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府地区黑陶工艺艺术特征的研究

2019-09-10许丹王雪娜

经济·艺术商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黑陶工艺

许丹 王雪娜

怀府地区的黑陶形成于隋末唐初,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清末明初达到了鼎盛时期。怀府地区黑陶是中国陶文化的代表,其造型古朴典型,制作工艺考究,风格明快热烈,器物绘图、浮雕简洁写意,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

新石器时代的诸多考古文化中都有出现黑陶,其足迹遍布中国的各个省份,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多样性。如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的夹碳黑陶,粗犷、厚重;崧泽文化的细泥薄胎黑衣陶,线条简洁、规整精细。而怀府地区黑陶古朴典雅、工艺考究,其鲜明特点是“胎薄、形准、身正、底平、花饰美观大方,色泽油润光亮,里外无含杂缝痕,敲击清脆悠扬”。

怀府地区黑陶的制作工艺

黑陶是经过一系列不同于一般陶器的特殊工艺加工,在较低温度的还原气氛中渗碳烧成的无釉陶器,其规整匀称、器型丰富多彩,又有复杂的形式和完备的功能,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达到了古代制陶工艺的顶峰。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怀府地区黑陶的基本制作内容和烧制工艺由早期的选土、选柴、塑胎、晾坯、烧制的粗疏工艺发展为选土、晒土、浸泡过滤、沉淀缩水、打浆、成泥、制坯、凉坯、修坯、压光、刻花、干坯、烧制成品、出窑等工序更为科学、内容更为丰富的烧制工艺流程,因此,怀府地区黑陶素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之誉,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还要从以下部分来阐述:

材料

制作黑陶的原材料是构成造型体的基本因素。在造型活动中,借助材料自身的特性,转化材料而制成黑色的陶器。

陶泥的选择。怀府地区黑陶选用泥土颗粒大小和密度都均匀、细腻的可塑性强的陶土,以便其独自成坯后的各种性能能够基本上满足各工艺阶段的要求,黑陶制品需在800℃以上烧成,陶土还需要有耐火性和烧结性,以便使其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后,变得更加致密而有强度。尤其要在后期的渗碳工艺中,使黑色的碳在陶的表面分布均匀、黑亮。

燃料的选择。一般选用煤或者木材作为燃料。

碳源一般会选用煤沥青或松枝。以保证其接触火焰后立即挥出的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迅速燃烧,并产生黑色的烟。

造型

黑陶从来都是以造型取胜,美的造型凝结着艺人们高超的技艺和智慧。从使用习性上和审美习性上来看,精致或粗犷,冰冷或富有情趣,宁静或具有运动感,都是构成其造型的因素。黑陶的成形方法大致有四种:捏塑法、模制法、泥條盘筑法、轮制法。怀府地区的黑陶,其造型均以严谨精致见长,线角转折具有青铜风格,并有独具一致的规律,非常理性,因而以规整、庄重与秩序美的独特面貌展示在人们面前。主要制品有牺形墩、妇庚卤、象鼻鼎、团鼎团尊、鱼纹癸壶、炉鼎、天球瓶及福鹿等达上百种的黑陶动物造型。

装饰

怀府地区黑陶施加纹饰的方法大体有拍印、压印、刻划、附加纹饰、镂孔等。在器物的图案设计上不用彩绘,直接用凹凸单线和复线轮纹,其效果使图案趋向质朴无华,使整体造型与图案结合形成一种完美的和谐。怀府地区黑陶在审美上更具有古朴、沉着、宁静的特色,也与当代人审美上“极简”的风格相符,表现形式更具审美趣味性。

烧制工艺

黑陶的烧制工艺是区别于其他陶瓷烧制工艺的,主要采用封窑烟熏渗碳工艺。乌黑光亮的黑陶是在烧制800°C左右时封窑,然后在窑顶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所致,在陶色上具有特殊风格。根据不同需求能够达到毛光、乌光、漆光的程度,表现形式多样,质感相较其他器物也大不相同,黑陶经过抛光亮度低沉,以手抚之光滑但不含油光之感,低调厚重。

怀府地区黑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怀府地区的黑陶使人领略商、周青铜器的风格和气势,感受隋唐五代越窑青瓷的风采和神韵。怀府地区的黑陶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执著于黑陶工艺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多方探索,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失败,使黑陶实现了古老工艺的民间再现。在表现方法上既注重运用传统手法,又大胆地结合现代工艺技巧,既追求物品外在的形态美,又注重画面造型的神态美,这种美,不会随着时间消失殆尽,反而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剥去浮华。怀府地区的黑陶工艺不仅仅是工艺的传承,更是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延续。

(作者单位:焦作工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黑陶工艺
黑陶:给人们带来宁静的古风藏物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当代黑陶艺术发展方向初探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穿在身上的火箭工艺
黑陶魅影
试论黑陶工艺品包装对于黑陶品牌的影响
北美武器公司工艺转轮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