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素质教育刍议

2019-09-10夏绪梅褚诚德

高教学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研究生素质教育

夏绪梅 褚诚德

摘  要:基于对我国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研究综述,阐述了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模式,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和学校层面四个视角提出了多维立体化的研究生素质提升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9-0025-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on quality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 of postgraduate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quality education mode of Trinity,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way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from four perspectives, such as knowledge transfer, ability cultivation, personality shaping and school level.

Keywords: postgraduates; quality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mode

當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人才竞争是最核心和关键的部分,高校承担了人才培养的主要功能,高等教育的质量决定了人才的质量,研究生教育处在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我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各高校竞相申请硕博点,伴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出现了生源质量下降,研究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科结构不合理、培养方式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发现在功利主义、唯文凭论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研究生价值观扭曲,论文抄袭、剽窃行为频发,毕业研究生科学素养下降,人文素养缺失,培养的质量开始下滑。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如何搭建平台,通过各种途径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一项紧迫性和非常具有价值性的工作。

一、我国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研究综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中小学“唯分”“唯名次”“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被正式提出。高等教育工作者对于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研究更迟一些,当前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理念和方式仍然处于不断的探索中。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发现何华最早在1997年第3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文《充分发挥研究生“四自”作用是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提出素质教育中发挥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观点。通过文献梳理,当前对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众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对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的研究、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1-5]、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1-2,6-8]、基于素质教育探讨某一学科、课程或者某一(类)高校的研究[1,3-4,9-10]。研究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各自纷呈。我们知道不同高校的发展阶段不同,研究生教育开展情况不同,软硬件条件也各不相同,各高校在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着其特殊性,如何基于各高校自身特点,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同时结合实际,探索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系统化的研究生素质教育途径依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模式

本文赞同陈子辰、林伟连和许为民的观点,研究生素质包括三部分:一是基础素质,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和科学人文素质。二是专业素质;三是创新素质。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上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相关规定,当前我国研究生应该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早在2007年谭兵[11]在论文中提出“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人格塑造”三位一体的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模式,经过分析该模式所包括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人格塑造实际上是素质教育的三个实现途径,三位一体模式及其与素质教育的内在逻辑关联性见图1。

教育始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也需要以获得相应知识为基础。通过知识传授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成为具备良好专业素质,能独立从事相关研究、教学和实务工作的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的能力培养则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实践能力包括沟通、书面表达、收集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人格塑造则是要培养研究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有正确的三观、诚信正直、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踏实上进、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较强的自我监督和约束能力。

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及三者之间内在逻辑关联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三位一体中“知识传授”处于核心位置,通过授课教师和导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知识传授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并对他们的人格健全产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也常常蕴含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知识传授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三位一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或者是途径及手段。

(3)“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中的每一个维度都会对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三个维度产生影响。

三、研究生素质教育提升途径

(一)三位一体的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提升途径

1. 基于“知识传授”的研究生素质提升途径

研究生阶段继续系统学习高深的专业知识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知识传授视角的素质提升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课程学习实现,二是导师指导过程中的知识传授。

(1)课程学习

系统的课程学习可以加深和拓宽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是研究生奠定科研基础和拓宽科研领域的重要途径。为了发挥课程学习阶段知识传授对素质提升的作用,需要从以下途径予以保证:首先需要科学制定并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一般来说专业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的设定、专业领域及培养方向、学制及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实习实践环节、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就业去向等内容,其中“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设定了课程体系,决定了能否培养出具有较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研究生。因此,为了更好的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需要围绕培养目标中对硕士研究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其次,授课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应不断丰富授课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还要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灵活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先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研究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发挥导师指导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功能

研究生培养主要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一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水准的学术水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研究生的素质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较之于课堂教学更具体和有针对性,会在课题研讨、小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过程中给予更为实际的指导,因此要积极发挥导师的知识传授作用。

2. 基于“能力培养”的研究生素质提升途径

研究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体现在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的全过程中。基于“能力培养”视角的研究生素质提升一方面要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训练,通过科研训练增长专业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求真精神及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培养研究生遇到困难和挫折锲而不舍及踏实认真的作风。具体可通过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独立申报课题,发表论文等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给研究生提供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3. 基于“人格塑造”的研究生素质提升途径

该途径主要是要充分发挥授课教师和导师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通过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渗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通过营造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让研究生形成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强烈意识和良好习惯,端正学术态度,培养其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追求善美的人文精神。

(二)学校层面的研究生素质提升途径

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宏观管理层面加以保障:第一,学校要积极努力发展,提高社会公认度,提高吸引力,吸引优质生源,同时改善生源结构;第二,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有效发挥导师功效。研究生素质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师资水平息息相关,师资水平既包括师资的学术水平,也包括责任意识以及师德师风,这两个因素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基础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学校层面要从制度层面鼓励和激发引导师资孜孜不断地学习和追求,使他们成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第三,学校层面要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第四,社会实践活动是很好的促进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业精神的途径。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讲要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有利于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创新性氛围和环境,更好地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报告、学术论坛、学术文化节、科技竞赛、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活动来提升素质。第五,创造条件,加大对研究生素质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经费一方面投入到一些有利于研究生素质培养的平台建设中,如增加教学设备投入,建设用于组织学术讲座的报告场所,用于组织研究生专题研讨和各种创新论坛活动的中小型会议室等。另一方面经费投入到培养过程的各具体环节中,如增加对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基础性素质培养工作的投人,增加对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训练等专业性素质培养工作的投人,增加对创新论坛等创新性素质培养工作的投人。

参考文献:

[1]林秀英,杨炳钧,刘邦凡.试论研究生素质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1):54-57.

[2]林伟连,许为民.研究生素质教育认识误区及其矫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35-38.

[3]吴夏.当前研究生素质教育现状及改进的对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

[4]韩龙.地方性院校实施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问题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

[5]袁芳,王顶国,王利广.新形势下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120-123.

[6]张晔,张艺,王旭开,等.对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6):785-787.

[7]王萍.研究生素质教育途径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3):94-96.

[8]张双文.论研究生素质的教育[J].科技·人才·市场,1998(5).

[9]张松涛,惠芳,杨永霞,等.浅谈高校研究生素质教育——以农业类大学为例[J].决策探索,2017(11):41.

[10]周萍,董晓先.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66-69.

[11]谭兵.试论“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人格塑造”三位一体的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模式[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9-134.

猜你喜欢

研究生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