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书香海曙”的探索与思考
2019-09-10张宁辉
张宁辉
作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海曙区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打造“书香海曙”文化品牌,既是传承和弘扬宁波人文精神的现实需要,又是立足海曙优势资源、助推宁波建设“书香之城”的必然要求。
“书香海曙”建设的实践探索路径
强化顶层设计,分工明责、集聚合力。一是充分调研,集思广益。组织宣传、文广、教育、财政等部门,先后赴苏州、深圳、温州等地走访调研,学习当地建设书香项目的特色举措和先进经验;邀请国内全民阅读、文创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专业机构,多次开展专题研究、思路研讨和方案论证,为形成“书香海曙”建设初步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群策群力,统筹规划。在初步方案基础上,多次组织专家学者、阅读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意见建议征集座谈会,分层分类对初步方案进行会商研讨;同时,结合海曙区域实际,不断完善和细化方案,出台了《海曙区关于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海曙”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体系建设、产业发展、内容供给、品牌培育等十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建立起“统筹协调、分工合作,保障有力、攻堅克难”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章立制,稳步推进。成立“书香海曙”领导小组,通过按月规划进度、倒排时间表,定期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查漏补缺、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书香海曙”建设,努力构建与国内一流强区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全民阅读体系。
搭建特色载体,共享资源、借梯登高。一是推广平台高级化。去年,海曙区成为第四届浙江全民阅读节唯一的区县级承办单位,首次实现了省、市、区三级联动。借助深圳文博会、宁波文博会等高层级平台优势,推动三联书店、枫林晚等10余家知名文创企业主动对接省市级优质资源,“走出去”推介并吸引大型活动落户海曙。二是产业平台集聚化。重点加大对特色书店的扶持和引进力度,与宁波市建工集团、宁波市新华书店集团等大型企业寻求战略合作,开设城区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筑香书馆”,引进新华书店开明书院、芝士公园店和工商学院店等实体书店3家;同时,积极引进二手书市、电子阅读、有声阅读等业态,喜马拉雅宁波分公司落户海曙区,延伸书香产业链,多措并举做强“书香产业”。三是宣传平台全域化。成立海曙阅读联盟,“喜马拉雅宁波读书会”“小海狸故事会”“甬上外籍人士读书会”等80余个特色民间阅读组织遍地开花。聘请首批10位“领读人”作为“书香海曙代言人”,邀请18位文化名人录制“书香海曙”宣传片,征集并发布了“书香海曙”LOGO和宣传口号;同时,借助海曙区外宣顾问团等媒体力量,围绕“书香海曙”主题,在各大主流媒体刊发报道50余篇,进一步提高“书香海曙”的知名度美誉度。
擦亮活动品牌,广泛参与、以文化人。一是创新工作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探索建立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采购机制,面向社会公开采购“书香海曙”活动项目,安排了110万元经费给予29个项目资金扶持。全年阅读推广活动中90%的项目得到社会力量的参与,发挥了政策扶持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二是分众分类供给。针对不同的群体,因地制宜、精心谋划,指导全区各单位、社会团体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开展形式多样、贯穿全年的全民读书活动。全年举办阅读推广活动1000多场次,其中重点活动50余场,参与群众超过100余万人次,实现阅读推广活动量质齐升,得到了省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参与和认可。三是推广先进经验。坚持典型引路、品牌带动,挖掘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全区书香活动的形式更加多元、特色更加鲜明、参与更加广泛。高桥镇芦港村获评“全国书香社区”,望春街道、集士港镇和古林镇获评“浙江省书香城镇”,南门街道万安社区获评“浙江省书香社区”,天一书房获评“浙江最美特色书店”,开明书院和枫林晚获评“浙江最美专业书店”。
“书香海曙”建设存在的问题
缺乏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在顶层设计上,虽然建立了区级领导机构,以及区、镇乡(街道)和部门、村(社区)三级工作网络,但各部门、单位间协调配合不够,各类阅读资源没有发挥“1+1>2”的整合效应,共建的合力仍然需要加强。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有限,各级财政对“书香海曙”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阅读推广活动供需对接机制、服务管理规范、成效反馈机制等尚未建立,“书香海曙”总体规划、建设指标体系仍存在空白。
公共阅读空间有待完善。公共阅读空间布局不够合理,阅读设施有待丰富,区图书馆体量较小。与国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及周边兄弟区县(市)相比,海曙区图书馆在面积和功能设施方面短板明显。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老城区图书分馆和农家书屋有待规范提升,社会化阅读空间有待拓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城乡阅读差异明显,通借通还的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社会资源分散未形成合力。社会阅读组织面临着活动资金少、社会影响力有限、平台不够宽广等困境,且活动形式单一,系统性、可持续性较差,社会化参与的体制机制有待创新突破。大多数活动都是各机构、组织单打独斗。
“书香海曙”建设的途径思考
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发挥“书香海曙”建设领导小组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健全工作例会制度。推动成员单位尽快成立相应的工作组织,构建起有效的自上而下的全民阅读推广架构。加大财政资金对“书香海曙”建设的保障、投入和倾斜力度,出台“书香海曙”专项扶持举措。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委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开展“书香海曙”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科学评价海曙区全民阅读水平。推进阅读推广活动标准化建设,制订全民阅读活动服务规范。建立公共阅读需求调查和反馈机制,对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推动阅读推广活动与群众阅读需求的有效对接。三是强化宣传保障。组织开展最美阅读空间、“书香家庭”等书香系列评选活动,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挖掘书香海曙建设与社会文明素质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案例,不断提升“书香海曙”建设的作用价值。
在完善全民阅读设施体系上下功夫。一是重点推进“一卡通”图书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图书馆+”空间体系,提升区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适时推进区图书馆新馆建设。继续加强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各镇乡(街道)级图书馆建设。以城市书房、阅读书房建设为抓手,完善提升农家书屋、社区阅览室等阅读设施,打造一批示范建设点。全面推行“一卡通”服务点,实现通借通还。推动学校、企业、机关图书馆错时向特定群体开放,加入一体化公共图书服务体系。二是系统推进公共阅读场所和设施完善。利用现有公共空间植入阅读元素,倡導和支持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立职工书屋等阅读空间,并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在商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点、交通站点等人流密集区增设阅读设施和场所,鼓励餐饮、宾馆、健身俱乐部等开设“图书屋”“阅读点”和“读书吧”。依托城市更新和沿街改造,结合老小区改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建设智能书吧、共享书吧、漂流书亭等便民阅读设施。三是大力推进实体书店集聚发展。加大实体书店引进力度,创新“书店+”“+书店”等模式,鼓励各类实体书店探索以图书交易为核心,以文创产品、特色产品、轻餐、体验经济为支撑的“1+3”发展模式,打造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创意生活等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推进实体书店进高校、进乡村,探索售借相结合的图书服务模式。鼓励实体书店到乡村开设分店,支持社区利用管理用房引进实体书店。
在推进全民阅读常态化上下功夫。一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策划,精心组织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综合性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结合“4·23”世界读书日、浙江省全民阅读节等,持续开展“书香之城?海曙阅读季”系列活动,通过三年努力,打造全省知名的公共文化品牌。开展全民阅读系列品牌创建工作,各镇乡(街道)打造有特色、接地气的阅读活动品牌1个以上。二是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群众。组织开展阅读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商圈、进学校、进家庭“七进”活动,广泛开展红色阅读、经典阅读、传统文化阅读等主题阅读活动。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切实加强针对学生、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偏远地区居民等特殊困难群体的阅读服务。积极推进“阅读+”,主动融合商贸、旅游和信息化资源,结合重大节庆活动、传统民俗活动,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基本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大众热情参与的常态化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三是强化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各类民间读书组织的发展,持续开展面向大众的阅读推广活动,增强全民阅读的生机和活力。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的渠道和载体,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全民阅读,探索设立“书香之城全民阅读公益基金”。组建阅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面向阅读推广人和基层全民阅读团队骨干的专项培训,实施阅读推广人“百人培育”计划。
(作者为海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