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产业”的由来及意义
2019-09-10黄晓新
黄晓新
自人类产生文字和阅读活动以来,就有了满足人的阅读需要的阅读行(产)业的萌芽,如教授语言文字的学校、抄刻阅读物的作坊、收藏阅读物的处所等。直到1450年德国的谷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逐步实现读物的大规模机器生产,并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阅读方式,进行社会阅读的变革,实现由聚众朗读到个体默读;阅读的教育,读物的创作、编辑、制作、出版、印刷、发行、销售、消费和图书馆的提供利用、社会读者阅读等开始逐步形成一整套的行(产)业链条。
西方从工业革命开始,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工人,社会逐步普及义务教育,阅读活动逐步社会化,为阅读服务的行业逐步产业化。只是由于阅读活动的“贵族化”“小众化”,人们还不习惯把教育、出版、印制、发行、图书馆阅读消费联系起来统称为阅读行(产)业,而是分段,切割、零散地将其称为出版产业、印刷产业,或报刊业、图书业等。
现代社会的阅读早已社会化,阅读已成为现代读者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阅读也成为现代人除衣、食、住、行、劳外的另一种生存和生活方式即信息需求。对现代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来说,阅读为了生活,阅读就是生活。阅读的过程,也是把知识信息转化为生活本领、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因此,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可以像从人的行为、活动出发称饮食产业、住建产业、旅游产业等一样,把为人类的阅读行为生产服务的所有行业统称为“阅读产业”。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网络数字技术极大地延伸了人类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的能力,首先带来了“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的变革。应该说,传统阅读以作者为主(作为内容创作者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作者写什么,读者就读什么,而且读者对作者的内容要反复诵读精读,以理解其“微言大义”,如东西方对各种传统经典(如“十三经”“圣经”等)的背(吟)诵等,阅读内容和读者群体小众化、贵族化。现代阅读是在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阅读内容的生产者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出版内容和形式的设计,然后根据内容和形式找到作家和作者,作家和作者根据出版者的要求进行写作和创作,最终编辑成稿,制作生产后,通过出版宣传和各种渠道推向阅读市场,诱导和满足读者需求,引领阅读方向。因此,内容生产者即出版商是现代阅读的主导者,其特点是工业化生产、理性深度阅读、竞争性阅读等,也是所谓“渠道为王”“出版为王”的时代。
后现代阅读或者说“当代阅读”,不同于传统和现代阅读,它以读者为中心,是一种突出主体、彰显个性、强调特色的阅读方式,读者在阅读行为中有绝对的自主权,不再是知识信息内容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主动者。信息内容在网上数字化海量生成、流动式发散,必须根据读者兴趣需求、符合读者的习惯、迎合读者的喜好、吸引读者的注意、维护读者的黏性。由于阅读内容的无限性和读者时间、精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读者阅读以碎片化、浅阅读、趣味阅读和交互式阅读为特色。即当代已从过去“作者为王”,“渠道为王”过渡到“读者(阅读)为王”的时代。
当代阅读的读者成为整个阅读生产的主体和中心,“阅读产业”的概念也正是随着这个时代和社会环境的改变逐渐形成的,充分体现出时代特色,同时也体现出产业发展规律的结果。“阅读产业”的概念注重强调阅读消费的体验和效果。今后的出版、发行一定是更基于读者或用户的,是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产品,通过网络与读者即时连接的,产生基于读者阅读行为的信息和数据,然后用算法方式做知识、信息的内容分发。因为海量的知识信息让读者的阅读时间越来越稀缺,新的数字阅读一代将会通过互联网新介质来筛选、甄别有用信息,碎片化时间将被高效利用。因此“体验与效果”更将成为评价该产业的重要指标。因此,“阅读产业”应运而生。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网络数字技术严重冲击了传统和现代阅读方式,传统阅读产业模式需要转型升级,要以“互联网+”的形态适应和融合移动网络时代,互联网本身又重构了新的“阅读产业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作者、编者与读者分别在两端并能通过网络即时互动,作者、编者和读者的身份也随时变更互换,中间通过阅读产品、阅读服务企业促进阅读信息的传递和阅读行为的完成。在这个圈层里,有阅读内容提供、发行、平台运营、产品渠道销售四个基本环节,但彼此的界限正在消解。
从媒体融合的角度,通过“阅读产业”可以消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界限,实现以读者(用户)阅读行为为中心的传媒各种新旧客体的一体化,即全媒体传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数字化、碎片化的输入方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浅阅读和泛阅读成为明显趋势,传统的纸质阅读与深度阅读习惯逐渐趋于劣势。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认可,通过付费的方式完成信息與知识获取,因此,阅读,从原来单一“读”的行为逐渐形成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的基础产业模式,并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消费”成为产业闭环的主要因素。因此,以刺激消费(阅读行为)为目的的产业模式受到消费者与市场认可。从此看,称“阅读产业”以更好地使相关产业聚合体树立读者和阅读观念,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为读者创造更多吸引读者阅读的有温度、有质量的精品力作。因此称“阅读产业”恰如其分。
全民阅读需要各种阅读要素、资源的整合和融合。在国际全民阅读的倡导和国内全民阅读的号召下,人们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从分散到集中、从分割到共融、从孤立静止到互动交流,整合出版、传媒、图书馆、教育、文化、艺术、科技、电信、广告、产品、资本、装备、读书会等线上线下一切资源,打通阻碍整合、融合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用读者阅读行为“统摄”所有相关产品资源、生产和服务,实现共生和大融通、大融合,共同推动全民阅读。因此,“阅读产业”当之无愧。
笔者以为“阅读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完美结合。2014—2019年,“全民阅读”连续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反复提出“倡导”和“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引起社会各界对全民阅读的广泛关注与参与,这不仅为传统的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向好的外部环境,也加快了我国“阅读产业”的生成,“阅读产业”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本文节选自《阅读社会学——基于全民阅读的研究》第六章第一节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