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童真语文工具观,提升学生“真学”效益

2019-09-10季科平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真学预学童真

季科平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理念,“坚持融合创新”便是四大基本原则之一。坚持融合创新,要发挥的是技术优势,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

我试着借鉴“建构学习理论”来描述童真语文,其中的工具观便是“信息技术+”。学生的学习建构活动需要强有力的建构工具,信息技术便成为智能时代现代信息社会学生学习最新、最便捷的建构工具。童真语文的工具观“信息技术+”,突出的是信息技术与童真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融合”的核心,不是用技术去强化教学,而是用技术去创新童真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真学效益,引领童真语文教学变革。

一、利用“资源中心”,降低真学的难度

“网络无界,信息无限”,鼠标一点,世界便在学生眼前打开。网络就像是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中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信息技术+”为童真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论是物、文、画,还是人物故事、历史背景、域外风光,都可以“点”之即来。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学生真学的需要,事先在“教学助手”(教学应用软件)中建立好小型的、富有针对性的“资源中心”。

课前可以联系学生学习的盲点,补充相应的资源,激发学生的思维。有些课文的学习必须知晓事情发生的背景,必须查阅相关的资料,特别是一些红色经典课文。比如我在导读《丰碑》一课时,通过互联网运用“资源中心”的优势,链接相关的视频、文字等资源,把文本置于相应的历史背景中。学生通过资料的辅助,不仅了解了行军路上的艰难,而且知晓了“丰碑”这个故事与“翻越大雪山”有着直接联系。这就为学生自主解读课文的活动做了很有必要的铺垫,降低了真学的难度。像这样的红色经典课文,统编本教材里有不少,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冀中地道战》《狼牙山

五壮士》《开国大典》等。

课中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重点,插入相应的微课等资源,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定势。比如在开始学习“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时,插入“这样读,真好玩”的微课,通过一组组学生和大人的朗读展示,学生轻而易举地了解了“拍手读”“表演读”“敲着碗读”“用家乡话读”等朗读方式,这些朗读方式就是对课堂常规朗读方式的补充,帮助学生走出“一起读”的定势模式。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技术,内容少而精,形式趣而活,符合儿童学习心理,自然就降低了真学的难度。

课后可以链接学生的触点,拓展相关资源,打開学生思维,把学习延伸出去。比如在相关红色经典的学习后,我们请学生搜索网络材料,以开展“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演讲。如果学生没有网络搜索的信息技术,如果学生没有信息分类的整体把握,那么是很难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的。学生要从主题出发,在偌大的“资源中心”里搜集相关资料,分类整理信息,并学习将其写成演讲稿,准备演讲比赛。同时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准备演讲的视频发到“个人空间”,同时推送到“班级空间”,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

二、借助“课前导学”,把握真学的起点

建构主义理论明确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自我生存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要让学生能建构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知晓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哪里。

原先我们往往通过谈话、提问、检查等方式来面对面地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但这样做相对比较费时,现在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比较迅速、精准地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助手”中的“课前导学”栏目推送预学单或者相关的预学微视频,让学生尝试完成预学作业。教师随时随地可通过移动终端对预学作业进行检查,由此来把握学生的真实起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完成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前设计”。

童真语文倡导将课前预学与课堂学习实行无缝对接,在精准把握学生真实起点上展开最有效的学习。比如工作室的虞雅君老师在执教《狐假虎威》时通过“课前导学”推送了“导学单”,布置了3个预学作业:(1)我能读词语,我认为最难读的词语是(     );(2)我能读课文,我认为最难读的那一段是(     );(3)我能找句子,课文中有个句子说的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请你用横线画出这句话。就是借助这样简简单单的三个预学作业,虞老师展开了精准而有效的第一课时的学习。她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基于预学作业一,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合作学习难字难词,在教师的帮助下重点学习多音字“转”;通过“眼”和“食”的字形比较,正确书写“眼”和“食”。(2)基于预学作业二,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指导朗读难读的自然段,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3)基于预学作业三,理解课题,掌握课题中“假”的意思;借助提示,复述课文。在课堂学习中,虞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即时统计功能,分别统计出学生在导学时感到难读的词语和难读的段落。这样,教师就清楚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然后据此展开有针对性、有取舍的指导,从而提升真学效益。

三、运用“互动课堂”,展开真学的过程

“互动课堂”是“教学助手”里的一个应用程序。技术的运用,除了帮助我们精准把握真学的起点,还能让学生的真学过程可视化,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互动互享、互助互评。这样的互动互享、互助互评是现场的、动态的,不仅是文字,还可以是图片、声音、视频等。当然,互动互享的可以是成功的学习经验,也可以是错误的、不完整的学习实践……只要是最真实的学情,都值得互动互享,通过互动互享促进互助互评,让真学的过程得以充分展开。

运用“互动课堂”的“移动讲台”功能,教师手持移动终端在教室内随处、随时都可以进行远程翻页、批注、随堂拍照、录像、选人、计时等互动操作,教师成为课堂交互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端可以推送资料、作业、检测等到学生端,学生端可以提交作业等给教师端。教师利用移动终端

就能比较精确地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

状况。

在学习《丰碑》一文时,我通过启动“互动课堂”的画笔功能,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将军情感变化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现场圈画体现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自然形成了一幅情感变化的思维导图:惊奇—生气—愤怒—感动—敬佩。这样便有效解决了教学重难点,促进了师生、生生深层次的互动互助。正是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在童真课堂里拥有了更多的发现。如一位学生提出并作了头头是道的分析:圈画的关键词里有写将军的两个“愣”,这两次“愣”又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这是我“前设计”时根本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启动“互动课堂”里的“作品收集”“作品评价”功能,让学生利用移动终端现场拍照上传作业,教师根据巡视时掌握的学情,运用“作品比较”功能,选择典型作业展开讲评交流。这不仅可以强化教师在关键处的引导,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评价、反思、修改的能力,使课堂上学生的独学、同伴对学和教师导学融为一体。可以运用“在线检测”“统计反馈”的功能,把握真实的学情。系统会根据学生提交的答案迅速统计出检测结果,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可以请答案正确或错误的学生来说说理由,这样不仅能直观地看出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学”。教师还可以启动“弹幕评价”功能,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感受浓缩为一句话,敲打在平板电脑上,完成后直接推送到大屏幕。很快,整个大屏幕上,学生满怀情感的学习感受如弹幕般呈现,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直接形成了一条强烈的情感冲击波,冲击着每一个人的视野,更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在这样的童真课堂里,教师和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经历的是智慧的改变过程,学生经历的是真实的学习过程。

四、凭借“悦读平台”,丰富真学的内涵

在童真课堂里,学生經历更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从“独学—对学—群学”,最后展开延学。也就是说,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展开延学。延学主要指向延伸阅读,从这一篇走向那一篇、那几篇或者那一本。我们借助“之江汇”(浙江省教育资源云)中的“一起悦读”平台,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家庭。如,学习了《将相和》,补充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对应的原文节选;学习了《杨氏之子》,补充阅读《未若柳絮因风起》《尝月下戏》;学习了《猴王出世》,补充阅读《三戏唐三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学习了《刷子李》,延伸阅读《俗世奇人》……

借助“一起悦读”培养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丰富真学内涵。学生在这个平台中能够聆听专家、名师等的导读,有机会感受经典的诵读示范,除了利用它进行每天阅读打卡外,还可以上传自己的朗读作品,教师可以给朗读作品点赞、送花、写评论,同学之间可以相互鼓励点赞。优秀的朗读作品,我们还可以转发到班级群、班级空间进行展示。大家可以通过朗读打卡集云币免费兑换纸质书籍,一起集书共建班级书架。

“一起悦读”为热爱读书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更为那些内向害羞的学生创造了一个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原先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朗读的学生在这里一次次地锻炼自己,在一个个朗读作品里成长。“一起悦读”线上的活动让学生着迷,线下的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每周“阅读课”,“我是小小朗读者”让学生秀秀自己的朗读作品。“世界读书日”,我们举行“陪你一起悦读”现场诵读比赛,让线上的活动走到线下来。“一起悦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搭建了从课内学习走向课外阅读的桥梁,为学生播下了一颗喜爱阅读的种子,自然丰富了真学的内涵。

解读童真语文的工具观“信息技术+”,必须充分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有助于教学的新技术、新功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索。但在童真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坚持适切的才是最好的,将新媒体新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千万不能为技术而技术,否则课堂教学反而会被技术所累。我们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信息技术给童真语文带来的主要是方式上的变革,而不是内容和精神上的变革,更不是将童真语文导向技术化的工具主义。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时机来选择更为适切的信息技术,运用新技术的某些功能来帮助学生展开真实学习、深层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童真语文教学的最佳融合,更好地促进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 伟

猜你喜欢

真学预学童真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聚焦“真学”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华丽追梦者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萌趣圣诞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建构“真学”课堂要注意的几点
让学:“真学”课堂的本质追寻
回归童真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