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研究
2019-09-10黄仕美
黄仕美
摘 要: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是学生们进行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进行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力是学生们丰富语文知识积累以及较高语文思维和素养的体现。然而,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由实践性不足导致的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语文实践性的涵义出发,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意义,最终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性;策略
一、语文实践性的涵义
首先,语文实践性可以看作一种教育观。语文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知识,通过传授学生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来培养其在实际生活过程中的语言能力并提升其语言水平。所以,语文实践性可以说是学生在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对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的运用,这可以让他学生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
其次,语文实践性可以看作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相较于中学、大学更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生年龄小,有着自己独有的性格特点,因此老师们应该让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实践就是学生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包容与运用。所以,语文实践性也是一种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手段。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而语文这一学科更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代表和精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语文是其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并且学习如何阅读文章的开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了他们的语文知识积累以及语文思维和素养的程度,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各科知识,应该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主要是以或长或短的文章构成,文字简练,有着一定的主题和内涵,能够为读者们展示一定的文学内容,帮助读者们进一步认识世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小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和理解能力,并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学需致用,若只掌握知识而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就无法實现知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实践性除了让小学生学会如何阅读,还要帮助学生们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从而实现语言的灵活运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们需要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通过锻炼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其阅读思维并活用阅读技能,帮助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除此之外,增强小学语文阅读的实践性,还有助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的局面。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总结文章内容并体会其中学思想,关于学生自我的实践体会略显不足,是容易被老师们忽略的环节。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性有助于改善这一情况,让老师们有重书本知识转变为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双管齐下,让学生通过学习书本或文章中的优秀理论内涵,提升自我在实际生活中的底蕴和素养,从而推动个人自身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
第一,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预习指导。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课前准备亦是如此,教师备课与学生预习缺一不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己有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文本进行初步的学习与了解。在学习的预习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性强、能启发学生思考的小问题,并结合根据主题制作手工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实践,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更加充满趣味性和接受性,也为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要夯实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字词基础。字词是构成文本的最基本元素,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以字词基础夯实与否为先决条件。没有字词基础就不能理解句子,不理解句子就不能领会文章的内涵,更谈不上遣词造句,准确生动地进行语言表达,也就是从无进行实践活动,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只有夯实了字词基础才能进行阅读文本的实践活动和运用字词的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增进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夯实学生字词基础时,首先,老师们应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再结合语境帮助学生了解字词的具体含义。其次,老师们可以通过以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们加深对字词的印象并加强理解。如在学习“翩翩起舞”“上下翻飞”“团团围住”等词语时,可以带领学生们通过模仿这个词的动作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词语之间的区别,并使之印象深刻。再例如教学“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时,可以先对这个词进行解释,然后让学生举出同义词,调动学生思维并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最后,还可以通过创造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猜词,考验学生的日常词汇积累并训练其创造性思维。
第三,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是学生增强实践性阅读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即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在读中促进学生形成独特体验,在读中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坚持“以读为本”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感知性初读”,这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一般可以采用开篇范读或自由读的形式。初读的首要任务是能正确、流利地读。二是“感悟性细读”是指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紧扣文本的“秘妙”指语言运用中最富创造性的地方,是作者巧妙地表现出他人难以言喻的特征、思想或趣味,启发学生反复细读,进而深化对课文“秘妙”的感受与体验。三是“欣赏性精读”是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地读整段话,品出文本之味。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对文章不同层次的朗读,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其阅读能力,增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结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阅读技巧,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思维素养,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课前预习,夯实学生的字词基础,坚持以读为本的策略,让学生通过学习书本或文章中的优秀理论内涵,提升自我在实际生活中的底蕴和素养,从而推动个人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圣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
[2] 郑巧华.童话文本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
[3] 赵瑞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
(作者单位:岩脚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