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中的超验主义思想解析
2019-09-10王晓曼
王晓曼
摘 要:当代美国作家玛丽莲·罗宾逊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在其处女作《管家》中,作者描写了两姐妹露丝和露西尔在姨妈西尔维不同于常人的管家方式下不断成长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西尔维和露丝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个人主义的坚守都带有明显的超验主义色彩,而露西尔最终回归主流生活也象征着一部分群体对于超验主义或自然的排斥。小说中蕴含的超验主义自然观与人生观,对当今物质化的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超验主义;《管家》;自然观;人生观
一、引言
玛丽莲·罗宾逊(Marilynne Robinson,1943-)是当代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她至今为止共出版四部小说,虽不以数量见长,但却部部精品。处女作《管家》(1981)一出版就引起巨大反响,当年即获得美国笔会海明威奖,并获得1982年普利策奖提名,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文学经典。24年后,罗宾逊先后发表了《基列家书》(2004)和《家园》(2008),前者获普利策奖、国家图书评论界奖以及英语联盟大使图书奖,后者入围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并于2009年荣获有“女版布克奖”之称的“橙子文学奖”,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称《家园》为“改变我一生的作品”。2014年,罗宾逊发表《莱拉》(2014),获国家图书评论界奖,并与《基列家书》以及《家园》构成“基列三部曲”。2012年,白宫授予罗宾逊美国国家人文奖。2013年,罗宾逊再获曼布克国际奖提名,以显示其终身文学成就和国际影响力。2016年罗宾逊获戴顿文学和平奖。
罗宾逊童年时,生活在爱达荷州北部的一个小镇上。美国西部这片广袤无垠的自然风光对罗宾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接受采访时,罗宾逊曾指出,在《管家》的创作过程中,她认为自己就是在描写自己童年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她的三部小说也都以美国西部的生活为基础。罗宾逊深受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如爱默生、梭罗、霍桑、梅尔维尔、惠特曼以及狄金森等的影响。她从九岁时就开始阅读《白鲸》等作品,“(她)将超验主义神学美学内化于自己的文学写作中,因而也被批评家们称为‘新超验主义者’”,“她认为当前美国享乐主义盛行,美国社会没有道德只有刺激,没有神圣只有世俗,没有超验只有理性......而这一现状与爱默生当年面对僵化的唯一神教派的情形基本一致。罗宾逊呼吁美国作家应该像爱默生那样奋起发声,重塑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国文明”。(于倩,2014:52)受爱默生以及童年生活环境的影响,罗宾逊的小说饱含超验主义色彩,无论是《管家》开头的“My name is Ruth”与梅尔维尔《白鲸》中“Call me Ishamel”的遥相呼应,还是小说中与艾米莉·狄金森和爱默生等人作品的互文,罗宾逊的创作无不彰显着超验主义的风采,也揭示了罗宾逊对超验主义思想和文学写作风格等各个方面的传承。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她独特的散文写作风格,也为她的小说注入了光芒。
二、超验主义
超验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逐渐形成的文学、哲学和宗教思想运动,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除爱默生外,玛格丽特·富勒(Margaret Fuller)、阿莫斯·布朗森·奥尔考特(Amos Bronson Alcott)以及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等也都是超验主义的积极倡导者。1836年,出于对越来越唯利是图的社会的不满,他们成立了超驗主义俱乐部,共同讨论哲学、文学、神学等问题。他们还创立了自己的期刊《日晷》,爱默生担任主编,广为传播超验主义思想。作为一场文化领域内的运动,超验主义思想家们并没有给人们提供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更主要是一种思潮。超验主义也引起了后期美国历史上多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超验主义的出现源于对当时单一神教的不满与反叛,同时也受到康德先验论、欧洲浪漫主义和东方哲学的影响。其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自然观和人生观两个方面。“超灵”是超验主义思想的基础。爱默生认为自然之中蕴含着一种宇宙精神,即“超灵”。爱默生这里所指的精神,是上帝的精神。爱默生认为,上帝作为一种精神,下放到人与自然当中。自然界本身就是神对人的启示,自然界就是思想的化身,又转化为思想,每一种存在物都时刻在教育和启迪着人们。他强调“大自然之于心灵的影响,具有首要的重要性”,“大自然的光辉也同样深远,层层相迭,像光线一样蔓延,上下纵横”。(爱默生,2008:5)在《论自然》中,爱默生描写自己在自然中的感受:“站在空旷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清爽的空气里,思想被提升到那无限的空间中,所有卑下的自私都消失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是一个‘无’,我看见了一切,普遍的存在进入到我的血脉里,在我周身流动,我成了上帝的部分或分子”(爱默生,2008:36)自然是精神的象征,是思想的载体;它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需要,使人在自然中产生愉悦感;自然赐予我们语言与训诫。当人与自然独处时,本不胜伤感之人可以变得欣喜;被囿于令人厌恶的工作的心灵恢复健康;商人、律师等也可以从嘈杂和狡诈中恢复人性。受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梭罗产生了强烈的投身荒野的激情,他在实践中融入自然,创作出《瓦尔登湖》这一超验主义佳作。梭罗认为,自然是有生命、有人格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者的精神是相通的;只有亲近自然,走进自然,与自然对话,最终回归自然才能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力量,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他还将各个不同的部分比作自然界不同的对应物:手掌是张开的棕榈叶,耳朵是苔藓,鼻子是钟乳石。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超验主义者对自然满怀崇敬与仰慕。在他们眼里,自然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只有回归自然,人才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远离物欲横流的尘世,实现精神上的独立。
超验主义的另一核心思想体现在它的人生观上。超验主义对于人的独特见解被后人称之为超验个人主义。超验个人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神性,并进一步突出了人格性,点明了人的特殊性与能动性。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不应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爱默生在他的论述中曾反复强调坚持个性的重要性。他高举“相信你自己”的旗帜,高呼“模仿无异于自杀”,“除了我天性的法则而外,再没有什么神圣的法则......凡符合我的性格的东西就是正确的”(爱默生,2008:73)他认为个性是人的价值所在,无论何时何地,人都不能以牺牲自己的特性为代价来迎合社会。伟人之所以为伟人,就在于他们在广众之中能保持自己遗世独立的个性。在他看来,“愚蠢地坚持随众随俗是心胸狭小的灵魂的表现。”(朱玉英,2014:72)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思想是美国个人主义的起源,它使美国摆脱了欧洲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实现了真正的精神独立。梭罗在《论市民之不服从》中也强调应该尊重人的权利,不能以多数人的意志来束缚和压制个人的意志。“梭罗《瓦尔登湖》走的是一条追求个体绝对自由,摒弃物质需求,崇尚精神独立的道路,是超验主义思想中强调个人主义的典型代表”。(金衡山,2002:54)
三、回归精神的家园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超验主义者看来,自然是纯净的、神圣的,能够给人的思想起调节和恢复作用。在自然中,人们可以远离尘嚣,实现精神上的升华。罗宾逊也认为“对自然的重视和强调是超验主义教义的重要特征,人的神性蕴于自然之中”。(于倩,2014:52)受爱默生等人的影响,《管家》也明显带有超验主义的影子。这主要体现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
西尔维一出场就显示出其与普通人的不同:她的头发湿着,光着脚,大冬天只穿了平跟船鞋,穿着从长椅上捡来、明显太长的雨衣,双手冻得通红。通过西尔维的出场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她完全是一副流浪汉的模样,这也暗示了她来指骨镇之前的生活状态: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为伍。随着露丝和露西尔与西尔维的接触,她们发现越来越多西尔维反常甚至略带些神经质的想法与行为,作者通过两个小女孩的视角,一步步向读者揭示了西尔维身上所具有的超验主义特质。西尔维喜欢晚上不开灯吃饭,她不喜欢光,却享受着黑夜带来的自由与宁静。她会为了体验风的感觉,站在岸边,凝视着水面或天空,或在风中伫立,聆听着风的声音。晚上睡觉时,她有时会独自站在果园里。她会在“飞散的树叶纸片里感受到隐晦不明的美好”。(罗宾逊,2015:205)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她让房子做好接纳黄蜂、蝙蝠和家燕的准备。居住一段时间后,西维尔决定搬进母亲的房子,因为那房子通向葡萄藤架和果园,到了夏天,满是青草、泥土、繁华、果实的芬芳以及蜂鸣。西尔维的种种行为虽然反常甚至有些怪异,但无不向我们显示了她对于自然的迷恋。天气暖和时,西尔维把被褥和枕头搬到外面,睡在草坪上。她会不顾外人的看法,享受地躺在公园的长椅上睡觉。西尔维带着露丝“偷船”冒险去探索不为人知的小岛,在船上倾听风声。从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西尔维更在乎的是与自然的接触。她享受与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亲密关系:植物、鸟虫、风、树叶。自然也成了西尔维的避难所,在自然中,西维尔可以远离俗世尘嚣。她尽量让自己的居住环境更加接近自然的本来面貌,除去一些人工的痕迹。梭罗曾在他的作品中谈及“管家”这一日常活动,他认为做家务是令人愉悦的休闲时光,但若想要真正的感受美,体味美,则需要走向户外,走进没有房子,没有管家的自然之中。西尔维独特的管家方式,与梭罗所提倡的生活以及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实践一致。这些不得不承认,都带有明显的超验主义色彩。
年少的露丝和露西尔亲密无间,二人对大自然充满了向往。她们厌倦学校,厌倦禁锢,自然成了她们释放天性的场所。年少时的她们带着冰鞋去学校,放学后直接去湖边,“陶醉在滑冰、寂静和冻得人麻木的清新空气中”,一直待到黄昏后。(罗宾逊,2015:82)露丝和露西尔逃学一个星期,每天往森林跑,甚至在森林里面过夜。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两人对于西尔维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二人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年纪渐大,露西尔的女性特质也开始慢慢显现,她开始注重自己的着装,会向其它女孩学习做衣服的技巧,她越发不满西尔维的一些反常行为,例如睡在长椅上,甚至以此为耻。她每天都在为了离开这个家,离开指骨镇做准备,她认真读书,努力变成大家所能接受的样子,不断“走向灯火通明的房子”,最终她选择投靠自己的家政老师,离开露丝与西尔维。这些行为都象征着露西尔对世俗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她向他人、向社会靠的越近,离西尔维、露丝以及自然也就越远。与露西尔相反,露丝越来越多的秉承了西尔维对自然、对自由的向往,她也成为作者笔下另一位超验主义精神的代言人。露丝慢慢接受并且享受西尔维的生活方式,在吃饭的过程中,三人在黑夜中谛听:“湖还在隆隆作响,呻吟不断,洪水依旧满溢,一触即发。当我们既不动又不讲话时,根本没有什么证明我们的存在......我发现我只剩下直觉,而我的妹妹和姨妈退化成了某种直觉也感受不到的东西。”(罗宾逊,2015:171)当露西尔想要露丝像自己一样改变之前的生活方式时,露丝意识到:“露西尔似乎将永远忙碌不休,劝诱、逼迫、哄骗,仿佛她可以填补我缺乏的意志,让我主动做出合宜的改头换面,越过宽阔的边界,滑入另一个世界,那时,在我看来,那是我绝不可能想去的地方。我觉得,我失去的或会失去的一切,不可能在那儿寻得到,换言之,我失去的某些东西,似乎也许可以在西尔维的家里寻到。”(罗宾逊,2015:289)此时的露丝已经明白:唯一能填补自己精神空白的,不是露西尔一直追求的尘世,而是西尔维所在的那个家。露丝在西尔维那儿获得的不只是家人的爱与陪伴,还有西维尔的生活方式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与充盈。“在我看来,消亡的不一定亦是失去的。在西尔维的家里,在我外祖母的家里,有如此多我记得的东西,我可以握在手心——像一个瓷杯,一个给风吹落的苹果,因与土壤深处的密切关系而酸涩冰冷,只有一丝淡淡成熟的芬芳。我明白,西尔维可以感受到消亡之物的生命。”(罗宾逊,2015:298)露丝体会到西尔维对于自然、生命以及消亡之物的感知力,这些对于她来说,比俗世的东西更宝贵。露丝也将对亲人的记忆也自然联系在一起,享受着它们带来的芬芳。露丝越来越酷似西尔维,她经常花大量的时间眺望窗外,甚至用捆菜的绳子绑头發。在面对校长的批评时,露西尔说到:“她(露丝)喜欢树,也许会成为植物学家或什么。”(罗宾逊,2015:325)在露西尔慢慢走向社会的过程中,露丝也逐渐走向自然。她身上的超验主义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她越来越享受与西尔维在自然中祥和、自在的漫游。躺在西尔维的怀中,露丝感到她外套里樟脑的味道,这味道让露丝想起雪松的树脂,也抚慰着露丝的心。最终,露丝选择和西尔维一道,烧毁房屋,穿过桥,离开指骨镇,开始流浪的生活。
爱默生在《论自然》一文中详尽地阐述了大自然的丰富意蕴。在爱默生眼里,自然是纯净的,能够给人的思想起调节和恢复作用,只有通过自然才能实现精神上的超越从而追求一种真正的自由。西尔维和露丝对自然、自由的向往也印证了超验主义对作者罗宾逊的影响。
四、个人主义的坚守
个人主义是超验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超验个人主义强调个性的释放,强调创新和差异化,爱默生曾反复强调人的个性在于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管家》中,主人公西尔维除了对自然的向往,在对个性的坚持上,也契合了超验主义思想。
小说第二章,西尔维第一次出现的装扮,就初步显露了她与众不同的人格。她打扮怪异,特立独行,喜欢与自然的接触,会像流浪汉一样直接睡在果园里或长椅上。她以自己独特的管家方式照顾着两姐妹:在黑夜中吃饭,将客厅堆满报纸、杂志、老鼠、猫以及鸟的尸体。她带着露丝在晚上“偷船”去偏僻的小岛上探险......西尔维类似于流浪旅人的种种行为引起了指骨镇居民的不满,他们无法接受西尔维与他们截然不同的游民生活,更无法忍受西尔维将露丝也引向这条路。于是,居民给予西尔维巨大的压力:妇女们会经常来家里送东西或“施于帮助”,以此希望将露丝“留在屋内”;镇上召开听证会以决定露丝的去留。在面对与亲人的生离死别时,西尔维“屈服”了,她开始收拾屋子;督促露丝去上学;将露丝的头发梳理通顺,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她为露丝熨好裙子,出门时还教导露丝要对人微笑。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西尔维曾尝试放弃自己的个性,放弃自己的精神信仰以此希望避免与家人的分离。然而在文章的最后,当西尔维和露丝意识到彼此之间无法割舍的亲情,意识到二人对自然的共同向往时,西尔维压抑的个性重新燃烧起来。她再次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烧毁房屋,和露丝一块儿远离指骨镇,二人共同追随自己的内心,开始流浪的生活。尽管他人的压力使得西尔维曾经动摇,想要按着世俗的标准去生活,但内心深处对于自然、对于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西尔维对自我个性的坚守,都使得她最终战胜了世俗的偏见,实现了真正的精神自由。
摩押人Ruth(路得)在《圣经》中被认为是忠贞的代表,在丈夫死后依然跟随婆婆拿俄米,细心照料婆婆,忠诚于以色列神耶和华,最终受到以色列人的尊重。《管家》中的露丝也一样,忠于自己内心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姨妈西尔维的爱与追随。无论是朝夕相处的姐姐选择离开这个家投靠他人时,亦或是治安官询问是否想要去他家过夜时,露西都深知自己对于流浪的渴望以及姨妈西尔维的依恋,最终她也与西尔维一块儿走向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道路。
五、结论
玛丽莲·罗宾逊深受超验主义作家的影响,其作品中处处蕴含着超验主义思想。无论是小说主人公融入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还是她们对于自己个性的坚守,都体现了超验主义的自然观和人生观。《管家》在使读者体会其中孤独、宗教、流浪等主题的同时,也使得我们对超验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更需要从自然中获取心灵的宁静。正是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使得《管家》能够穿越时空的限制而获得普遍意义,成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
参考文献:
[1] Hartshorne, Sarah D. Lake Fingerbone and Walden Pond: A Commentary on Marilynne Robinson’s Housekeeping[J].Modern Language Studies,1990(3):50-57.
[2] 爱默生.爱默生集[M].范圣宇编.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3] 胡碧媛.论《持家》的感性体验与地方依附[J].当代外国文学,2015,(1):51-57.
[4] 郝素玲.“孤独”的书写者:玛丽莲·罗宾逊[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0-73.
[5] 金衡山.自由的意义——超验主义思想探析[J].國外文学,2002(1):48-56.
[6] 玛丽莲·罗宾逊.管家[M].张芸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7] 于倩.神圣事物的阴影:玛丽莲·罗宾逊小说中的基督教预表修辞[J].大学英语,2017,(1):161-164.
[8] 于倩.书写信仰:玛丽莲罗宾逊小说中的宗教元素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9] 朱玉英.美国超验主义思想渊源之纵横[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