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茶文化教育与地方经济的互动研究

2019-09-10李睿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云南经济

李睿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个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省份。资源众多,除了自然旅游资源外,矿产、水电、植物、生物种类也异常繁多。世代在云南土生土長的26 个民族千百年来与自然和谐共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与各种生态、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位于各自治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圈。在当地民族文化圈中,有部分世袭者还保依然沿用原生态的舞蹈、文学、宗教、风俗、服饰、饮食及生产方式等。时代在发展,生活在改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在经济全球化带来“地球村”大背景下,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知识经济、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极具产业化发展的价值。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最重要的产业发展资源,特别在云南将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由于地处边疆,云南省领导很早就意识到民族文化将是不可多得的,走向世界的重要资源,具有产业开发的无穷价值。若干年过去了,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缕清了思路。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云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让我们一起回顾几年来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

第一步抓典型示范例子,以杨丽萍为代表的《云南映象》系列展演和文学艺术作品让全国和世界人民重新认识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定期的现场表演越来越受重视和欢迎,为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第二步是有了坚强的后盾。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制定了规范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同时成立了省、地州市以及试点县“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设置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先后几次组织了“云南省文化产业高级研讨班”,以会代训,提升地区和行业一把手及分管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 为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第三步是通过聂耳音乐基金的设立、到中国发达城市:上海进行文化产业推广活动,引得国内外著名文化企业、行业公司纷纷投资云南,考察云南文化产业,共商开发建设云南文化产业,把它做大做强。这标志着省内外、国内外大型企业认识到云南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为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多方位投资模式。

云南文化产业结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第一,属于文化产业范围的广播电视、出版、音像、报业、演艺等行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不突出、作用不明显。因为没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即相关的产业集团带动效应。使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仍然处于相对孤立状态,没有被中心行业产业门类集成。

第二,本土居民在文化层面的消费比例较小。特别在总的文化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过小,难以形成具有冲击效果的文化消费层次。这导致本土文化产业核心层缺失产业发展的市场基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受大众消费市场制约,很难快速发展起来,无力和沿海地区的同类产业集团相抗衡、竞争。

第三,云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性非常强。得天独厚的亚热带气候、淳朴生态环境、 26 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呈现出的丰富多彩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宗教文化、服饰工艺、饮食特色等成为旅游产业的具体内容, 熔铸在云南旅游产品之中。旅游产业这张名片在过去、将来都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载体和平台。此时表现出的文化产业整体性、互动性、关联性和渗透性在云南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发展中的作用比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加明显。①围绕地方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 通过其文化产业附加值的增加,地区文化形象力的提升,文化产业可以和地方经济互动。文化经济化, 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产业发展应该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云南文化产业的整体性、互动性、关联性和渗透性特征决定了云南文化产业只有和地方经济结合,才能将丰富多彩的地方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经济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欠发达,文化消费市场狭小的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目标。从云南区域经济和云南产业结构看,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缺乏产业发展的载体。除了旅游这个大的载体外,云南文化产业还可以在地方特色经济、文化贸易、区域文化交流合作中寻找到多元发展的载体。②

旅游产业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对云南地方经济、消费市场进行比较时,不难发现:云南目前逐渐凸显的几个文化消费圈以及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正是旅游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也是云南农村比较富裕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昆明—大理—丽江,昆明—西双版纳这两条旅游黄金线上。这两条旅游黄金线,随着大量的游客进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与文化产业的互动。

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进程里,云南省根据自己的优势形成了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一些优势特色产业,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比如现在非常出名的如烟、茶叶、红酒、花卉业,包括旅游业等。这些产业有的已经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有的成为云南地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推动着我省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全国也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有的甚至成为了知名品牌。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产业其品牌的文化附加值还不高,在全国、世界范围内的品牌效益总的来说还没能达到理想的境地。如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达 270 万亩,可采摘面积达 240 万亩,全省有 110 个县种植茶叶,近1 100万人直接、间接和茶产业相关,产量在全国居于首位。但是,云南茶叶的原料价和成品零售价却低于全国的平均价位。①云南茶叶的文化附加值和国内浙江、福建、四川等产茶省份相比有很大差距。

以茶叶产业、花卉产业为代表的云南名优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发展空间非常巨大。目前具有一定品牌的鲜花、茶叶、红酒等已逐渐成为都市饮食文化消费的热点。近年来,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降脂、瘦身功效受到市场热捧,超越了一般茶品的意义,越陈越香的神秘性更赋予了普洱茶浓郁的文化内涵,引发了普洱茶收藏热和投资热。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追求,花卉也迅速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点缀生活、赠送亲友的佳品。婚丧节庆、医院探望、朋友生日礼物,鲜花已经成为食品的替代品。这些云南地方特色产业、名优品牌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链,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昆明市就有3 000多家不同档次、大小不一的茶室,茶产业的兴盛带动了包装业、茶具生产业、广告业、物流业、茶艺表演等。产业链的形成同时也提供了相当规模的就业机会,减缓了社会的就业压力。花卉产业不仅带动了不少地区花卉种植业的发展, 使不少农民脱贫致富, 而且还拖动了广告、印刷、包装、园艺业、花具业的发展,向社会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云南乃至国内外鲜切花、茶叶的消费市场。合作成为可能,文化产品的流通随之产生通过其品牌效应和文化内涵的丰富,使市场要素变得丰富起来。由于云南具有面向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特殊通道,交通的便捷可以使每斤茶叶零售价增加 1 元钱、每枝鲜切花增加1毛钱, 其潜在的经济效益都源于特殊且重要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封闭式的发展格局。几千公里的边境线和文化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相似性、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使文化交流、质量的重视可以预测,茶、花卉、红酒等文化贸易成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产业在未来的文化消费中,其市场空间巨大,特别是东盟经济贸易区的形成后,云南位于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通道会扩大,经济效益会变得日益突出。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云南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山娃」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云南艺术学院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