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育和学术声誉不可儿戏

2019-09-10熊丙奇

教育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翟天临声誉博士生

熊丙奇

演员翟天临近日被曝出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一篇学术性质文章有疑似抄袭行为。翟天临在直播时说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在整个春节期间一直霸占热搜。网友对翟天临的质疑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其在求学期间发表论文有没有达到学校对博士生的基本要求;二是其是否涉嫌学术不端;三是没有从知网上查询到其博士学位论文,其博士论文含金量究竟如何;四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用其为博士后,是否严格按照錄用博士后的标准。

前三方面问题需要北京电影学院调查、回应,而基于北京电影学院的调查、处理,北京大学也需要做出进一步回应。

大学的调查、回应,极为重要。因为学术不端、混文凭不只是个体问题,而是涉及大学教育和学术声誉的重大问题。我国博士培养规模已经世界第一,但是博士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一直遭受社会质疑,不认真调查、处理翟天临事件,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的公信力。而在调查、处理翟天临“论文门”事件后,我国大学还需要反思如何真正提高博士培养质量。

要求博士生在求学期间,必须发表规定数量以及期刊档次的论文,是我国大学提高博士培养质量的做法。这一做法其实是存在争议的。首先,这是对导师无法严格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的“修补”,把发表论文作为博士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前置条件,但这样一来,反而降低了导师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甚至有的导师配合学生一起应对发表论文的要求。其次,博士生还没有接受系统的学术训练,就被要求撰写发表论文,这导致学术研究急功近利,催生学术不端。

根据北京电影学院2018年博士毕业申请学位要求,2014、2015级入学的博士生须将个人独立或与博士生导师联合(博士生本人为第一或第二作者)已在期刊上正式公开发表的至少两篇学生论文附后,不接受用稿通知。因此,翟天临要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达到学校的基本规定,但从目前曝出的信息看,他并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而且其中《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一文的查重检测报告显示相似度超过50%、知网上文字重复比为40.4%,总字数2783的文章中重复字数多达1125个。与此文有超高相似度的两篇文献是发表于多年前的《一个有灵魂深度的人物——〈白鹿原〉之白孝文论》和《〈白鹿原〉白孝文人物分析》。这说明,就是对发表论文的规定,学校(导师)也没有严格执行,而是“放水”。那么,对于博士学位论文,导师会严格要求吗?有网友认为翟天临被学校作为特权学生“优待”,可以轻松混到博士文凭;还有网友担心,这恐怕不是个案,而是带有某种普遍性,大学不重视教育和学术声誉,而是用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进行某种利益交换。

重视教育声誉与学术声誉,并用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来保障博士培养质量,是发达国家实行导师制的内核。即导师有高度的教育和学术声誉意识,由此可对招生、培养、学位授予负责。但我国的导师制,却只是名义上的导师制,导师没有招生、培养自主权,原因是大家对导师并不信任,甚至有人呼吁博士论文答辩要实行“导师回避制”,这与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由导师邀请几位教授朋友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此次翟天临“论文门”事件,其导师也被卷入其中,学历以及发表论文受到质疑。

很显然,让导师有教育和学术荣誉感,这是实行导师制,保障博士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要让导师有教育和学术荣誉感,必须推进教育和学术管理、评价去行政化和去功利化。必须指出,当前大学办学存在的行政化和功利化倾向,让很多教授感觉不到教育和学术的荣誉与尊严,甚至调侃自己是“学术民工”,带博士生、发表论文、申请课题,都不过是挣工分而已。这是大学频出学术不端事件的根源,也严重影响大学的进一步改革。

我国大学的进一步改革,要让大学回归教育家办学,要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教师的教育自主权,这样,大学才会成为社会的灯塔,远离各种教育与学术丑闻。

猜你喜欢

翟天临声誉博士生
理想与现实之间: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张力及其消解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
迎春佳作
Top 5 World
中国博士生的苦与乐
翟天临“学术门”
翟天临:知网是什么东西?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为何导师成了压垮杨宝德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