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2019-09-10王文奇

锦绣·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育教学小学

王文奇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丰富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摒弃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与兴趣爱好进行授课。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因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或是其他因素,导致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轻则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教学的有序开展,重则威胁学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对策

引言

体育作为小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他们的体魄,实现其身心健康发展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缺少规范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还会带给学生许多负面影响,引发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和相关教师应予以重视,在注重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要重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使其成为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不是伤害学生的元凶。

1.小学体育教学出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1学校层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小学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健全教学制度,完善教学设施[1]。首先,由于学校的不重视,体育教学成为了学生的活动课,教学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体育教师抱着可教可不教的态度,没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束;其次,一些小学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教学环境差,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学,体育器材设施种类少、年代久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2教师层面

首先,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大多是通过外派或借调的方式上岗,这些教师不仅无法熟练掌握体育知识和教学技巧,其安全意识也较为薄弱,无法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滋生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其次,部分体育教师缺乏预见力,对于潜存的安全事故缺乏预见和判断。例如,在足球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在教学前查看场地的积水以和易滑情况,进而导致在教学中,学生由于滑倒而出现骨折等伤害事故。

1.3学生层面

如果说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那么学生就是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但因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心理方面尚未成熟,具有表现欲强、好奇心强等特点,在体育活动中,往往不知疲倦的奔跑,进而导致运动过度,对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2]。同时,小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伤害事故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开展体育活动中存在纪律性差、不喜欢热身、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为伤害事故埋下了隐患。

2.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

2.1加强体育安全教育,提高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意识

针对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出现,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要高度重视,不仅要排查所有引发伤害事故的因素,还要加强体育安全教育,明确伤害事故的危害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体育安全意识以及对运动危险的预见能力[3]。特别是正处在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小学生,其生理、心理机能水平尚未成熟,个体认知水平低,自我防范能力差,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因此,应提高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体育教师,要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不断提高。

2.2加大小学体育经费投入,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

针对体育器材损坏、种类少、年代久远等问题,学校应加大的经费的投入,除了要依靠政府拨款购买安全性较高的体育器材外,还要通过自筹或社会资助等方式增加经费,以此丰富学生的运动器械。对于经费的使用情况,学校领导要消除私心,保证体育经费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出经费的使用价值。此外,还要加强体育设施安全的检查、维修和更新,努力完善体育器材,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使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防范于未然。

2.3完善体育管理制度,区别对待特异体质学生

在个体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少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特异体质,即使知道,也不能确定自己不能参与某项运动,甚至都清楚,也有可能难以启齿,不敢告知老师,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极易出现伤害事故,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清楚掌握学生是否有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教学中安排体育活动时区别对待。此外,学校和体育教师还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他们共同保障学生的健康。

2.4加大体育教师的引入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

针对小学体育教师的兼职情况,地方教育部门及学校应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多种手段强化小学体育的师资力量,加大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和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使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素养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进入规范化和专职化[4]。例如,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在讲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讲解安全知识,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事例提高教师的警觉性,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他们使用科学、合理、规范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2.5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技能,消除对运动项目的恐惧心理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没有发育成熟,他们的防范事故意识较为薄弱,而运动伤害事故与自我保护能力有密切的相关。所以,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和研究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这样可以积极地消除或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减少安全隐患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语

小学体育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身体机能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要结合体育伤害事故的主要诱发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途径,做好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保证体育教学有序以及安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健.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教育观察,2017,25(24):112-113.

[2]黄银华.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18(15):203-205.

[3]戴雅芳.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学周刊,2015,17(33):112-113.

[4]黄佳奇,王芃,李瑶.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诱因及防护[J].当代体育科技,2015,22(07):245-245.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育教学小学
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类型及预防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