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玉米种植区气候生态因素优势综合分析
2019-09-10董子琦
董子琦
摘 要:以河北省为例,介绍了该地玉米种植和气候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温度、水分条件和日照等因素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玉米种植;气候生态;优势
1 气候生态因素对于玉米种植的重要影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在粮食供给中占据大部分比重。而气候生态因素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内容,为此需要充分掌握玉米种植区的气候发展规律,为玉米种植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当气候资源条件满足玉米发育需求时,便可以促进玉米产量的全面提升。而气候条件较差,便会降低玉米产量,影响玉米生长。为此,需要对玉米种植区中的气候生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气候资源优势,为玉米生产提供可靠依据[1]。
2 玉米种植和气候生态的关系
2.1 玉米种植对于温度的要求
温度是玉米生长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对玉米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一定影响,对于玉米发育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河北省玉米种植区通常是一年一种,没有一年种两茬的情况,同时河北省的玉米通常也都是正常的春种秋收模式,在玉米生长期间,气候温度适中,不会出现温度过低的问题,而影响玉米生长。但是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玉米种植区的干旱问题频繁发生,进而对玉米的发育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在温度过高的条件下,容易对玉米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抑制玉米发育。
经过玉米种植专家研究,从玉米开始播种到最后的开花期间,主要是由玉米茎秆生长点来感受外界环境中的温度状况。玉米对于温度的条件包括两种节点:第一种是起点温度为9 ℃,第二种是条件最为适合的温度是30 ℃。而温度对于玉米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长的中后期,在玉米生长后期,种植区的环境温度超过40 ℃,玉米将会面临因干旱而死亡的威胁。从河北省区域气候环境分析,其夏季气温最高,但通常不会超过40 ℃,而在天气持续高温为37 ℃的条件下,便会影响玉米生长。近几年河北省干旱问题比较突出,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
2.2 水分条件对玉米种植的影响
玉米播种后,其在出苗发芽过程中,有一个籽粒灌浆的过程,期间对于水分的需求比较大,如果出现缺水问题,将会造成玉米产量缩减。通常情况下,玉米产量将会减少4%。在专家研究后发现,我国玉米在苗期生长过程中的需水量最低,籽粒灌浆过程中需水量最高。相关科研机构对玉米需水量分界线进行研究时发现,如果玉米发育中的降水量低于150 mm,将无法保证籽粒产量,以此为基础,降水量每提高25 mm,便能促进玉米产量增加50 kg/667 m2,提升籽粒产量到25 kg。而从玉米播种到最终收获期间整体降水量不能低于375 mm,不然便会对玉米发育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玉米产量。
2.3 日照的影响
玉米是一种短日照农作物,其生长受到光照时间和植株照射太阳光总量的影响。日照影响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主要是玉米散粉阶段,能够对玉米果穗重量和生长产生一定影响。从整体来看,光照充足的条件下,会影响玉米植株高度和玉米细胞的生长。为此需要满足生长期玉米充足的光照需求[2]。
3 玉米生态气候区域性研究
河北省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日照总长为2 303.1 h,无霜期时间为81~204 d,年平均降水量为484.5 mm,降水量分布特征是东南多、西北少,其中1月份的平均气温低于3 ℃,而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8~27 ℃。河北省年均降水量在531.7 mm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大概是204.69亿m3,占全国的0.72%。通过分析河北省的气候条件可以了解到,该地区7月份的降水量将会达到最高水平,而期间该地的温度条件也符合玉米种植条件。5—8月份是玉米重要的生长期。而玉米发育期间,总体降水量为363~478 mm,平均气温在15~28 ℃,日照总时长为1 135~1 371 h。
对河北省玉米种植区中的气候生态优势实施综合分析评价,结合相关统计学知识,对该地玉米种植区气候状况创建评价模型,随后结合评价模型获得中和评价值。最终通过分析发现河北省玉米种植区域的热量充足、温度高、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在夏季玉米种植上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从总体层面分析,河北省玉米种植区的气候生态优势比较突出,玉米种植风险小。
综上所述,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各种因素能够影响玉米的产量,其中种植区的气候环境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子,需要相关技术研究人员提高对于气候生态的重视,并展开综合分析,掌握种植区域的气候生态优势,充分结合种植区域的气候发展规律开展玉米种植。
参考文献:
[ 1 ] 郭爱.浅析玉米种植区气候生态因素优势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10):63.
[ 2 ] 胡昌浩,董樹亭.玉米种植区气候生态因素优势综合评价研究[J].干旱区研究,2015(3):387-390.
(收稿日期: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