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阅读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

2019-09-10陈丹张凯默

新阅读 2019年8期
关键词:书店图书馆文化

陈丹 张凯默

新时代,阅读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巨大变化,阅读的手段和体验也产生重大变革,一场阅读的革命正在悄然而至。伴随互联网科技手段日益渗透于社会日常生活中,新时代带给中国阅读产业新发展的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不论是在发展模式上变化,还是导向性探索、生态建设的新变化,都是一个日臻完善的产业发展模式。可以说,新时代催育了新阅读,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人们的阅读需求与日俱增,中国阅读产业的发展与变化是顺应时代精神的题中之义。

一、中国阅读产业的发展模式

1.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模式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模式是大部分国家普遍采取的图书馆建立和运用模式,是指在一个限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一个或多个建设主体建成一个“公共图书馆群”,形成图书馆服务体系,提供完善的服务。2000年起,我国各地相继开始实践、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地科学布局和统一管理,建设规范的总分馆,但仍存在分馆建设不足情况。还开办了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馆等以增加图书借阅点。公共图书馆为民众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读物和阅读场所,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在促进阅读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2.实体书店+模式

数据显示,目前一线城市中的代表北、上、广、深和二线城市中的代表蓉、汉、杭、宁,书店店铺总数共3812家,一线城市2332家,二线城市1480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实体书店已不再是只售书的书店,而是在向实体书店+咖啡店、面包房、餐厅转型,形成以书为主题的标志性的品牌文创空间。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阅读主体可以通过网上书店购买价格更便宜、品种更丰富的图书,通常情况下,实体书店更像是一个纸质书的体验场所。作为一个体验场所,实体书店不再只承担图书购买渠道的功能,不再以贩卖图书为利润重心,而是以贩卖体验(饮食、文化、品牌等)为定位。这是实体书店转变竞争模式的新方向,也是应对数字化浪潮的反击。

3.公共阅读空间模式

公共阅读空间分为现实阅读空间和数字阅读空间两种模式。图书馆、实体书店、民间阅读组织等是纸质阅读公共阅读空间较主要的空间模式。其中图书馆按照城乡区别分为农家书屋和城市图书馆两种发展方式。农家书屋工程是在行政村建立的,或由中央各部门、团体和地方党委、政府送书下乡,或由社会各界捐赠,或由本地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推荐目录采购,农民自己管理和服务,为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这种模式为广大农民普及先进科技知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城市图书馆的定位是社区的文化教育中心、信息中心和活动中心,多以公共图书馆指导模式、高校联合承辦模式、社区物业模式、民间组织创办模式来运营,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书刊借阅、参考咨询、视听播放、自助图书馆等多种服务。同时,实体书店不断转型发展,从提供阅读产品到提供阅读体验,采取多种形式创办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传递舒适愉悦的阅读消费体验,形成多元互动的阅读生态链。民间阅读组织包括民间读书会、推广阅读的非政府组织、阅读基金会、独立阅读推广人等。这些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相较于政府层面的引导和支持,具有组织灵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等特点,且更加贴近读者个体的阅读生活,有利于观照个体阅读兴趣。

相较于现实阅读空间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数字阅读空间则呈现出发展迅猛、快捷便利等特点,不仅阅读频次高,并且阅读依赖度和群体黏合度也较高,通过相近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身份背景等形成志趣相投的网络小组,通过网络社区、社交媒体、阅读APP等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凝聚阅读趣味,以自主和互助的模式使每一位阅读者都能得到和分享,构筑一种随时参与、人人分享的线上公共阅读空间。

4.阅读+分享模式

互联网时代,社群价值不断被放大,阅读的社群化成为一种趋势。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读书会、读书俱乐部创办得如火如荼。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主题、内容完全开放,使思想和智慧碰撞,读者们能够收获更多的阅读体验和快乐。阅读终端的扩充,加速了阅读社群化的趋势。种类繁多的阅读APP提供给阅读主体相互交流阅读感受的平台,读者不仅可以浏览其他人阅读的书籍和发表的书评,也可以根据相同的阅读喜好建立同好圈。同好圈又反过来增加了阅读主体间的依赖黏度,一些高效、完整、深刻的书评传递给读者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共识,提升他们的读书趣味,从而进阶阅读更优秀的经典作品。

5.数字阅读、有声阅读、知识付费等新模式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数字阅读作为阅读的新形态,给读者阅读方式、阅读载体、阅读环境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国内有声书市场表现惊人。据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中国APP听书整体市场规模为32.4亿元,同比增长36.7%,大致推测,2018年有声阅读的整体市场规模约45亿,有声阅读正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

软件免费时代的商业模式进入增长瓶颈,2016年起,互联网公司纷纷转向用户的精细化运营,探索向用户付费模式。知识付费体现了人们对高质量知识内容的尊重,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二、中国阅读产业的导向性探索

1.探索中国阅读产业与家庭文化共建模式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爱读书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能够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家庭文化中的诸多因素都影响着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家庭藏书的种类和数量,家庭成员学识储备,家庭阅读场所的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等等,都潜移默化影响着家庭成员的阅读方式和内容。中国古代有“耕读传家”的说法,即重视以读书建立家族精神传统的作用。书香世家是中华民族传统中恒远的田园牧歌,理想的生活即是通过劳动和读书获得富足的生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得到安宁和平和。到了现代社会,即是家庭阅读与阅读产业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我国政府自2013年起每年评选“书香之家”,家庭亲子共读模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只有夯实家庭阅读教育的根基,才能使中国阅读产业真正的良性发展。

2.探究中国阅读产业与民族文化共赢模式

中国阅读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继承,二者互为前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阅读产业发展的内容源泉。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注重阅读的优良传统,阅读是营造民族自信发育的人文沃土。应当充分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典籍,充分汲取民族文化中巨大的思想能量,提高全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不朽的经典作品,记录和保存了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思想,阅读經典就是阅读那些值得留存的生活记录和获益匪浅的历史篇章。“全民阅读”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3.国际视域之下中国阅读产业与“文化走出去”

阅读产业与文化产业稍有不同,但总体目标和审美指向是一致的。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产业关系到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全民阅读水平体现了国家的文明程度,阅读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工程,全社会良好阅读风气的形成有利于出版业的繁荣,而阅读产业中的对外贸易正在“文化走出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动阅读产业的发展也是振兴和繁荣整个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创新——这一题中要义,使得阅读产业成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铸就了中国文化大国的地位,大力拓展版权输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传播中国的价值理念,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中国阅读产业发展的生态建设

1.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消费环境

阅读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良好消费环境的保障。随着“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正在建立健全阅读产业的体制机制,多部门每年都会出台关于开展全民阅读工作的相关文件,各地政府积极响应,结合各省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为阅读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消费环境方面,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呈现出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不断增强的趋势,必须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才能促进消费升级。拉动阅读产业消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改善传统出版产业的困难局面,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良性发展,保障阅读市场环境。

2.探索阅读“产品”的衍生与开发新模式

实体书店尽管在网络书店的冲击下一度迅速减少,但经过探索创新,越来越多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立书店形成品牌优势,为读者提供多层次的阅读体验,实体书店也逐渐回暖。

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给读者带来更丰富更生动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体验。移动阅读平台、阅读APP、阅读设备、有声阅读、知识付费模式受到读者追捧。发展阅读产业,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前沿技术,激发多种感官体验,大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式阅读,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

3.构建适合新时代阅读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规划

阅读产业专业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阅读产业主体的服务水平。各地政府可以通过邀请图书管理专家培训、各地阅读活动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形式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大力培育阅读推广志愿者、社会阅读推广组织,重点培养能够服务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专业人才。以产业模式的视角培育多层次的阅读产业人才,包括精神文化产品的开发人才、技术服务产品的开发人才、融媒体服务人才等。

四、中国阅读产业的发展策略

1.加强阅读产业空间布局建设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因经济和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导致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东部发达地区形成知识富集区,西部欠发达地区知识相对贫乏。为改善这种不均衡的状况,国家扶持政策、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应当向农村等落后地区倾斜,从而达到全民阅读全面繁荣之景象。同时,针对数字阅读发展的蓬勃势头,鼓励线上阅读空间的发展,充分调动每一位阅读者的积极性,实现多方互动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从而带动出版产业的多元发展与繁荣。

2.完善阅读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阅读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使全民阅读的推广范围更大,就必须重视公共图书馆、公共书屋、实体书店、自助借书馆、流动阅读车、电子图书馆等公共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阅读保障机制,改变重指导轻引领,重建设轻服务的局面。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传统出版机构和互联网出版机构的指导作用,不断加强在科学技术的更新,生产适应时代之风气的阅读产品,提供顺应社会之热潮的阅读服务。

3.细分人群推动阅读满足多样化需求

单一读者可以拥有不同属性,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标准对读者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比如,根据读者年龄,将读者划分为少儿读者、青少年读者、成年读者和老年读者。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划分,有专业性需求、教育性需求、社会性需求、个性化需求等。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还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图书资源特点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读者的阅读倾向不同也促进了阅读方式的创新与更迭。

4.做强做优阅读品牌

2006年起至今,全民阅读工程在中宣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部门的倡导下遍地开花,已形成燎原之势。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创办了自己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如北京的“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上海的“书香中国·上海周”、广东的“南国书香节”、福建的“书香八闽”等,都已形成成熟的品牌活动,为构筑书香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势出版机构不断强化自身的品牌优势,打造适合民族阅读品味和审美取向的阅读产品。互联网出版机构借助技术的优势,针对阅读内容和阅读体验求新求变,积累流量,塑造品牌优势。

5.建立覆盖城乡的阅读产业服务体制机制

目前,我国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投入模式还无法实现对民众的全覆盖。因此首先要将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半径延伸到城乡居民的生活中,为其提供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其次要大力消除城乡差异,完善农村的公共阅读空间的图书配备和管理人才补给,提升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能力。

作者陈丹系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执行院长,张凯默系北京印刷学院博士后

猜你喜欢

书店图书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谁远谁近?
图书馆
最美书店
在书店
去图书馆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