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诗即是品中华文化

2019-09-10苏蕊琪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8期
关键词:精髓华夏星辰

苏蕊琪

我喜欢品诗。从《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到《唐诗三百首》中“誰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淳朴,到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愁绪,再到徐志摩的“轻轻地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不舍,我都爱。因为诗,既是承载情感的“器皿”,更是蕴含着自古绵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品诗就是在品中华文化。因为有诗,方可让我们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她是中华诗歌的源头,她是华夏文化的根基,她是绕梁不绝的先人歌咏,她是袅袅萦绕的古朴颂唱,她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炎黄之歌。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是《采薇》,诗中的戍卒有着思家的忧伤,更有着保卫国家的责任感。寥寥数段引人深思,我想,这便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是余光中先生对李白的评价,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小孩子”。“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显现着他那天真可爱的性情,以为爬上高楼便可触碰到星辰。仅凭几行诗句便可表现作者的性情,我想,这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东坡先生积极向上,任性逍遥的人生态度让人钦佩与神往。他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一身正气无所畏惧。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到:“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他将他那不朽的、美好的生命装进了诗“瓶”中,我想,这便是中华文化的内涵。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而是选择“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是舒婷教我的做人应追求平等与独立;“倾城佳人,白衣书生都抵不过时间流年。”这是林徽因教我的应珍惜眼前时光,享受当下美好世界;“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这是顾城教我的应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世界。成千上万首诗中都有一位师长,他们用毕生精力在教导我,为我解惑,我想,这便是中华文化的根。

我喜欢品诗,虽然我“道行”很浅,但我仍会努力追寻。因为诗是华夏文明的魂,亦是华夏文明的根。在诗的土壤中,华夏文化长成参天大树,直冲云霄。

品诗,即是品中华文化。

指导老师点评

本文语言细腻,构思精巧,诗句引用信手拈来,看似随意却匠心独具。我们同作者一起在诗的海洋中徜徉,时而轻吟浅唱,时而高歌引吭,一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体悟中华文化的内涵,寻觅中华文化的根。最令人感动的是作者在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品诗之路漫漫,她将追寻不息。读文,即是读人。

猜你喜欢

精髓华夏星辰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中学——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塑造现代学校精神
月夜星辰
中秋国庆喜相逢
奶奶跳舞
MIDNIGHT IN TAIPEI
散乱星辰
华夏回报“双雄”再迎分红
南梁精神你我他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Awareness Among ESL Teachers
缝补Boro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