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及截污工程设计探索构建
2019-09-10谢子懿贺嘉斌赵宇航
谢子懿 贺嘉斌 赵宇航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镇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现状河网水系淤积严重,影响通航,引、排水受阻,水质环境也严重恶化,要使河道周边环境和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必须做好河道整治及截污工程设计,从而使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达到和谐统一。本文对河道整治及截污工程设计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河道整治;截污工程;设计;构建
河道是水资源的载体,是关系人类生存和生活的一种最基本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离不开河道这一重要载体。河道也是行洪的唯一通道,其防洪安全、行洪畅通,对抗御洪涝灾害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河道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河流是连接陆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的最重要桥梁,是水生物、陆生物相互依赖的纽带。它还是文明的发祥地,发展经济的基础,自然景观的依托,生态系统的要素。
一、河道整治目标
河道是指河水流经过的路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河道等级划分办法,河道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四级河道和五级河道。河道整治的目标为沿河两岸形成绿化封河育草、恢复植被、抑制杨尘、控制污染源、形成生态河道。河道分段形成观赏水面或较宽阔的绿地景观,结合绿化适当建设为较为集中的景区。
二、河道整治工程
1、设计目标。通过河道整治使排水防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满足城市河道防洪需要。
2、设计原则。以保证城市防汛排涝安全为主,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级地理气候特征,采取河道水系整治措施,使建立的排水防涝体系有着生态型、低碳型及智慧型特点,以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
3、河道现状情况。经实地勘察,本次工程河道两岸有密集民房,河道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放严重,河道淤积严重,两岸存在较多杂草及灌木丛。泄洪是河道一项主要功能,由于河道内存在较多障碍,很大程度上抬高了河道水位,洪水冲击过程中还会夹带树木等障碍物,堵塞放水洞、桥涵等,造成严重影响。早期河道治理没有完善的标准,在利益驱使及人类活动作用下,存在有大量违章建筑、养殖进河、缩河造地情况,整个河流整体表现为脏、乱、差,河道整体刻不容缓。
4、岸线布置原则。岸线的布置要与防洪规划相结合,对当地地形、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考虑,与拟建建筑物位置、工程状况、行政区划等因素结合在一起,综合经济性因素分析考虑。岸线的布置需满足:①岸线的布设需顺着河势流向,保持与大洪水主流线相平行,岸线需与水闸、桥梁等有效衔接;②尽量保持沿线自然形态,减少对河道的侵占及截弯取直现象;③利用现有地形,岸线布置需选择土质稳定、良好地带,适当留有保护带,避开软弱地基等;④岸线布置符合工程景观概念,打造舒适的景观系统及水生态环境;⑤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尽量顺着沿线原油走向布置;⑥充分尊重基层工作情况,尊重业主单位意见。
5、河道清障整治范围和内容。针对存在河堤河道,整治范围包括两岸堤防间沙地、水域、护堤地等;针对不存在堤防河道,管理范围包含历史最高洪水水位、设计洪水位之间沙洲、滩地等。清障整治内容包含违章树木、作物、大棚、建筑、采砂等项目。对沿线两岸堤防间河道堆积垃圾、未经批准涉河建设项目等进行清理。河道存在河障时,制定相应整治措施,将河道内河障清除至枯水线。
三、截污工程
1、截污工程目标。通过改造现有排水系统,实现对污水收集系统的完善,有良好的污水收集率及污水接管率,最大限度提高污水处理有效性,实现对城市水质污染的有效治理,从而保护城市水体环境。
2、截污工程设计原则。以总规及排水专项规划为依据,以现状管资料为基础,统筹兼顾,系统安排,使近期建设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使系统联网。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优先考虑排污口集中处的污水截留,以新建和局部改造管道为主,结合清淤修复为辅的原则,并考虑充分利用现状市政污水管道系统及现有排污设施,节约工程投资。若周边没有现状污水管道,可考虑设置污水处理站,就地处理,待远期周边管网实施后,再接至污水管网。管道敷设应充分利用地势,以降低管道埋深,若污水截污管道埋深过大,可设置一体化提升泵站。
3、排水体制的确定。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中“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新建城市、扩建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体制应采用截流初期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体制适用于条件特殊的城市,且应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原则,并结合该地区排水体制规划目标为分流制系统,考虑近期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能力,以及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和分流制相结合的排水体制,远期逐步完成截流式合流制向完全分流制的改造。
4、管道管位布置方式
①新建截污管道顺村道、田地、院落等空地埋设,污水截流进污水主干管。该方式不会占用河道,项目施工方便,截污系统不易受到冲击,但因河道与村民建设相距较近,部分管段施工难度大,需与片区改造相结合,并适当征地拆迁。
②沿渠道挡墙新建挂管,将小口径污水汇集。该方式施工简单,管道建设不需征地拆迁,但一般选择的挂管直径不能超过DN250,在水口径排污口的汇集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易受外界干扰。
③截污管在河道内修建,将污水截流至污水主干管。该方式在管道建设方面无需征地拆迁,但在施工时需将河道水流截断,其施工难度大,河道内部分检查井井盖密封,检修难度大,易让河流水混入管内,增大污水厂污水处理负荷。本次工程设计,在管道布置方面优先选择①和②,受到工作面限制,管道必须要进入河道,则考虑③。
四、水体综合整治其他技术措施应用
1、PSBR水质改良菌的运用。利用PSBR水质改良菌在生长过程不受水中溶解氧限制的特点,通过调节不同的代谢途径,以污染水域中有机或无机态的氮、磷、硫、碳等为营养进行增殖后,通过直接腐生转化,切断污染耐受力极强、鱼类难以消化的蓝藻营养供给;另外,快速增殖的PSBR水质改良菌作为浮游动物的食物被消耗,浮游动物又被鱼、虾、贝类吞食,鱼、虾、贝类被陆地动物捕获将污染输出水体。
2、PSBR生态嗜泥菌的运用。利用PSBR生態嗜泥微生物削减底泥,达到淤泥减量的作用;其价值由底泥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决定,有机污染物含量越高生态清淤的效果越好;其功能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工程清淤,但最终目标是“减少清淤总量,延长清淤周期”,其模式是削减底泥污染、削减底泥、提高底泥密度、阻隔深层污染向水体中释放、恢复底部生态。
3、设置微孔曝气工程。水生态环境最重要的限制因子是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当有机污染排入河中,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随着溶解氧不断减少,首先是鱼类等较大生物死亡,然后好氧生物、微生物也随之消亡,最后发黑发臭,水体转化为厌氧状态,微生物以厌氧细菌为主。微孔曝气作为新一代的高效节能环保技术,具有大表面积、高传氧速率、长停留时间,可沉降到水底直接氧化底泥中的污染物质。通过微孔曝气盘产生大量微细气泡,形成雾化气流从水体底部向四周扩散,在扩散过程中释放溶解氧,解决了传统增氧机解决不了的底层溶解氧偏低的问题,同时能有效促进底部有毒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改善底部环境,促进池塘水质环境的改善,利于水生动植物生长。
参考文献
[1]叶嘉康.关于河道整治过程中污水治理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2):117-119.
[2]刘光磊.关于河道整治过程中污水治理方法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94.
[3]班廷嬿.浅谈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技术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4(12):32-33.
[4]陈威.河道清淤与截污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探讨[J].中国给排水,2015(1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