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2019-09-10郑雁珍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创新语文

郑雁珍

摘 要: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创新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中存在着忽视语文学科特点以及重形式轻实质等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把握语文学科的实质,重视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以此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深入研究,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夯实基础,为他们可持续性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在阅读与背诵、表达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上下功夫,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重視朗读与背诵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朗读和背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语言。小学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年级,读和诵又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环节。因为书面语言只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并逐渐内化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具有个体化的特点,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情感形式不同,知识储备也不同,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切忌不能用自己的阅读感受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必须重视学生朗读的训练,并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常见的文字要高度关注,通过注解和拼音标注,规范读出来。

比如一些笔画多的文字,不常见的异体字和怪体字,要反复阅读,既积累了文字,丰富了词汇,又读通了句子,不至于因为个别词语的“陌生”而把词句读破。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诗也被人们称为最早出现的词。该词选取了具有典型江南特色的意象,把一幅生机盎然的江南春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的优美、作者情感的饱满,尽可能让学生把诗歌里面的诗情画意读出来。但是首先是读准字音,这首诗第二句“桃花流水鳜鱼肥”中的“鳜”字相对生僻,尤其对于北方的学生来讲,更少接触到,容易误读为形声字,不仅平仄不合,音韵拗口,而且因为字音没有读准而影响了整个诗歌的意境,就根本谈不上读出感情,读出诗意了。背是熟读的结果,所谓熟读成诵。学生每读一遍课文都是对文本的一个崭新的感知过程。在读通文字的基础之上,教师指导学生在语速、语调、节奏上加强训练,辅之以感情的投入,思维参与,随着朗读遍数的增加直至成诵,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在一步一步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思维习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边倒满堂灌,往往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新课标主张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身上,照顾到教室内每一名学生,关注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所以,学习方法的培养,前提必须是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充分释放和调动,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根据他们自己本身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同样的目的,善于开车的就开车到达目的地,善于驾船的就驾船到达目的地,如果善于游泳的话,那就游泳过岸,到达目的地。有的同学行动缓慢,那就允许他慢慢走着,坚持不懈,最终到达目的地。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够根据他们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立足长远的大事。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呵护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进取心。所以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用赏识教育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表达。即使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也要及时鼓励,给他们上升的动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美好习惯和上进的情怀。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所倡导并为教学实践认可的新教育理念下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面对的是稚气未脱的孩童,但是也不能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扮演满堂灌的角色,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担当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设置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尽情投入,忘情探索,收获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真正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相互帮助、促进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享受合作的乐趣。在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关注那些平时内向的孩子,不要让这些孩子集体失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和发言。同时对他们不太成功的学习成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在赏识中获得进步的力量,进而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肯定会大幅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其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只有严格按照课课程标准的指示,重视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并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忠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小学创新语文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