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小学科学体验性教学的好助手

2019-09-10汤锦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9期
关键词:探索信息技术

汤锦洪

【摘要】借助信息技术,改进小学科学教学,进行小学科学体验性教学,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与发现过程,领悟科学原理和方法,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培养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体验性教学;探索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一、信息技术为小学科学体验性教学提供了有利平台

新课程和学生都需要领略科学动态的发展过程。新课程的小学科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探索、体验科学的过程。小学科学体验性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需要,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

信息技术可以构建多元联系的、灵活可变的、蕴涵重要数学内容过程和结果的、有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其动感显示、绘图功能使思维过程可视化,为学习者提供了直觉的材料,加强了科学思维的可视强度。小学科学体验性教学使其从辅助教学手段向学习者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衔接、贯通,并帮助学生完成认识升华,提升科学素养。

二、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科学体验性教学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标志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给小学科学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形象化阶段,面对抽象的科学知识,学生需要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信息做铺垫。发挥计算机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科学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學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进行发现和体验,获得新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教材那些枯燥的科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将抽象的知识以物化的形式再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中学习科学知识,对科学亲切,从而产生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例如,在教学《火山和地震》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地震时的视频。地壳在不断运动,地下的岩层受到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地壳发生了断裂,这时地震发生了。大地在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错位,树木被连根拔起……学生被这恐怖的的景象惊呆了,感受到地震是地球上最恐怖的自然灾害,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情绪激动,兴趣被调动达到高潮。引发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想象和探究,热情高涨地研究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的形成过程。

2.用学习任务单翻转学生学习的方式,课前自主学习

科学概念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结晶,也是探究活动的主线。课前设计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在家按学习任务单完成学习任务,将知识点转化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微课以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学习情境,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可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对奇妙的科学问题感兴趣,兴趣盎然地完成学习任务,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实验计划,并进行网上检测。

例如,教学《今天刮什么风》时,设计翻转学习任务单和微课,内容包括风力、风向、风力计等有关科学概念学习。把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发布在教学平台作为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按学习任务单指导观看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从微视频的学习中,了解了古今预报天气的方法,知道了观测以及记录风向的方法和手段,引起了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激发了学生进行气象观测探究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行有意学习,将学生从被动应对者导向主动探究者。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解决难点

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离现实、时代较远,比较宏观、抽象,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成为学习的障碍。借助信息技术的(下转第7版) (上接第2版)多媒体功能,悉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辅助教学 ,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宏观的现象浓缩进教室,让科学知识与学生零距离,激发想象,开拓思路,引发创造性的火花,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课堂教学发挥出最佳效果。

例如,教学《昼夜交替》时,这一课教学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的天文知识,对小学生来讲难度比较大。借助信息技术,用三维动画模拟太阳、地球之间的关系,把活生生的太阳、地球引入课堂,展现在学生的学习之中。太阳、地球人性化地出现在多媒体屏幕上进行自我介绍,向学生展示天体的奥秘。让学生轻松地通过视、听、感,直观地感受,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在课堂上实现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加深对地球的公转、自转、昼夜交替过程的理解。不但解决了教学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星空奥秘的兴趣和良好的情绪。

4.善用课前学习资源反馈,促进学生探究体验

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进行课堂指导。从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起步,展开教学活动,把学生课前学习的困惑、问题、典型错误,原生态截图的方式呈现在课堂,让学生存在的问题转化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活动,亲历、体验科学探究,身临其境地体验实验与发现过程,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折形状》时,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教学,把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展示。随堂反馈“认识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的学习结果,澄清科学概念,内化核心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改变形状来增强材料的承受力,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材料力学知识,让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亲身了解和感受。上课一开始,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反馈情况,满足了喜欢动手和爱展示的心理,感到亲切、幸福,一下子拉近了学习者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以及动手实验、制作的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折形状”活动中,体验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把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体验

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操作是一种手、脑、眼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搭建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科学问题,学习科学知识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探究和动手操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保护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探究。积极开展调查与实验等课外活动,使自主的探究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如学习了“降落伞”后,学生了解降落伞的相关知识及原理,知道降落伞的组成及设计和绘制降落伞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尝试设计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降落伞。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在线个别辅导,指导学生搜集降落伞的相关信息及材料并进行整理,通过网页进行展示。学生在调查制作的过程中,学到课本及课本以外的知识,提高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电脑和互联网为小学科学体验性教学创造了一个具有无限生机、极具魅力的创造和想象的空间,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广阔舞台,让学生进行探究体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海涛,王林发.体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2.蔡红建.浅论体验式教学之于生命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

3.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

猜你喜欢

探索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