育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9):157.
[2]荣军力.智障学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6,(22):14-15.
[3]林达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小学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J].华夏教师,2016,(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