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交通出行方式探析

2019-09-10谈复芝

锦绣·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探析

摘 要:现代人各种各样的出行工具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像飞机、高铁、火、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能很快将人们送往目的的,但是在古代,人们出门就没有那么便捷,本文重点对古代交通出行工具进行了介绍,以了解不同的古代出行方式。

关键词:古代交通;出行;探析

引言

通过本文的介绍,对古代交通出行能够有初步的了解,同时,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反思古代出行工具的选择在现代出行方式中的缩影,反思现代交通设施的发展现状。

一、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

在春秋时期,淹城也就是如今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这可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水路是淹城主要的交通通道,有点儿像今天位于意大利的著名水城威尼斯。当地人经常以捕鱼为生,随着环境的影响他们发明出了独木舟,方便了他们捕鱼和过河独木舟的头是尖的尾部是方的,大约有 4 米多长,是由一根完整的树干挖凿而成。走近细瞧,独木舟的内壁还有一道道石器挖凿后留下的痕迹。那么,淹城人民是用怎样的方法制作独木舟的呢?原来,他们先在森林里选一棵粗壮笔直的树干,将不需要挖除的地方涂上厚厚的湿泥巴,再用火将中间需要挖除的部分烤成木炭,炭化后的树干十分脆弱,很轻易就能用石器刮除。他们烤一层刮一层,将炭化的部分全部刮去后就做成了独木舟。这种方式省时省力,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有了独木舟,淹城人民再也不怕河流的阻挡,他们在河上泛舟,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二、最“潮”的出行工具——牛车

作为当时中国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南朝时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交通工具种类很多,有马车、鹿车、羊车等,但最“潮”的还是牛车。那么,牛车为什么会受到当时贵族士大夫的追捧,成为最“潮”的出行工具呢?原来,这样的老牛拉车虽然速度很慢但是行走平稳。牛车的设计也十分巧妙,车门设置在车厢的后端,而前端半开放的空间是驭手的驾驶座位。车厢里还放置了榻、凭几等各种用具,人们可以在里面自由地坐卧。人们喜欢牛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候的贵族士大夫崇尚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而牛车的速度缓慢也正好符合了这种需求。所以牛车成了当时最“潮”的交通工具。

三、穿越丝绸之路的好伴侣——骆驼

唐代扬州城(今江苏扬州)在古代也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那时在扬州城的大街上随处都能看见沿着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西域胡商,他们深目高鼻,嘴角上扬。很多胡商身后都会跟着高大的骆驼,这些骆驼昂首阔步,气宇轩昂,无愧于“沙漠之舟”的美誉。告诉你们,正是这些高大的骆驼承担起了当时东西方贸易交流的重任,成为人们在长途跋涉中的最佳伙伴。

四、黄帝时期的轩辕

我国在世界上是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历史记载在黄帝时就有车了,黄帝号“轩辕氏”,就跟车相关。“轩”在古代是一种前顶较高又有帐幕的车子,“辕”两根直木放在车前驾牲畜用的,现在见的“南辕北辙”就跟这个有密切关系。到了商朝,造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商末周初时期出现了四马驾车。当时,车驾二马的叫“骈”,车驾三马的称“骖”,车驾四马的名“驷”。《诗·大雅·烝民》中说:“四牡骙骙,八鸾喈喈”,四牡,即四匹公马。车驾六马为“六”。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的句子,“骖”在这里就是代指高大的马车。秦铜车马,与秦兵马俑一样出名。在1980年,在距离秦始皇陵西侧20米的地方秦陵考古队进行普查钻探,探铲带出一个马络头的金制构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之后考古队不断进行试掘,发掘出了两组大型彩绘铜车马。铜车马大小相当于真人、真车、真马的一半大小。铜车马艺术形象逼真,结构精巧。四匹雄健的铜马并驾而立,眼睛虎视,耳朵耸起,鬓毛、系缨细密如麻,似迎风飘动所以叫“驷马安车”。

五、共享车——明清时期常用的代步工具

古代的车、辇、轿、船乃至驴、马和牛等牲畜,曾经都是含有共享意义的交通工具。古代主要有人力车和畜力车两大类型车,畜力车占据主导的地位。虽然乘车出行早在先秦时期就很普遍,但那时的车多为官用,即公车或官车,到了战国时期,民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到了宋代,开始出现以民用、代步用途的共享模式,当时的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已经出现了专供市民租用的共享车。到明清时期又改进了这种专门用开载人的共享车,这种共享车在当时被称为轿车,它是由两个轮子,带窗的车厢组成,前面是用马或者牛来拉,旁边有门,这样的车可以容纳两人以上。在当时这种车成为人们操办红白事时专门用来迎送客人的高档交通工具,体现的是东家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实力。

六、结束语

从古代的交通工具演变到现如今,我们的科技一直在進步,交通工具也在不断更新,为我们在当今社会,快节奏、高效率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点。现代交通方式的多样化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节约了人们在路上的大量时间,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在现代我们享受着出行便捷的同时,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也更加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参考文献

[1]查尔斯·辛格.技术史(第1卷)[M]王前,孙希忠,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486.

[2]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

[3]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33.

作者简介:

谈复芝,出生年月:1997.11.08,性别:女,民族:苗族,籍贯(精确到市):贵州省都匀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古代交通.

猜你喜欢

探析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体现读者意识的高中读写教学实践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数学常见“几何最值问题”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体现读者意识的高中读写教学实践探析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