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涅水石刻馆单体造像“半披式”佛衣样式探析
2019-09-10司博仑
司博仑
摘要:沁县南涅水村于1957年发掘出一大批以民间石刻为主的石刻造像,这批石刻造像所属历史时代最早为北魏永平元年(508年),最晚的为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根据其南涅水石刻馆单体造像展厅中佛衣样式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了五类:“半披式”、“垂领式”、“褒衣博带式”、“敷达双肩下垂式”、“钩纽式”佛衣样式。本文就南涅水石刻馆中的“半披式”佛衣样式来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南涅水石刻单体造像半披式
一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南涅水石刻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1 南涅水石刻的历史沿革
据《沁县志》记载,沁县历史悠久,地处要冲,自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之称,可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秦代曾在这里设县治,叫涅氏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并州,辖上党郡,领铜鞮、涅式,隋改阳城县为甲水县,到了宋代设沁州州治于此,民国元年(1912年),废沁州改称沁县。
南涅水石刻馆始建于1985年,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城南1000米处的二郎山上,又名为二郎山石刻馆。石刻馆三进院落,仿明清建筑而建,南院为庙宇式建筑,展品以南涅水石刻为主,分为七个展厅;中院为宫廷式建筑,展品以全县各乡各镇收集到的石雕以及部分拓片;北院为庭院式建筑,展出沁县保存较早、较完整的各类石碑,统称“铜鞮碑林”。
2 南涅水石刻出土情况与单体造像遗存现状
沁县南涅水村出土的这批造像都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黄色砂岩雕刻而成,由于其易剥落与破损的特质,导致出土的造像不可避免的受到自然的风化使得南涅水石刻造像更给人一种圆润,浑然天成的感觉。
二 南涅水石刻馆单体造像展厅中“半披式”佛衣样式研究
“半披式”这一名词,本文采用的是费泳在《佛衣样式中的“半披式”及其在南北方的演绎》一文中的观点。虽在佛衣名称上各各研究者都有说辞,但从其表现在佛像服饰样式上来看是统一的,即右肩处皆有袈裟覆盖,区别在于覆盖右肩的面积大小的不同,有些佛像仅沿右臂外侧向右肘部包裹,有些佛像则从脖颈处覆盖右肩直至肘部,这体现了工匠在造像时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南涅水石刻馆单体造像展厅中的“半披式”佛衣样式的佛造像共有七尊。有结跏趺坐的佛像,也有跣足而立的佛像,造型精美、姿态各异,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腐蚀,但难以掩盖其雕刻的精湛。
如第三展厅第九尊以及第七展厅第九尊,两坐佛像衣纹简洁,下裙两端垂直向下,短小不及方形台座一半。不同的是袈裟覆盖右肩的面积。第三展厅第九尊中的坐佛,袈裟自右肩后面绕至左腹外侧处,并包裹右臂上部肌肉,然后转至腹部并敷搭在左肩以及左臂上。这种袈裟右侧敷搭于左肩及左臂的披着方式被称为“象鼻相”。
第一展厅第十二尊与第一展厅第十尊两尊立佛在造像形制上相似,皆有圆形头光,且有一少部分缺失。低平磨光肉髻。眉毛弧形饱满,并于眉根处通于鼻际,双眼微闭,嘴角上翘,似乎在朝着观看者微笑,开脸使人倍感亲和力。佛立像双手全部缺失,第一展厅第十尊中的佛像手部殘缺处有类似榫卯结构的凹型槽。两立像腿部雕刻近似于梯形,腿部正面与侧面转折处较明显,这在南涅水石刻馆中的立佛像当中较为明显,其目的应该是为了塑造佛像较强的立体感。第一展厅第十二尊中的衣领下垂较右图宽大,甚至要更低。第一展厅第十尊立佛衣纹几乎消失,第一展厅第十二尊中衣纹也有淡化的痕迹。袈裟由于敷搭在左肩以及左臂处,故衣纹密集集中于左肘部与腹部之间,而后向上向下均匀分散开来。
南涅水石刻馆中其余半披式佛衣样式的佛造像,与以上四尊造像总体来看衣纹雕刻较浅,衣纹刻画较少,U型衣领低至腹部,袈裟下端紧裹佛像身体,注重表现佛像形体上的美感。
三 与云冈石窟之比较
在云冈石窟中的第一期石窟(16~20窟)中可以看到“半披式”佛衣样式的应用,布满了主佛周围的佛龛。如云冈石窟第二十窟北壁坐佛。
值得注意的是,云冈石窟着半披式佛衣样式的佛像严格遵循律典中的要求,其袈裟右端皆敷搭在左肩上并自然下垂,而南涅水石刻馆中的半披式佛衣样式都是“象鼻相”,云冈早期的犍陀罗样式也未在南涅水石刻中显现,其更多的是通过对律典的变通来体现南涅水石刻的突破与创新。
南涅水石刻馆单体造像展厅中的半披式佛衣样式皆为“象鼻相”,是在对云冈石窟的借鉴下的变通,不像云冈石窟那种衣纹稠密的感觉,佛造像与皇家集资所开凿石窟造像所显现出的威严端庄不同,其更多的是展现出作为民间集资、就近取材而建的造像一种贴近生活的善良的普通人面孔。
四 结语
佛像雕塑,具有雕塑艺术所具备的审美特征,即通过可视、可触的实体物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其中蕴含着工匠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南涅水石刻馆单体造像展厅中的“半披式”佛衣样式造像与云冈石窟造像不同,云冈石窟体现的是在统治者的监督下对佛像佛衣塑造的规范性,而在南涅水造像中的“半披式”佛衣样式中体现出的是工匠的变通。总的来说,南涅水石刻造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大部分人的关注与研究,其无疑是民间石刻的精品,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沁县志[M].中华书局.1999年8月
[2]费泳.佛衣样式中的“半披式”及其在南北方的演绎[J].敦煌研究.2009.06.15
[3]宿白.《云冈分期试论》[J].考古学报.1978年
[4]梁思成著.佛像的历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2
[5]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中国石窟·云冈石窟1~2[M]文物出版社19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