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舞动百万兵

2019-09-10SAPPLE

艺术启蒙 2019年8期
关键词:影戏歌德皮影戏

SAPPLE

西汉——传说中的老祖宗

“出生证明”编进了《汉书》

唐朝——创业进入快车道

由寺院和民间说唱普及。

元朝——跨国企业连锁店

传入西亚、东南亚和欧洲各国。

明朝——在帝都站稳脚跟

参加百戏大会,形成京城流派

清朝——鼎盛时期流行乐

雅俗共赏,遍布城乡,争奇斗艳!

清末——民不聊生损失重

大环境不好,看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

建国——短暂复兴百花放

全国皮影戏汇演,还曾出国交流!

近年——英雄迟暮笑谈中

皮影戏市场和人才日渐凋零。2011年,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低表作名录。

与洛可可浪漫主义风潮邂逅

就在乾隆皇帝登基同期,欧洲正被洛可可浪漫主义风潮席卷。如果你也喜欢这种纤细、轻快、奢华的设计风格,一并且也觉得皮影戏加入一些异国风情没什么不好,那么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中国皮影戏能够在当时的欧洲引起轰动。

1781年8月28日,德国乃至欧洲的很多达官显贵和艺术家们,都在忙着出席一场生日聚会——魏玛公国的顾问官,亦是多才多艺的文坛巨匠歌德邀请大家一起来看戏生。主人迷恋上了皮影戏,忍不住向大家倾情推荐:今天咱们一起欣赏《米纳娃的生平》吧!如果不过瘾,欢迎11月24日再来看《米达斯的判断》。

其实歌德四岁时,他的祖母就开始在乎安夜给孩子们演出皮影戏,歌德曾在自传中回忆:“她提起皮子做的影戏人子上场后,变幻成了一出一出的悲剧,引起我们幼稚的创想,尤其是我对此项戏剧的观感,一生受用无穷尽。之后,这位慈爱的祖母,把影戏人子给我们 自己演。我们倚仗自己的聪明,给这些死人物添上各种的生气……

事实上,中国皮影戏不仅“俘获”了欧洲老少观众的心,更是架起中欧文化交流的桥梁。1767年,法国传教士阿罗德小心翼翼地带着唐山皮影和北京皮影的全套演出设备回到法国,在巴黎、马赛公演。随后,人们逐渐融入当地艺术,创造出了法国的影戏。

总之,热爱艺术的“歌德们”,推动了中国皮影戏在欧洲的流行。

极为讲究的综合艺术

令艺术大师们神魂颠倒的中国皮影戏到底有什么魔力?

一块白幕,几盏灯烛,把刀刻彩绘出的精致形象投影出来;几根木签,双臂齐摇,皮影人物时而飞腾时而稳坐;多种乐器,三五知音,地方曲调吟唱出悲欢离合。

皮影的制作、選材非常讲究。虽然猪皮、’牛皮、羊皮,甚至驴皮都可以用来做皮影,但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这八道工序却是一点儿也一马虎不得。你能从皮影造型上看到汉朝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的影子。一个人物形象,要手工雕刻三干多刀。所以皮影本身就是值得赏析、收藏的艺术珍品。

有了皮影,还要讲究演出手法。电影有推拉摇移、出画入画,皮影也有远虚近实;人物走近,形象就更清晰,走远便变得模糊。

川剧有“变脸”,皮影也能变。人物头部是双面彩绘,正面和背面的颜色和表情可以完全不一样,人物高兴时用正面,人物哭泣时翻成背面。

京剧尊奉“手眼身法步”,皮影动作也非常规范、细致:包袅娘子与粗鲁大汉,豺狼虎豹与天兵天将,其举手投足、节奏韵律都大相径庭,动作符合角色性格才能演绎出扣人心弦的好戏。

皮影会动了,还需要唱念曲调的配合。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清,不仅元朝时就远播西亚和欧洲,在国内更是遍及湘鄂川、京冀鲁、晋陕青等地,无不与当地的曲艺、民歌相结合,流派众多、特色鲜明、异彩纷呈。比如2016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华阴老腔,就是历史悠久的板腔体戏曲剧种,它以古拙苍劲取胜,常作为皮影戏的“配乐”。与之类似,的还有华县皮影戏的碗碗腔,但它听起来更加细腻婉转。

万事俱备,该演出了,团队配合也很重要。华县皮影戏之所以别外“五人忙”,就是指多一个人没用,少一个人不成。“签手”专管操控皮影,“前声”来演唱,“上档”和“下档”各自弹奏主要乐器,临时还要搭念白,而“后台”负责打击乐和节奏把控。最令人惊讶的是,早年间演出的、通常是连台本戏,五个人上阵,通宵达旦,一演就是七八个小时;而且要配备得天衣无缝。对优秀的皮影戏艺人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很多人开始把目光投向非遗的传承。

一些皮影制作工坊面向大众开放体验课,有些地方的皮影戏团还活跃在民间。就像任何一种舞台艺术一样,皮影戏真正的生命力只能来自观众的现场观赏和真挚热爱。当一门流传上千年、影响过世界的传统艺术瑰宝还能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何其幸运,何其振奋,未来需要何其用心地守护!

猜你喜欢

影戏歌德皮影戏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有趣的皮影戏
晚年的歌德
有趣的皮影戏
吟 荷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佟晶心影戏研究方法及其理论贡献研究
简说江玉祥著《中国影戏与民俗》(修订版)
我要歌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