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变革路径研究
2019-09-10王云刘敏洪玉宇
王云 刘敏 洪玉宇
产业变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高技术产业组织创新、高技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布局优化三个方面探讨了陕西省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变革的具体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方法途径论述中指出,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抓好当前又要谋好长远。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机带入经济社会发展大体系,加强战略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军地协同,加强任务落实,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培育一批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陕西省是军工大省、科教大省,是国家航空、航天、兵器、电子、机械、仪器仪表等方面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具备大力推进军民两用高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实力。这里,我们试图从产业变革层面来研究探索陕西省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路径,以此推进陕西省军民两用高技术创新发展。
一、加快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组织创新
当前,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影响世界各国工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和竞争格局。经过多年发展,陕西省军民两用技术产业体系已形成并具有相当规模,但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期,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全力推进技术创新,努力形成高效、优质、特色鲜明的供给能力,全面推进军民两用高技术创新发展。
(一)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优化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结构
结合我国和陕西省实情,根据产品性质、军民品科研生产任务,分类推动国有军工企业建立以法人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明晰责权利三者关系,完善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四个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结构多元化,进一步扩充融资渠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重塑军民两用高技术创新体系的微观基础。对涉及国家核心利益,从事战略性核武器、主战武器装备、关键性总体部件的大型国有军工企业,保留国家独资形式。对涉及国防军事利益,从事重大武器装备总体设计、关键系统设计与集成和分系统研制生产任务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军工企业,保留国有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对涉密程度低,从事武器装备配套业务的军工企业,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造。并支持引导部分应用研究工程开发类军工科研院所通过上市方式转制为企业,进一步推进军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去行政化”改革。
(二)着力完善体制机制,鼓励支持“军转民”“民参军”
要进一步深化对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敢于突破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全力推进双向互动,打破“军转民”和“民参军”的瓶颈制约,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一是充分利用军工企业科技优势资源,聚焦产业高端,以军工技术为牵引,加强与地方各类企业团体对接,发挥“军转民”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与引领作用。二是聚焦军民共用需求,整合修订国家标准和军用标准,能和国际通用标准接轨的要尽量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加强标准数字化建设,建设共享数据库和平台,统一发布和服务军地双方,为“民参军”打通渠道。三是建设军民两用高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查询、供需对接、资质申办、综合评估等服务,形成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四是完善成果保密解密、转化等相关政策制度,推动军队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从而带动国民经济整体提升。五是研究出台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经费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民参军”企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补贴。
(三)支持军民结合创新示范区发展,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协同
依托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资源优势,以西安航空、航天、兵器基地和汉中航空产业基地等四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为基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和《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要求,发展西安国家军民结合自主创新示范区,集中推进各项创新政策和改革成果在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在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军民协同创新等领域开展创新示范,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探索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经验。在产业方向上,结合陕西省各地市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配套培育智能制造、军工新材料、航天新能源、信息安全等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力争形成特色鲜明、分工明确、区块协作的一个个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集群。在招引对象上,重点与国有军工集团及其研发机构、军地知名院校、军民两用技术联盟或产业协会等合作,力争通过若干个重大军民两用技术项目,引领带动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发展。在产业载体上,力争形成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专业性产业园、科技孵化器、创客空间等协同发展的格局。在投融资服务上,引入一批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利用高新区已有融资优势,引入市场机制,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银行、证券、风投等),为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
二、进一步推进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是以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为驱动力的,关键核心技术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内的技术进步推动了产业技术升级,可以发现新的可替代资源,创造出新的可替代产品,从而催生了基于新兴技术的“新兴需求”,因此,新兴技术会带来新产品与新服务的产生,以满足潜在的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结构转型将成为必然选择。一般说来,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主要有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形成和传统产业裂变衍生形成等三条基本途径。基于此,可依据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的三种形成路径来促进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大力促进军民两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中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基地在陕西,陕西还拥有航天动力之乡的美誉,是我国兵器工业重镇。作为我国国防工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陕西在主战战斗机、北斗导航、航天探月等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完成多项国家重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挺立在高新技术研发的“潮头”。因此,依托陕西省的军工优势,促进这些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必然会促进一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还会引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不断探索“大数据”“云制造”和“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服务模式,加速军民两用高科技成果转化,缩短新产品从“高新技术成果→概念形成→设计生产→产品测试→市场化生产→营销推广→产业化运作”路径。在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的企业化方面,注重技术与企业家的结合和技术与企业R&D的结合;在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的市场营销方面,要通过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与企业家的结合,不断培育新产品概念。支持技术与企业R&D緊密结合的产品研制,为军民两用高新技术找到适宜的物质载体,完成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物化过程。在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的市场化方面,要注重以军用市场与民用市场为导向,推进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实现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的市场价值。
(二)积极支持传统大型军工产业的技术升级
陕西军工资源居全国前列,产业基础雄厚,据初步统计,陕西省国有军工企业及科研单位有255家,其中仅西安市就有170家,很多都是传统的大型军工企业。因此,要积极引导与支持这些传统大型军工产业内的企业通过引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沿着生产工艺升级、生产产品升级、产品功能升级、生产价值链升级这样由低端向高端攀升的路径,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再转而进入到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一是要适应军队面临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需要,立足陕西省传统军工产业基础,引进新兴产业主导技术,并在这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大型军工产业进行改造,从而不断促进传统军工产业改进生产效率、提升工艺水平、改善产品质量等,最终推进传统军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建立“产学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对先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能力,以促进传统企业内部核心技术的创新;三是要加强产学研机构的联系,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重点推动军民两用重点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信息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众创平台等科研设施的建设。
(三)不断推进传统大型军工产业裂变衍生
传统大型军工产业裂变衍生新业务进程中,要依托陕西省传统军工产业的优势,遵从“原有产业分工→原产品→新业务(功能)→新产品→新的分工→次新产业”的路径,不断探索与发现原有产业(母体产业)的产品所出现的新业务或新功能,适应新的军队与市场需求,加强传统大型军工产业新业务孵化活动,实现更精细的产品分工、市场分工,从而推动产业的裂变衍生,逐步形成新的次新产业。譬如:可以依托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飞行试验研究所、中国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这三家单位,大力发展军事航空技术,重点发展整机制造、航空零部件加工制造、航空科学技术研发、航空教育培训、航空服务等,实现军事技术溢出;通过完善航空产业链条和龙头项目带动,以各类飞机整机制造为主干产业,以航空发动机、大部件、机载系统、航空新材料等为分支产业,带动航空专用设备、航空零部件加工、航空维修与服务、航空教育培训、航空旅游博览等配套产业。
三、不断优化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空间分布、组合结构和产业规划,其合理程度对该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和经济的发展速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根据陕西省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加强科学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开展先行试点示范,初步解决发展不充分,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一)加强战略谋划,实施科学统筹规划
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发展应充分利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资源,准确把握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的行业特征与发展周期及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的所需,明确发展定位,利用好陕西省本地区可利用的军工企业资源,把握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发展契机,依据陕西省军民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协调推进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分类发展。通过深入开展合作,不断推进各类规划实施意见在全方位各领域不同行业协调对接,加强军地合作,统筹全行业优势,促进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二)科学规划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园区,加强产业集聚
发展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要结合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通过政策倾斜和加大投入来进行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试点工作,有效促进各类资源如信息、成果、资金、人才等军地双方的融合配置。可以借鉴与推广西安的“点面结合、一区多园”的推进方式,建设一批在国内领先、在全省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通过吸引和支持技术领先、资金雄厚、综合实力强的民用或民营企业进入并参与基地和园区建设,从而打造一批军民两用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诸如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提升陕西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可根据现实情况配置优势资源、孵化创新成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如,对于距离中心城市较远但布局又相对集中的军工企业,可采用“一区一园”的方式,对于在中心城市高新区的军工企业,可采取“一区多园”的方式,通过“军地两用型”园区的引领、带动、辐射效应,促进科技进步与军地经济共同发展。
(三)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形成区域特色
要进一步优化调整陕西省产业布局,要同国防科技工业布局相适应,把军工产业能力建设、军工主导民品发展、军转民技术开发、基础科研等计划衔接起来,使军地资源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益。利用军工优势,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和资源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体制机制,完善政策配套措施,通过产学研合作,着重培养与军品结构相似、技术相同、工艺相近、设备设施通用的核能、航天、航空、船舶、民爆器材和电子信息等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对军民两用的高技术特色产品应该着力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选择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与军工技术同源的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安防产品等军工优势产业迅速发展,争取在短时期内形成一批对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对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强有力支撑作用的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先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注:本文为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子课题二)71841046,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17KRM107),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8JK0309)。
参考文献:
[1] 旷毓君,纪建强,董晓辉.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涵、障碍及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2019,37(02):46-50.
[2] 许嵩,刘海林,梁栋国,陈瑾.关于构建我国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3):16-19.
[3] 沈谦,陕西军工优势孕育产业竞争力,陕西日报。2017-10-24
[4] 胡冬梅,王建卿,王海濤,刘蕾.军民两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J].科技导报,2018,36(10):14-19.
(作者单位:王云、洪玉宇,西安财经大学;刘敏,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