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水肥管理实用技术
2019-09-10李孟华
李孟华
摘 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蓝莓因有较好的营养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欢迎,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蓝莓,目前已进入规模种植阶段。结合市面上现有的主流肥料在生产上的应用经验,为个体蓝莓户或农家蓝莓园介绍一套简单易操作的蓝莓水肥管理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蓝莓;水肥管理;实用技术
国内科研机构对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及水肥管理做了大量研究,也有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是,很多个体蓝莓户及小规模的农家蓝莓园由于缺乏水肥检测设备或技术指导,并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研究成果。据统计,2018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达到55 344 hm2(李亚东),已经形成了一批包括个体蓝莓户、农家蓝莓园、规模化蓝莓企业的蓝莓栽培群体。
1 水分管理
1.1 根系分布特点
蓝莓根系分布较浅,90%根系分布在10~30 cm土层内,且根系纤细、没有根毛,吸收能力弱,极易遭受干旱或积水的影响,若水分管理不当,会严重影响蓝莓的生长及产量。
1.2 蓝莓需水规律
定植水作为蓝莓移栽后的第1次水需浇透,保证破根,以便水分进入根团内部,否则会导致以后每次浇水时都不易渗。
蓝莓需水的5个关键时期分别是萌芽期、开花期、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和花芽分化期。这5个时期是蓝莓水分需求较旺盛的时期,保障充足的水分是保证蓝莓生长发育的关键。尤其是蓝莓果实膨大期和新梢旺长期,新梢生长、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几乎同时进行,需要充足的水肥,这2个时期因此也被称为蓝莓需水临界期,要特别注意水分的供应。
1.3 浇水的原则
根据土壤墒情及蓝莓需水关键期及时浇水,花期不旱不浇。夏季干旱时段需在出现萎蔫前浇水,且要避开当天高温时段浇水。沙土保水力弱,相对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和黏土地,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每次浇水一定要浇透,禁忌“添油战术”,浸润深度要超过根系分布层,一般要下渗到40 cm左右。雨水多的季节注意防涝,进入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根据蓝莓生长情况逐渐减少浇水量,土壤封冻前要浇透越冬水。
2 养分管理
2.1 养分需求特点及肥料选择
与其他果树相比,蓝莓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小,属寡营养植物。对氯敏感,不能施用含氯肥料,如氯化钾、氯化铵等。对钙有迅速吸收和累积的能力,不需要根部施用钙肥,树体内钙含量过高会引起生长不良。
实践表明,复合肥料比尿素、磷酸一铵、硫酸铵、硫酸钾等单质肥料效果要好。随着现代技术在肥料生产中的应用,大型肥料企业生产的肥料除了含有氮、磷、鉀等大量元素外,会添加螯合微量元素、氨基酸及腐殖酸等增效成分。新兴的功能型水溶性肥料,如含腐殖酸水溶性肥料、氨基酸水溶性肥料或生物型有机水溶肥料,都有促进蓝莓根系生长、提高蓝莓根系活力的效果。
蓝莓施肥大可不必谈“硝”色变,研究表明,适量的硝态氮比单纯施用铵态氮更有利于蓝莓的生长发育,这一点在实际生产中也得以验证。
2.2 蓝莓施肥方案
现代蓝莓园基本都配有滴灌设备,以盛果期高丛蓝莓为例,市面上较为常见且容易购买的水溶性肥料、功能型肥料为主,介绍蓝莓施肥方案如下。
2.2.1 基肥
基肥一方面补给采果后的养分亏缺,恢复树势,增加树体贮存营养,另一方面促进花芽分化,保证来年产量,一般在9月前后施入。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料约1 kg/株,可与草炭、牛粪等混合使用,施平衡型硫酸钾复合肥(如15-15-15)约100 g/株,施肥位置在树冠投影边缘,深度15~20 cm,肥料要与土壤混合,避免肥料过于集中。
2.2.2 追肥
追肥需根据蓝莓物候期的需肥特点分次施入,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施用。
第1阶段在开花前施用,即萌芽肥,施用20-20-20-TE水溶性肥料约15 g/株,可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分1~2次施用,补充含硼锌的叶面肥1~2次。该阶段施肥主要用于补充上年树体营养的不足,提高开花整齐度和坐果率。
第2阶段在花后施用,约在谢花60%后即可,每次施用20-20-20-TE水溶性肥料约20 g/株。
第3阶段在坐果后施用,即果实膨大肥,施用20-20-20-TE水溶性肥料约20 g/株,施用2~3次,喷施含钙叶面肥1~2次。该阶段施肥主要供给果实迅速膨大及枝叶生长所需营养,钙元素可提高果实品质及硬度,延长蓝莓货架期。
第4阶段在蓝莓果实发白后施用,即浆果转色期。施用硫酸钾(K2SO4)和20-20-20-TE水溶性肥料,二者的比例约4∶1即可,每次约20 g/株,施用2~3次,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2~3次,约在采摘前10 d停止用肥。钾元素在该阶段可提高果实内花青素、总酚及糖分含量,提高蓝莓品质,同时加速枝条成熟,有利于花芽分化。另有实践表明,该阶段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可增加蓝莓果粉量。
蓝莓过量施肥极易造成树体伤害甚至死亡,施肥量的确定要谨慎,提倡少量多次、灵活调整。施肥方案选用的20-20-20-TE(TE代表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市场常见易得,硝态氮含量需控制在4%以内,盛果期复合肥、水溶性肥料及硫酸钾等总用量控制在250 g/株以内较为安全。
(收稿日期: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