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学体保工作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019-09-10陈婷
陈婷
摘要:要促进幼儿健康的全面发展,在体保工作上需做到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通过制定幼儿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渗透习惯养成、关注特殊儿成长等,促进幼儿体格发展;运用规范务实的制度管理,以“点”带“面”的人员管理,保障幼儿健康发展;依仗科学专业化的体保研究,推动幼儿健康发展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体保工作;幼儿;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23-02
1.体保工作日常科学化,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
1.1 制定科学的饮食和运动,促进幼儿体格发展
我园幼儿前三季度身长、体重达标率均比去年高出0.57%和0.23%。通过对本年度全园幼儿不同季节生长速率的调查分析,我园儿童身高年增长率为7.9cm,体重年增长率为2.89kg,均高于国家统计值。(如下表)
这些硬指标反应出我园儿童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在逐年提高,这与我园设定的科学饮食和运动要求密不可分:
(1)科学制定幼儿食谱,吃出营养与健康。
每周由营养师制定出一周代量食谱,在食物搭配达标的基础上,与炊事员商议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并且通过餐前营养测算和每月进行营养分析,最大化做到色香味美,营养丰富。同时,专设了一名后勤师傅到各班巡视,根据每日情况对各班餐点需求量进行微调,确保每个班孩子进餐量是否足够。
同时,通过伙委会等多种渠道,及时调整饮食中的问题,如针对新入园小班幼儿情绪不稳定,哭闹不易消化的情况,在最初二个月里,分开特别制作精细易消化食谱;对易造成浪费的面粉类食物采取多花样呈现等。并不断推陈出新,变换孩子的食谱菜肴,争取每一到两周出一道新菜,比如韩式盖饭、海鲜炒饭等;根据季节变化,两点甜品不断革新,推出了春夏秋冬四季花色甜品果饮。让孩子开心进餐,健康的发育。
(2)科学设置户外运动的时间、时长和强度,促幼儿健康生长。
按照《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提到的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我园从幼儿一日作息时间的设置上,严格保证户外运动时间。每天上午达到近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下午半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包括早操、课间操、体育课、集体与自由户外活动等,如遇到下雨等天气异常情况时,老师们会按照时间表安排孩子在室内完成相關的体能活动。同时通过专人对活动考勤记录等方式,确保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量。
《指南》中还提到要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我园根据四季气候特点,通过活动观察测量幼儿心跳、面色、呼吸频率等,研究设置了不同季节适宜户外活动的时刻和运动时长,如夏季的运动应热身时间短,运动强度低,运动时间应安排在十点之前,避开高温和强辐射;冬季运动应热身时间长,运动强度高,运动时间不宜安排在清晨等。结合科学的活动时长强度设置,促进幼儿健康生长。
1.2 保教渗透习惯养成,保护幼儿五官健康
(1)日常教育中渗透卫生习惯培养,保护好幼儿五官。
我们将保健卫生习惯的培养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如让幼儿学会饭后漱口、正确的擤鼻涕方法、知道用墙上粘贴的六部洗手法洗手等,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从而起到了自然保护好五官的作用。
(2)通过保健专题培训宣教,提升五官保护意识。
除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外,我们还从教师、家长等层面着手,提升幼儿五官保护意识。如:联系专业眼科机构对幼儿视力定期筛查,建立五个小班干预组幼儿视力档案,通过3年干预进行跟踪分析,并对家长及老师的问卷调查,选择培训内容,邀请眼科专家,分层面进行了《儿童视力保健》讲座,向参会家长和职工发放《青少年儿童眼保健手册》和《家庭眼健康实用手册》,从专业角度指导,让所有人都关注儿童视力保健,并将理论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开展中,班级采取控制看电视时间、定期调整座位等各种合理方法改善幼儿视力问题。同时,还开展医生宣教活动,下班开展《保护牙齿》《手足口预防》等保健教学活动。
1.3 采取科学干预措施,关注特殊儿童成长
(1)加大沟通,家园积极配合。
每学期初下发幼儿健康摸底表,收集过敏患儿、贫血患儿、肥胖儿等特殊儿童的身体情况资料,进行核实并整理下发各班,便于班级配合管理。针对贫血、过敏儿等提供特殊膳食,由医务制定、后勤制作、班级配合,三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执行体弱儿专案管理——每周给贫血患儿加喂蜂蜜红枣、花生桂圆等补血食物;盛菜时,避免给过敏儿盛装易过敏食物;做好家长宣教沟通工作,通过电访,询问详尽既往史,让家长科学配合幼儿园一同从孩子生活护理,饮食矫正,药物支持等方面配合。
(2)定期跟踪,有效进行干预。
坚持对肥胖儿童进行定期体重监测并记录,再由班级老师配合督促肥胖儿多运动、先喝汤。
2.体保工作管理规范化,是保证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
2.1 在管理方面,促规范、抓落实、求发展
(1)“促规范”——①制度化:将各项管理形成制度,并不断完善,用制度管人。形成周会议制、卫生月查制、保健培训制等。②程序化:要求保育、医务、后勤人员对自己的职责明晰,并能对分管的事务按正确的操作流程处理。如:意外伤害处理流程、手足口等传染病防治流程、生熟食制作流程等。③常态化:通过定期检查、定期更换暴晒、及时整改等常规要求,让优质的保育保健工作成为常态模式。
(2)“抓落实”——①责任到人:每栋楼由一名医生分管,每个开水器由班级分管用水、由专人定期除垢等,做到每项工作责任到人,层层落实。逗务实有效:严格控制食品出人,不让幼儿带出园内食品,也不接收外来家长等带来的食品,彻底杜绝因食品带来的风险;对儿童食堂由医务人员及园长每天巡视两趟,严把食品安全与卫生。将卫生安全工作落实到日常的每一个环节,排除安全隐患。
(3)“求发展,’——通过开展保健科研课题研究,以研促医务人员专业发展;根据园所实际情况,增设相关设施设备,如根据雨天大厅路滑易摔伤的情况,我们增设了防滑垫、放伞架等。不断夯实硬件软件设施,保障幼儿健康发展。
2.2 在人员方面,提素质、重骨干、建团队
(1)“提素质”——重视提高“两关”,即“技能关”和“品德关”。“技能关”:通过外培内训、考核评比等方式,不断提升医务、炊事、保育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如开展保育员笔试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后勤师傅红白案厨艺比拼等。“品德关”:关注保健人员思想建设,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帮助。贯彻学习最新政策,掌握最新動向,要求各岗人员专注专业,用岗位职责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2)“重骨干”——充分发挥骨干带头引领作用,提供平台,以“点”带“面”进行辐射。让保育骨干开展新手培训、展示内务整理;让医务人员培训膳食营养、卫生保健;让厨师班长展示菜肴制作等。通过传帮带,促使保育、医务、后勤新手快速成长,顺利完成考核达到标准。
(3)“建团队”——促团队和谐发展,合力进步。以医务班长为首带动医务团队,参与省区园多项课题研究,撰写相关文章发表,并将研究成果用于实践;以保育能手为首开展园内常规小调研,以解决日常发现的实际问题。如怎样提高晨间消毒效率、茶壶水壶怎样有效消毒等;“三教两保”形成模式化,“配教”既是教师又是保育员,每月轮换,设立专管人员培训管理,将标准进行辐射,保教结合。
3.体保工作科学专业化,是推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方向
科学的体保实践工作,需要专业理论的引领。在基于日常问题探索的基础上,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推动体保工作不断深化。如通过“晨检”等课题研究,从家长、幼儿、教师、医生多角度找出适宜的干预方法,通过完善设备、人员配备、合理规划时间、有效开展宣教培训等,将提高晨检效率的研究成果落实到日常实践中,有效的杜绝了传染病入园,保护了全园孩子的健康安全。
当前,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题。针对近几年出现的儿童糖尿病、肾小管酸中毒等特殊疾病案例,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或喂服药等。对于现在这样类似的特殊病情,呈现出越来越早龄化、多样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痛心疾首。
4.结语
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唯有我们不断深入体保的专业化研究,加强对此类特殊儿童的关注,用更专业的态度、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技术指导我们的工作,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进一步深化科学体保工作,促进全体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新宇.晨检对幼儿园防病工作的重要性[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3,19(2):75-76.
[2]姜艳.对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8,158(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