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与融合:浙东文化与当代宁波的发展
2019-09-10陆银辉
陆银辉
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浙东文化,是中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体现着鲜明的浙江地域特色,是烙印在浙江人身上的“文化基因”。浙东文化在明清时期曾对宁波的社会发展起过巨大促进作用,在当代仍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经世致用浙东文化的最高宗旨
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充满“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感,并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经邦济世。
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共同推崇的优秀精神,但浙东学人在讲经世致用时,不但着眼于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且更注重民生日用的平常事。就是要求文化、学术之事必须服务于国计民生,主张尊重客观规律,要求学问与社会的实践、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社会效应作为衡量文化、学术事业价值的主要准则。在哲学思想上,它要求道与功、义与利、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可以说,浙东文化的“经世致用”思想来源于先秦儒家,但又异于、高于先秦儒家。儒家提出“经世”概念,是从入世的态度出发,在讲义与利、道与功的关系时,是重实用而轻思辨的,旨在引导人们经邦治国、经世济民、建功立业。浙东文化则对此进行了批判和发展。此外,经世致用也不同于理学家提出的“实学”。浙东文化既传承了宋明理学的思辨式研究,又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实践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的原则。这尤其体现在黄宗羲的著述《南雷文案?今水经序》中。他反复论述了经世致用的为学原则,强调“学贵践履”。在他看来,“儒者之学”“经天纬地”“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黄宗羲之后的几代传人如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都忠实地继承、发扬了这个学术原则。当代宁波在发展上也秉承着浙东文化的经世致用理念。宁波市在发展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时、因地制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较好地把握了港口机遇和改革机遇。
开拓创新浙东文化的本质内涵
浙东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开拓创新。
明清之际,浙东文化的精神即“不苟同,求自得,志创新”,体现在人文精神上就是敢于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勇于顺势应时、创造创新。浙东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孕育、磨砺和锻塑了浙东人民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地域主体将这种精神气质蕴结为永不枯竭的内驱力量,在“开物成务”的伟大实践中不断释放出来,既贯穿在生产、商贸活动中,更突出体现在思想、学术、文化等心智领域的艰苦求索。
浙东学术作为浙东文化的精蕴和典范,注重人的主体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浙东文化的创新品质突出表现为反对文化专制,推倒圣贤权威的偶像,将一切思维定势、固有教条、价值模式打破重构,主张以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容纳和发展各种思想。
在历史长河中,“宁波帮”之所以闻名于世,与其敢于开拓冒险的精神息息相关。他们创办了第一家榨油厂、第一家火柴厂、第一家银行……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起源于宁波人在广阔的海洋边养成的勇者无畏的气魄,一直是历代宁波人勇往直前的内在驱动力。2010年,宁波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在“十三五”宁波四大战略重点中,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位居首位。近年来,创新作为宁波发展第一动力效应初显,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端资源加速集聚、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环境日益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并探索形成了具有宁波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模式。
主体自觉浙东文化的鲜活灵魂
浙东文化的鲜活灵魂是主体自觉,就是强调对人的身心解放的自觉领悟,以人为本,尤其强调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自觉追求,主张不靠天不靠地,由人自己作世界主宰的主体自觉精神。此外浙东文化还强调“自得”,其实质就是创新不仅要超越他人,而且要超越时代。综观明清时期数百年间,各个阶段的浙东文化代表人物均以自身独特的文化审美目光,赋予人的主体自觉以特殊的地位与人生意义。无论是明中叶倡导“心学”的王阳明,抑或是明清之际民主启蒙大师黄宗羲,还是入清以后,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及清代浙东文化殿军章学诚,都以自己创立的思想学说与理念诠释方式将人的主体自觉精神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从各自角度把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意蕴注入其内。
主体自觉对当代宁波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不仅给宁波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系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促进了教育思想解放。市场经济的社会必然是多元选择的社会,接纳多元的文化观念,形成多样化的教育思想,不断适应和满足经济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经济发展使宁波有能力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投入,尤其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多元化使多渠道投入高等教育成为可能。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加剧了公立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促使公立高校对其办学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作者单位:余姚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