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下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2019-09-10朱冬兰
朱冬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素质教育,语文学科应贯穿“听、说、读、写”的大语文观。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犹为重要,只有学生敢说、乐说,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活跃起来。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以此激发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用心引导;整体把握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了其根本任务,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身处教学一线的我深知:素质教育的道路是漫长、艰辛的——任重而道远,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将这一重担挑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素质教育,语文学科应贯穿“听、说、读、写”的大语文观。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犹为重要,只有学生敢说、乐说,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活跃起来。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以此激发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基于此,我想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需要投入充沛感情和倾注毕生心血的工作。我们面对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生活环境的几十个孩子,学生个体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多样各异,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细心引导每一个学生,转化他们不爱发言的学习态度,克服自身胆怯、害羞心理,让他们自信地站起来,勇敢地表达。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曾做出过不少尝试,下面我列举一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安排了题为《我的理想》的口语交际。教学开始,学生们都不敢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这个班级里有近一半是留守儿童,他们腼腆、害羞,不善言辞。后来,我真诚地道出自己小时候的理想,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与我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学生感触很深,一下子便打开了话匣子,在小组内说得绘声绘色。与此同时,我也悟出了教学的方法: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注重用心引导,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在班级里汇报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只会单纯地说“我的理想是当老师”、“我的理想是做‘白领”、或者是“我的理想是当科学家”等等。这一问题的出现让我意识到: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用心引导,而且要整体把握。通过整体把握,学生不仅说出“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而且深入到“这个理想能给人类带来什么益处,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应该做哪些准备”。这样一来,这节口语交际课活起来了,学生经过老师的点拨也能大胆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本节课落实学习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
无独有偶,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时,也遵循了“用心引导”和“整体把握”的原则,收效是不错的。此次口语交际是辩论赛,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赛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并练习过,所以在举办形式方面我没有过多的讲解。开课后我就直奔主题,从辩题开始,弄清楚“弊”是什么意思,然后展开正、反双方的激烈辩论。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陷入了一个误区:把科技与网络等同起来。这时,我又一次用心引导,告诉他们科技的发展不单单是网络的普遍流行,还包括航天技术(紧密结合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改进等,通过举例,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科技发展的内容。于是,辩论赛在同学们敢说、乐说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的路径。在班级中或学校里举行演讲比赛也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活动,这样的活动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的我,还应该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锐的心,适时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循循善诱,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道出自己有特色的独到见解。长此以往,学生的说话能力必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除了做到用心引导,整体把握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表达会使语句更通顺,条理更清晰,表达更适当,意思更完整,使学生学到令自已受用终身的本领。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时,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其个性。在素质教育引领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力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充分的發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