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2019-09-10徐春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鹰朗读课文教材

徐春芳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而语文教学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们交往过程中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是学生互相交际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手段。在低、中年级阶段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良策。

一、看图朗读,有助记忆

苏教版教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课文中绘制了许多与文章相关的美丽无比的课文插图,这些色彩鲜明的画面吸引了低、中年级的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的朗读。如教苏教版第二册中《蚂蚁和蝈蝈》,第三册中《小鹰学飞》等课文,可以用这种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我觉得在教古诗方面尤其有帮助。如教《绝句》、《锄禾》等,通过引导学生看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主要的是學生能很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思和意境。

二、配乐朗读,其乐无穷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都知道低、中年级的小朋友们尤其爱好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课文配上美妙的音乐,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朗读效果。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配乐朗读,我们在教学中不妨一试。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丹顶鹤的体形美、姿态美,教师可以出示课文插图,然后插入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喜欢丹顶鹤吗?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美美地欣赏它们吧!”接着,放一段音乐,教师以导游的身份范读课文,此时,他们已经进入到课文的情景中去了。这样,原来单调乏味的知识变得新奇而有趣,沉闷压抑的课堂变得美妙而热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结合教材的不同特点,或放音乐,或放插曲,或配乐朗读,或唱首歌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肯问,领悟中心。

三、设疑朗读,提高能力

教材上的文章,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中应挖掘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设疑朗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使学生养成习惯,使他们的口语和书面沟通起来。而教师在听学生朗读时,要巡回检查他们的听记情况。如果遇到听不懂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指点。

我在教《青蛙看海》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握住文章的内容,先设置了两个问题:一、小松鼠是来干什么的?二、你能找到松鼠和小青蛙的对话吗?它们的话怎么读?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这样既训练了朗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表演朗读,兴趣倍增

众所周知,低、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如果把课文中叙述的内容通过表演朗读出来,可以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中去,从而不知不觉地参与学习,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如教学《小鹰学飞》一文时,我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老鹰跟着小鹰学飞行,学生很投入,通过表演朗读,他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懂得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课堂表演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真切体会到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同样也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朗读这一教学任务。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倾听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做出积极的回应,做忠诚的倾听者,努力把童趣童真融入课堂,使语文教学更富有特色,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好学、乐学。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猜你喜欢

小鹰朗读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小鹰狩猎
妈妈的小鹰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鹰妈妈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