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自主探索游戏案例——枇杷树下的故事

2019-09-10赵霞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平衡木枇杷树枇杷

赵霞

活动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中提出: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本次活动缘起幼儿园的枇杷树开花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去观察记录,伴随着发现第一颗果子的出现到枇杷一天天长大,他们期待枇杷果成熟时亲手采摘。基于孩子们特定的认知、兴趣,创设了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有一定生活场景的游戏活动《枇杷树下的故事》。活动中强调对孩子们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情感关注;强调孩子们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观察、推测、实验、交流等探究能力;强调孩子们在自主操作中获得关于搭建平衡木的相关经验,引导孩子进行平衡能力训练。

活动目标

一.幼儿在自主实践活动中,探索平衡木的搭建方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二.利用平衡木进行身体的平衡力训练,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力、思考力和创造能力,体验采摘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对枇杷树不间断的持续关注与观察,竹梯、大小不同的轮胎等。

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讨论采摘方法

我们围坐在枇杷树下,教师抛出了话题:枇杷树这么高,怎么摘呢?

——“我们摇树吧!成熟的果子就会掉下来”肖雨辰说道。李恒宇马上反驳:“不行,我上周去我外婆家就是摇树,结果枇杷掉在地上摔烂了。”“行,这是草地,不会摔烂”“不行,我试过的”俩人争执起来。“试试不就知道啦”(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我一说完,他俩就跑去摇树,小脸涨得通红,树动也没动!“这树干太粗了,根本摇不动”!

——“我们去找一根棒来打”!有人发声。“不行,会打烂就没法吃了”孩子们齐声否认。

——“可以爬上树去摘枇杷”有人出主意。我说:“谁会爬树,去试试”。孩子们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会呀!

我把眼睛瞄向了操场角上的器械区,机灵的肖雨辰马上提出:“用轮胎和梯子搭一个我们晨间活动走的平衡木,站在上面摘枇杷就行了。”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光芒,找到了摘枇杷的方法,很快就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枇杷啦!

二.第一次采摘

(一)平衡木帅哥的强大作用

搭建开始了,女生滚轮胎,男生抬梯子。女生在两边各摆放了两个轮胎,男孩把梯子放上去。“怎么有点斜呢?”他们把这边按住,那边就翘了起来,那边按住,这边又翘起来了。“怎么不平呢,站上去会摔跤的”,他们自言自语地在那里倒腾,始终放不好,有点想放弃了。我以询问的口气问了:“谁会搭平衡木呢?”他们马上叫来李恒宇——一个动手能力特强、经常负责晨间器械摆放的孩子,“李恒宇,我们的梯子怎么一边高,一边矮呢?请你帮帮我们吧!”李恒宇走过来,他弯下腰看了看,说到:两个轮子大小不一样呀!马上有人又去滚了两个大轮子过来。他让大家把梯子抬下来放在地上,把一边的两个小轮子换成了两个大轮子,“两组轮子间的距离还要宽一点,要不然会翘起来”,他调整好轮胎后,叫小朋友把梯子放在轮胎上。“谢谢李恒宇,这下我们可以摘枇杷了”。小朋友排着队站在梯子上摘枇杷了,前面每个小朋友采摘了一颗枇杷。可排在队伍后边的孩子嘟嚷着“低处的枇杷都被摘光了”,轮到他们摘枇杷时,踮着脚尖站在平衡木上,但还是够不着摘高处的枇杷!

(二)问题讨论后的强大动力

师:今天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

——人太多了梯子不好抬?

——我们排在队伍的后边,没摘到枇杷。

师:我们怎么解决呢?

——抬梯子是人不能太多,四个人就可以了,每人抬梯子的一个角。

师:班上这么多人,只要几个人准备,剩下的人做什么呢?

——我们分成两组吧!

——我们的梯子没搭平整,容易摔跤。

——轮胎要找一样大的,垒高时还要对整齐。

——我们要请两个组长负责对齐轮子

——我们的梯子搭得太矮了,排在队伍前边的小朋友把矮处的摘了,剩下高处的枇杷后边的小朋友就摘不到了。

——上次我们每边放了两个轮胎,这次我们每边要放四个,要把梯子架高一点,我们站上去就能摘到枇杷了。

三.第二次采摘

(一)分工合作,大胆搭建

孩子们分成了两组,肖雨辰和李恒宇两位最活跃的孩子各负责一组,孩子们自愿选择加入哪一组。李恒宇安排了四个孩子去抬梯子,剩下的孩子把轮子滚到树下。他很利落地教其他孩子将四个轮子垒高,一共垒了两组,然后自己把轮子调整齐,又叫小朋友把梯子抬上去,平衡木就搭好了。“太高了,怎么上去呢?”孩子们有点着急了,李恒宇马上去教室搬了一个椅子放在轮子旁,可孩子们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先上去,李恒宇第一个站在凳子上,两手扶住梯子,一只脚踩在轮胎边缘,身子向上用力一纵,就站在了梯子上,后边几个胆大的孩子也纷纷效仿站了上去。

(二)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轮到小米时,她小心翼翼地踩了上去,可两只手紧紧扶着梯子,向前看看,又看看下边,再看看后边,急得满脸通红,始终不敢站起来。我走过去,站在梯子的旁边告诉小米:“老师会保护好你的!”旁边的孩子也在大声给她加油,“小米,加油”小米有了安全感,尽管她的脚一直在抖,但终于还是站起来了,她摘了一颗枇杷,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

四.胜利果实大分享

师:今天有什么收获?

——我站在平衡木上摘了一顆长在最高处的枇杷,因为我的个子很高。

——我们这组小朋友配合得特别好,每个人都摘到了枇杷。李恒宇说。

——老师,我发现树上有枇杷开了一道口子。

_-----树上有一颗枇杷还蔫了,皮像老奶奶的皱纹。表达能力特强的赵语童说到。

——对,对,我也发现树上的枇杷烂掉了,地上还掉了很多,孩子们纷纷说道。

孩子们带着胜利的果实去清洗后围坐在枇杷树下,剥皮,掰开分成小块喂进嘴里——

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其教育价值

一.强调了孩子们的自主性

整个活动从讨论采摘方法,孩子们提出用搭建平衡木的方法来摘枇杷;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从最初的“大家一起干”到第二次搭建的抬梯子、滚轮胎、调距离、对整齐“合作分工”;从用四个轮胎到用八个轮胎调整采摘高度等,一步步自主尝试用轮胎和竹梯搭建,让孩子们在集体协作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强调了孩子们的自主性。

二.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个性品质

《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中提出: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在第一环节的讨论中,孩子们谈论采摘的方法:摇树,用棒打,爬树等方法,体现出孩子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很有自己的见解;在遇到搭建平衡木出现问题时,能找到妥善的处理办法:请能力强的孩子李恒宇来帮忙;第二次的尝试中,“我们不需要这么高的梯子,我们这边的果子要矮些,我们每边就垒三个轮子”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评估,自我判定。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李恒宇、肖雨辰两个孩子表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和自信心,他的同伴都能自觉服从他的领导和安排,发挥出同伴的榜样效应。

三.孩子在前,老师在后

整个游戏活动中,老师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指南》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在孩子们出现争执时“试试不就知道了”,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很快化解了矛盾。如:在孩子们采摘方式争论不休时,用了一个眼神“瞟”很快有机灵的孩子说出了采摘方法从而引出了游戏内容。在第一次的搭建活动中孩子们遇到了难题:平衡木摆放不平整,在他们快要放弃时,提醒:“谁会搭呢?”于是有小朋友禮貌地请李恒宇帮忙,使活动继续进行。

四.活动设计体现stem教育理念

活动中强调了科学、数学、技术、工程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内容组合的有机整体,更好地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数学知识比较轮胎的大小,点数轮胎的数量,目测树上枇杷的高度等等进行搭建构思;通过垒高轮胎,调整轮胎间距等技术进行搭建;搭建过程中要运用杠杆原理,使平衡木具有稳定性;最后搭建好了平衡木。

猜你喜欢

平衡木枇杷树枇杷
永远的陪伴
身体平衡木
老徐的枇杷树
汉字诗:旦
枇杷糖浆
院子里的枇杷树
吃“乒乓球”
“琵琶”和“枇杷”
枇杷