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9-09-10汤华东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信息信息技术数学

汤华东

摘 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备课、课堂实施、课后拓展三个方面简述。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以生为本,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的活动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一、课前准备

(一)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在备课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需要去大量阅读相关的资料,包括教参、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二)为学生准备学习素材提供途径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能充分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展了信息传递的途径,丰富了信息资源的门类,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手段,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增强了人们的信息意识,这使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成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利用各个网站,可以获得网络环境下珍贵的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学生可以从中查找所需的学习素材。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课堂实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带来了课堂效益的提高。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如口算练习是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如在形式上再略加修饰,不失为一种学生喜欢的数学电脑游戏。

(三)解决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是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给学生看,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加深理解,对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如教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 课后拓展

(一)延伸课堂教学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紀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教学《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将学习素材以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师生一起进行评价、反馈。将传统的“师讲生练”课堂教学模式引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提供渠道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

在课后,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以网络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渠道。例如我将某些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提前放在师生互动的平台里面,让学生在家里面也能进行预习或复习。

参考文献:

[1]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3]陶昌宏.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实践研究.北京教育科网.

猜你喜欢

信息信息技术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订阅信息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展会信息
错在哪里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