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书匠的“二三事”

2019-09-10刘杨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书匠仙人掌匠心

刘杨

在教育行业有句口号颇为流行:“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这样看,“教书匠”好像是一个贬义词。可是,“百工皆称匠”——也就是说,有手艺、能成活儿的“专业行家”才称为“匠”;更何况,还有“独具匠心”“能工巧匠”这样的美誉。这样看,“教书匠”又成了褒义词。如此,我把自己称作“教书匠”也是合适的。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我这个“教书匠”的一些故事。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想到自己刚接手班主任工作时的状态,我的脑海中就立刻闪现出了晏殊的这首词。

那时候,我踌躇满志地准备大干一场,却被现实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那些在大学里学到的全套教育理论知识在这群三年级的学生身上一点用都没有。就说郭家良吧,我刚写好的粉笔字,他趁我不注意就全擦掉了;我刚扫净地板,他甩手就撒出一把碎纸屑,更美其名曰“雪花飞舞”;还有我最喜爱的仙人掌,他每天都偷偷地“帮我”浇水,最后仙人掌被淹死了才告诉我真相……

这可怎么办?不能因为他一个人影响了整个班啊!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想来想去,我决定安抚郭家良。

可是,我使出了浑身解数——用語言感化他、用奖品激励他、用榜样示范他,还是压根儿不管用!忍无可忍,我打通了他家长的电话。谁知,电话拨通后,竟传来一个非常沧桑的声音——原来,郭家良是一个没了爹娘的孩子,他一直跟爷爷生活在一起。摸清了他的家庭情况,我决定和他好好聊一聊。他好像知道了我打电话的事,几次想退缩,却被我一把紧紧地拉住了。交流中,我没有谈及他的家庭,只是和他说了很多无关学习的“题外话”。渐渐地,和他谈心成了我每天工作的一部分。就这样,小到三五分钟,大到整个课间,从开始时他听我说到最后他主动找来跟我“唠嗑”,我们的谈话越来越投机。我发现,他的变化越来越大:上课时,坐得最端正;写作业时,不再满纸画“鬼符”……就这样,大家都愿意和他玩耍了。

看到郭家良大笑时露出的两排大白牙,我的心头升腾出满满的幸福感。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我和郭家良“对决”的过程并不像上文中说的那般三言两语。原本,我也想着用各种修辞和华丽词语做渲染,可真到把故事敲成文字的时候,才发现脑海中全是他的阳光笑容,以至于竟让我无从下笔。是啊,“教学相长”,教师并不拥有教育的绝对话语权,而是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慢慢做最好的自己。教育,是一场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修行,只有把教育融进生活,让教育有温润的土壤,才能培养出脱离了课本的“完全人”。

匠者,必怀有一颗“匠心”。最普通的木头,在木匠手里会变成精美家具;最丑陋的石头,在石匠手里会磨成珠圆玉润;就连破铜烂铁,到了铁匠手里也能铸成锋利兵器!因为,在匠人眼里,所有的素材都是艺术品。是的,还有教书匠!在教书匠眼里,各个学生性格迥异,却都是“可塑之才”——教师怀着一颗匠心,想象他们最美的样子,那么教育出的学生也必会成为“艺术品”。所以,我愿意继续做一名最普通的教书匠,继续记录着自己的“二三事”,然后和大家分享身为教育人的简单幸福。

猜你喜欢

教书匠仙人掌匠心
父亲宁可的“教书匠”情怀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为什么仙人掌会长刺
老艺人的匠心
终身做个“教书匠”
“教书匠”——郭勇与他的书法之路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县官和教书匠
骄傲的仙人掌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