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区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9-09-10黄雅杰邓继辉孟频
黄雅杰 邓继辉 孟频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打通职业教育通路的有效途径,而课程体系构建是其核心环节。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对提升四川藏族地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素质、精准扶贫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四川省农林牧渔类中职院校的调查,分析了当前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四川藏族地区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提出了建议。为进一步开展民族地区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四川藏区;畜牧兽医;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的办学模式,要求具备灵活性、适应性与衔接性等特征。中、高职衔接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进行,推进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的问题集中在课程体系定位目标、内容选择、组织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通过对四川省藏族地区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四川藏族地区特色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一、四川省藏族地区畜牧兽医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建立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促进中职与高职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课程体系改革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功构建的起点与落脚点。分析现有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高职衔接的方式方法和保障措施,为终身教育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教育做出有益的探索,对于打通职业教育通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甘孜、阿坝州被称为四川藏区,位于川、青、甘三省交界处,是进出西藏的门户,其社会安定和经济情况将会对其他藏区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四川藏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在经济发展上一直远远落后于省内其他地区,“三农”问题尤其突出,制约了藏区的经济发展。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必须要实现民族地区的人才振兴,尤其是农牧业技术人才,中、高职衔接为四川藏区乡村振兴、畜牧业人才培养和学历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主要采取一贯制模式、对口升学模式、直通制模式、自考衔接等四种模式,没有做到内涵式、全方位的衔接。在中、高职衔接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尤以课程衔接和课程体系构建问题最为突出。
(一)文化基础课严重脱节
由于中职与高职的课程往往是各自独立的,造成知识和技能错位,加之藏区基础教育条件落后,中职课程安排科目繁多,由中职考入高职的学生在文化课方面尤其是英语和汉语写作等课程与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文化基础课的脱节使得学生升入高职以后,无法顺利完成核心專业课程的学习。这些差距不仅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也给高职阶段课程的设置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专业课程设置重复
中、高职非一体化设计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教学设置没有统一的规范与标准,受师资条件的制约,中职阶段部分专业实践课无法顺利开设,高职阶段部分课程不能有效对接民族地区畜牧兽医人才需求,难以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技能人才。
(三)职业能力培养缺失
中、高职职业教育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体现在学历层次上,而没有将教学的重点与职业能力的等级联系起来。具体体现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上,使得职业教育中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中、高职在职业能力培养上难以实现有效的课程衔接。
(四)培养目标不清晰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要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要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目前,中、高职衔接在设置课程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忽视了实际需求。使得课程设置无法与社会的职业需求统一起来,无法实现有效衔接,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很好地满足具体岗位的要求,不能有效地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三、四川藏族地区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采用问卷与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民族地区用人单位和同类高职院校在中、高职衔接上的交流,配合成都农业职教集团,开展各类相关活动,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上,广纳多方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六个衔接”。
(一)课程体系衔接
通过中、高职学校间专业建设团队的协调沟通,明确中、高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分层开展教学设计,划分教学组织梯度,由易到难编排教学内容,系统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基础到应用:中职课程强文化,重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高职阶段重技能、强应用、提素质,培育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定通识性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程、企业实习的学分分配,形成层次清晰明确、内容衔接紧密、形式特色鲜明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二)课程内容衔接
中职阶段强化公共基础课学习,严格按照部颁教学大纲要求执行,高职阶段重视人文素养培育和文化基础提升。专业课围绕专业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的培养,以真实情景为载体,采用项目化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并与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获取相衔接,体现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对接行业标准。
(三)核心课程衔接
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中、高职院校共同开发适合民族地区人才需求、对接行业紧密、体现产业核心发展方向的专业课程。全面构建以职教联盟为依托的课程建设机制,实现核心课程建设中、高衔接和共建共享。针对民族地区开发新的核心课程,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在做的实践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四)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中、高职院校采取职业资格证书分等级衔接的模式,明确中、高职阶段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实施双证书制度,进一步提升高职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模式的衔接
根据中职阶段学生的性质,将高职阶段学生分为汉语基础班和藏语基础班,采取分班教学制。围绕职业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特点,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推行项目化教学、讨论式学习、情景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六)评价模式的衔接
根据民族地区学生基础差、文化课薄弱的特点,采取多种评价模式,建立学校及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将课堂表现、技能考核、理论考试相结合,确立评价考核标准。针对学生培养质量,逐步引入社会中介组织(麦可斯)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为下一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
四、四川藏族地区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实施成效
畜牧兽医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过程中,融合了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坚持以职业生涯为目标,明确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呈梯度,课程内容相呼应,教学活动互补充,技能训练分层次。坚持以满足地方畜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最终目的,开设特色核心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最大限度地促进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融合贯通。形成了适合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的“量身订制式”中、高职衔接畜牧兽医类人才特色课程体系两套。具体模式见图1、图2。
(一)对接产业建课程,针对就业强素质
核心课程对接藏区主要养殖畜种,如,藏羊、牦牛等,设立养牛与疾病防治(增加牦牛)、养羊与疾病防治(增加藏羊)等课程。根据藏区生态保护、合理开发畜牧资源的要求,专业基础必修课设立天然草地保护与人工草地建设课程。鉴于民族地区如,泸定、茂县等城镇地区急缺宠物方面的专业人才,藏区的特种动物养殖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设立宠物饲养与疾病防治、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等课程。公共基礎课划分层次,中职强化基础文化课,高职重视综合素质提升。高职阶段围绕学生就业面对的服
务群体只懂藏语的特点,特别为藏区学生汉语基础班设置藏语及藏文化课程。设立职场礼仪、演讲与口才等素质课程,同时设置应用文写作(行政执行能力)课程,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公务人员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二)根据基础变考核,齐抓共管重衔接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行教、学、做合一。注重对学生考核方案的调整,针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采取公平合理的考核方法。深化与合作院校之间的师生交流。阿坝州中职校和甘孜州教育局分别派出两位教师到畜牧兽医分院承担相应教学任务,并与辅导员一起管理学生,实现对学生共育共管,已经初步取得效果。
(三)因材施教订方案,集团办学共发展 根据阿坝州中等职业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分别制定了两套畜牧兽医3+2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因材施教、因就业方向施教的模式,细化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中职、高职、行业企业、协会(学会)、行业主管部门等共同组成的成都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中、高职对接区域经济、产业布局、企业需求,联合政府管理部门、中职院校、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打通学习、实践、学历提升、就业通路,实现共同发展。
五、讨论与反思
经过实践,针对四川藏族地区的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取得初步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丞待解决的问题,为今后的人才培养改革提出新挑战,形成新思路。一是探索引领中职院校建立学分制和弹性选课制。建立中、高职衔接的成绩与学分对接的体系,建立“学分储备库”,兼顾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探索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利用职业教育集团,跨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中、高职内涵衔接,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利用单独招生的招生形式,拓宽人才招收途径,构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成才的“立交桥”;四是大力推动公共基础课及职业能力课程建设,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