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放想象遨游“画”海

2019-09-10江素莉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師想象力

江素莉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但是当前的一些社会环境和不良教育方式却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如何更加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幼儿“表现与创造”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创造思维开始萌芽和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好奇、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因此,在绘画教学中,幼儿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凭借自己的独特想象,大胆动笔,自由发挥,创作出不同与成人的稚拙美。

关键词:幼儿绘画;想象力;教師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20-02

绘画是开发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儿童喜欢借助这种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表达在纸上,可以说,指导幼儿绘画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许多教师往往不能很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有的倾向于向孩子传授一些乏味的绘画技能,要求幼儿“依样画葫芦”把临摹教学当成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导致作品千篇一律,禁锢了幼儿自主创造的能力。有的教师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要求孩子,借孩子的“笔”来画成人想要的“话”,从而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导致作品成为儿童笔下的“成人画”缺乏童真童趣。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可见,如果让幼儿一味的临摹或者一味强加成人的观点,会促使他们关闭想象的阀门,这不但抑制了孩子绘画才能的提高,而且也束缚了其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发掘幼儿的潜能,让其释放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孩子大胆遨游于“画”海之中。

1.走进生活,让孩子想画

一切想象都源于生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指南》也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们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儿童的绘画是其生活的再现,是表现其日常生活所看到、想到、听到和经历过的事情。要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就要让其尽可能多的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萌发创造欲望。

1.1 引导幼儿感受美

幼儿生活在大自然中,美丽的大自然犹如一幅幅美丽美妙绝伦的“画卷”,自然界丰富的事物和现象给了他们形成美感的源泉,我们尽量带幼儿到户外去,与幼儿一起观赏蓝天白云、花草虫鸟、绿水青山等,一起倾听自然中各种好听的声音,如:鸟叫声、流水声、落叶声等,让幼儿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观察美、欣赏美,为其美术创造积累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我们还在美工区投放经典名画,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大师的杰作,让幼儿在与名家名作充分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从而大胆想象创作。

1.2 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美术活动教材时,我们根据幼儿年龄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其生活经验,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好的题材,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如小班幼儿喜欢吹泡泡、喜欢水果等,我们就设计《我爱洗澡》《撕纸:小猴吃水果》《蔬果拓印画》等美术活动,小班孩子在游戏中主动、愉快的进行美工操作,既激发了兴趣,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中班的幼儿已有了初步的想象力,我们开展《风中的树叶》《七彩下雨天》《有趣的沙画》等幼儿喜爱的又有一定的发挥空间的活动。大班的活动就更具挑战性了,如《记忆的瓶子》《创意陶泥》《水中水墨画》等,常常让孩子们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乐此不疲。这些活动很多是在幼儿的兴趣点上生成的题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幼儿绘画作品往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实现传统教育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2.自主创作,让孩子敢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应视幼儿为创作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相信幼儿的潜能,为幼儿提供充分尝试、操作探索的时间、空间,善于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究,让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如在《多彩的棉线画》绘画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各种棉线的纹路、花纹,请幼儿互相交流这些花纹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帮助幼儿回忆所学过的知识。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组合不同的线条和造型的摆放,大胆的将自己观察到的物体表现出来,同时自然的渗透新知识,提醒幼儿线条的疏密与粗细的搭配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作,自由添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幼儿的作品看来,灵活的作画方式,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平等、和谐的师幼互动,让幼儿的想象插上翅膀。他们根据棉线细微的纹路,运用了曲线、直线、圆圈和不规则线等不同线条,进行大胆的创作、表现,使幼儿作画的作品各具特色,充分表现了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3.巧妙点拨,让孩子善画

点拨,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智慧的重要体现。美术活动中精准巧妙的拨,可以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美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让幼儿尽情发挥,大胆表露,有效的拓展其想象的思维。

3.1 情景促动

它是指结合美术活动中设置的情景,运用情景中的语言进行点拨,比如:小班幼儿往往不能持续进行有控制的涂鸦,在“一根刺的小刺猬”这个活动中,教师用“刺儿刺儿快快长,妈妈才能认出它。刺儿刺儿快快长,身体才能不挨冻”的情景性语言,促使幼儿持续的画短线,顺利完成创作,达成目标。

3.2 设疑启发

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创作提出疑问,从而让幼儿改变思路,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比如,在“我设计的汽车”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大多注重车型、颜色上的设计,于是提出疑问:“你们认为现在的汽车设计得都很好吗?它们有没有缺点呀?”孩子们想了想,接着就各抒己见,有的说:“现在车很多,爸爸送我来幼儿园总是堵车,如果车上有个能伸缩的翅膀就好了”,有的说:“那天下雨,我看见有的车泡在水里,就熄火了,我们可以设计一种车轮能自由升降的车。”有的说:“我要设计一辆功能齐全的汽车房子,上面有餐厅,下面是旅馆。”还有的说:“汽车尾气影响环境,我要设计一辆环保汽车。”在教师的点拨下,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的、与众不同的汽车。

3.3 指点迷津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幼儿一画错或不满意就把纸翻过来重画,其实,当幼儿画“错”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用改变图像、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从而完成创作,让孩子在纠错中感受到成功,增强自信,比如,在“水彩鱼”的活动中,诗彤不小心把一团黑色的颜料滴在了画面上,看着刚画好的鱼变得不像样,诗彤嘟起了小嘴,我走过去夸张的说:“你画的鱼太厉害了,你看,它有两个头,是不是?”诗彤听我这么一说,在那图黑色颜料旁边添上了两只鱼的眼睛,还高兴对旁边小伙伴说:“你看,我画的是双头鱼”。

4.正确评价,让孩子乐画

《指南》中提到“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力与创造的萌芽”,我们要理解幼儿的“异想天开”,表扬幼儿的“独到之处”,鼓励幼儿的“与众不同”,所以,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再以“像或不像”“好看不好看”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海纳百川的心态,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激发了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并提升了幼儿创造的的热情和自信心。

4.1 童心看童画

儿童的画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他们的绘画往往喜欢不受约束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是孩子所特有的,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我们应用心感悟他们的作品,给孩子一种肯定、一种信心。在《美丽的春天》绘画中,冰冰的画引起了我的注意,画里的蓝天、白云、花草、人物都是绿色的,与其他五彩缤纷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我笑着询问了她的想法。冰冰羞涩的表情顿时变得兴奋起来:“春天来了,小草从图里钻出来了,因为它是绿油油的,太绿了,所以栩周围的一切全染绿了。”听后,我恍然大悟,深受触动,面对这天真稚嫩的想象和充满奇趣的情感流露,除了赞扬和鼓励,我又怎么能苛求她的画面是否完美,扼杀其创造性呢?

4.2 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幼儿自信

教师在对美术活动评价时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幼儿以肯定和自信,特别是当幼儿的作品“离谱”时,教师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图时,教师应善意的给予诠释。比如,在“好吃的水果”活动中,一名幼儿把大大的西瓜画的很小,教师说:“这是谁的西瓜呀?是那种长的很小的新品种吧!看上去很新鲜,我想尝一尝。”有了老师的鼓励,幼儿从画小了的懊恼中走出来,高兴的说:“我的西瓜虽然小,但很甜。”相信有了这一次的经历,幼儿在以后的创作中就会有“形象要画大”的意识。总而言之,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和不同点,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你不能这样画”,因为艺术是没有错的。

4.3 展示作品,自由表达

在教学中,我还通过创设“海绵宝宝画展”、“蓝猫服装商店”等作品展示台,展示幼儿作品,给幼儿说的机会,请幼儿轮流充当讲解员、售货员,向同伴、家长、老师介绍和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这样,不仅使家长和教师了解了幼儿,并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并对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时,还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积极创作的情感。

幼儿绘画是幼儿童心的自然流露和真实展现,是童趣与现实美的照应与融合,幼儿绘画既反应了幼儿的心理发展发展过程,同时也促进了其心智的快速成长。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培养他们表现美的意识,创造美的愿望,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独有的个性和创造性,自由自在的表现内心的想象和渴望,真正使孩子们的心灵无拘无束在畫海中畅游。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猜你喜欢

教師想象力
教师作品选登
Fun with Leaves看!我们都是树叶变的!
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心里有谁
招聘教师
Monet Talks
想象力
又是一年教师节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